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47B、X-37B、X-51A……美国最近短时间内高密度试验各种面向未来战场的“颠覆性”军事技术,一个个“X家族”杀手集体亮相。美国密集推出“X”系列未来武器发出什么信号?身怀绝技的“X家族”将在未来战场上发挥怎样的作用?
今年5月初,美国空军成功发射无人驾驶飞行器X-51A“乘波者”(又译“驭波者”),用来打击各种“稍纵即逝”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美国启动“全球及时打击”计划,目的是让美军能在1小时内用常规武器打击地球上的任何目标。美军认为,在未来的数年内美国必须具备能针对各种稍纵即逝的时间关键目标(又称“时敏目标”,比如处于行动中的恐怖组织头目、走私核或生化武器的船只等),在1小时内、甚至数分钟内进行“点杀”,实现用超高速武器实施致命打击的能力。为此,美国国防部不断探索研制各种先进的能够全球打击时敏目标的高技术武器,X-51A“乘波者”飞行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经过2010、2011、2012年三次密集试验,今年5月1日,X-51A在第四次飞行中,成功在1.83万米高空加速至近6倍音速。如果该技术成功用于实战,美军的瞬间全球打击手段将实现里程碑式跨越,并对现有武器体系、攻防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这种比“战斧”导弹快7倍的超高速导弹,在1小时内对地球上任何一处目标实行精确打击,而传统的防御系统将无法拦阻。
美国一直在谋求核武器之外的常规战略武器,奥巴马上台后,一方面推动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另一方面加速发展更实用的常规战略武器,力求1小时内用常规武器对全球任何目标实施打击,因此既有核武器的战略威慑性、又有实战灵活性的全球快速打击武器,正成为美军新的“非核战略威慑手段”。
国防大学教授李莉指出,美国在2002年首次提出“全球快速打击”概念,希望改变战略力量的构成,将非核打击力量作为战略力量的补充,与核武器一起构成对他国的战略威慑。2008年,美国国防部确定这种武器系统必须具备4种能力:一是瞬间打击能力,1小时内打击任何目标;二是远程作战能力,能从美国本土打击境外约1万到1.2万公里距离的全球目标;三是隐身突防能力,在未来战场中顺利“刺穿”各国的空中预警和电子干扰拦截网;四是精确打击能力,要求常规弹头一击即中,降低附带损伤,减少外交纠纷。
如今,美军“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第一种就是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式导弹。火箭把投送器推到外太空后,投送器依靠惯性高速滑翔并在目标上空30公里左右发射精确制导导弹;第二种就是以X-51A“乘波者”为代表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能在大气层内实现高超音速飞行,通过前沿部署执行全球快速打击任务。亚音速巡航导弹如“战斧”打击1000公里外目标需1个多小时,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仅需几分钟,在打击导弹发射架、航母等高价值机动目标和时间敏感目标时,作用极大,而且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在撞击目标时的巨大动能,还能有效提高对加固目标(包括地下掩体)的打击能力;第三是以X-37B为代表的轨道试验飞行器,它们能长时间在外太空“站岗放哨”,一旦接到作战指令就能快速进入大气层或者在外太空投放武器,对地面目标实现快速打击;第四就是“常规三叉戟改装”计划,将美海军现役“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弹头改装为常规弹头。
为保持在战争中的绝对优势,美国一直下大力气进行未来武器的研发。在美军战机序列编号中,“B”代表轰炸机,“C”代表运输机,“E”代表电子战飞机,“F”代表战斗机,“H”代表直升机,“K”代表加油机,“R”代表侦察机,“X”则代表技术验证机,“Y”代表原型机。由于以“X”开头的武器总是面向未来,走在尖端技术的最前沿,因此,在美军空战武器中,“X家族”最为神秘。20世纪4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启动了代号为“X”的超音速飞机项目,后来转向高超音速研究。1996年,NASA首次提到一个被称为“未来-X”的项目,其中序列号X-37就被留给了“未来-X”项目,这也许是为什么“X-37B”在“X家族”中至今谜团重重的原因吧。
摘编自《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