2013年5月6日,中国国产隐形无人机“利箭”完成了地面滑行测试,意味着该机距离首飞更近了一步。有消息称,国产“利箭”无人机于2009年开始研制,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飞机制造厂完成总装,下线后随即进行了密集的地面测试活动。按照计划,“利箭”的设计、制造和试飞工作将在不同的地方进行。
就现有资料来看,中国“利箭”无人隐形机翼展为14米左右,外形布局采用了和美军X-47B类似的飞翼无尾布局,隐形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应该不错。“利箭”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弹仓经过特殊设计,整机雷达发射信号非常低,具备隐身性能、自动跟踪和侦察功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照片来看,“利箭”无人机进气道位于机体背部,为带附面层吸除隐身进气道,外形酷似科幻大片中的未来战机。
不过,由于目前尚无“利箭”无人机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公开资料,因此还无法确定这款无人机的航程、最大时速、升限、载荷和攻击能力,由于基本资料并不充足,所以也无法判断其未来用途,但应作为侦察机或者攻击机使用,至于是否上舰,要看具体情况。
有专家称,国产“利箭”无人机验证机是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和无人机技术发展而研制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对地攻击型无人作战飞机。该型无人机是中国为顺应无人化、隐身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发展趋势而研制高性能装备之一,其进展一直倍受国内外媒体关注,如顺利完成必将大大提升解放军战斗力。
目前,世界正在研制的类似无人机包括美国X-47B、英国雷神、美国幻影射线、欧洲神经元和俄罗斯电鳐,已经完成试飞的有美海军X-47B、欧洲神经元。前者已于当地时间5月4日在帕图森河海军基地完成了首次阻拦着陆试验。该无人机设计时速可以达到8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可达12000米,采用了B2隐形战略轰炸机标志性的飞翼和翼身融合布局,具有良好的隐形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如果需要可以经由空中加油进行远程飞行。“神经元”无人机也于去年底完成首飞。
鉴于中国和英国也在研制大型隐形无人攻击机,如果能够赶在英国“雷神”无人机之前首飞的话,那么中国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试飞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
中国无人机总设计师杨宝奎认为,无人机在中国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国家在无人机研发方面都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支持,推动国防装备、民用产品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竞争、评价和合作机制,实现军民融合、打造中高端无人机“国家队”的目标。
ASN系列、CH系列及翼龙、翱翔鹰层出不穷
除“利箭”无人机之外,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无人机发展已经从无到有,在过往武器展中至少展出了25种不同的机型。不过,日本《外交家》杂志文章日前援引布鲁金斯学会21世纪安全与情报中心主任彼得·辛格的话称,“中国无人机的数量很小,还未接近美国的能力。”尽管如此,中国在该领域的能力仍正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并已提出了多种无人机概念。中国航空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产生了多种设计供解放军从中进行选择。中国工程师还吸收了以色列技术,上世纪90年代还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购买了“哈比”无人机。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已经研发了多种ASN系列无人机,其中至少两个系列似乎已经进入作战使用。第一个是ASN-15,这是一种小型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无人机,与美国的RQ-11“大乌鸦”类似(大乌鸦是一种单兵携行系统,可执行基本的战场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任务)。第二个是ASN-209中空和中等续航无人机,等同于美国的“扫描鹰”(一种比“大乌鸦”更大的情报、监视和侦察无人机,飞行时间达20小时,可进行较大范围的战场和海上侦察)。ASN-209可能是与“银鹰”相同的一种无人机。根据报道,“银鹰”2011年曾参加在南海的海军演习。
中国可能还拥有垂直起飞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可在海上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以及火力控制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也已开始服役(但美国海军的MQ-8“火力侦察兵”本身还未得到作战许可)。据2012年拍摄到的解放军海军一艘护卫舰图片显示,其上可能是中国从澳大利亚西贝尔公司购买的18架“坎姆考普特”S-100中的一架。另一种垂直起飞无人机SUV-200于去年末首飞,同时第三架无人直升机V750最近走向民用化。更大、更先进的无人机也正在不断出现。有两种无人机特别类似于美国的MQ-1“捕食者”和MQ-9“死神”无人机,这些是中空长航时无人机。
另外,还有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建造的“翼龙”和中国航空科技集团公司的CH-4。据《环球时报》最近的报道称,“翼龙”主要被视作是“死神”式打击机,而CH-4则更接近一种多功能机,将由民间机构及部队部署用于进行侦察,不过也可以武器化。这两种无人机似乎与CH-91的级别相同。CH-91由航天长征国际建造,是一种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系统,据报道已经进入生产,而且更先进的CH-92也定于2014年进入生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示了一种类似级别的无人机——WJ-600,不过这一系统是由喷气推动的(与螺旋桨推进的“翼龙”和CH-4不同),在中国最近的航展中并没有亮相。
最后,成都飞机飞机工业公司正在发展“翱翔鹰”,一种类似于美军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飞机。最近出现的“翱翔鹰”在跑道上的照片表明,其正在高效向前发展。另外还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致力于一种称为“翼锋”的隐形无人机,这种无人机类似于美国的RQ-170“哨兵”,同时一种被称为“暗剑”的隐形无人作战飞机(也许类似于美国海军的试验机X-74B)可能也在研发当中。中国技术人员无疑还正在试验新一代纳米无人机——如英国陆军所使用的“黑色大黄蜂”微型无人机。
日本《外交家》杂志网站曾发表文章称,目前解放军已经具备可作战的武装无人机。中国正在沿海省份建设8个无人机基地,用于执行监视和侦察等任务。文章称,目前中国已开始讨论不断扩大的无人机编队需要发挥的作用,说明中国已具备可作战的武装无人机,并对无人机性能较自信。最近有报道爆料,中国曾计划派无人机前往缅甸,定点清除曾杀害13名中国公民的毒枭糯康。虽然中国最后否决了该方案,但这明显表明是要按照美国的做法,保留在本国甚至其他国家领土使用无人机打击敌人的权力。
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也促使中国加快部署无人机,因为无人机非常适合执行海上侦察任务。解放军一名将领最近称,解放军已经在使用无人机定期监视钓鱼岛。布鲁金斯学会21世纪安全与情报中心主任彼得·辛格评论称:“(中国和日本)似乎都意欲在这些争议地区建立更多存在,两国都有自己的宣称,而且也正在关注对方的举动。无人机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尤其是因为它们比传统有人平台的续航时间更长。”解放军空军也在将过时的歼-6战机换为无人机;驻扎在福建的歼-6正在被用于进行钓鱼岛侦察,一旦发生武装冲突,也可以作为可牺牲性打击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的部署并不仅限于军事领域。有报道称,辽宁省政府正在使用无人机监视朝鲜边境,而且据称还正在建立两个沿海无人机基地,从那里监视黄海和渤海湾。同时,中国主要海上机构——国家海洋局也于去年8月宣布正在建设11个无人机基地,中国沿海各省每省一个。预计这些基地将在2015年前建成和运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所有的无人机进步都是依托北斗卫星群的,该卫星群现在包括16颗现役卫星,可覆盖中国全境和亚太。如果省级政府和行政执法机构计划紧随解放军引入无人机,那么这会是一个大规模的无人机编队,可以发挥多种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