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等3名内阁成员和168名国会议员,在4月23日前后相继到靖国神社参拜;80多名日本右翼分子日前又乘坐10艘渔船“围攻”钓鱼岛海域,引发了中日海上执法力量的激烈交锋。日本新一轮挑衅性动作,让中日之间的矛盾火苗再度点燃。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倍晋三引导日本社会向右转的危险策略,不但没有引起多数日本民众的担忧和批评,反而为其赚到了越来越高的人气。《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观察到日本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赞同议员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是反对者的4倍,安倍内阁的民意支持率也接近了70%的历史高位。
但是,日本舆论并非是一边倒的,也有媒体担心安倍利用挑衅中国为自己加分的危险策略,很可能将中日关系拉进彻底破裂的深渊。日本大报《朝日新闻》日前就刊发社论质问安倍:为什么非要在有望与邻国改善关系的紧要关头,忽然播撒火种?
经济措施带动民意力挺
毫无疑问,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民众也是有集体责任的。朝日新闻社4月中旬进行的两次民调显示,对安倍晋三上台后的表现,16%的受访者给予“很高评价”,六成以上的受访者给予“一定程度肯定”。55%的受访者认为,安倍有能力推动日本经济发展。显然,大多数日本民众对安倍表示满意,是因为其推出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尽管实际效果还很难预测。但是,安倍内阁“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激活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确实给日本经济注入了一丝生机。据统计,去年11月至今年2月,东京证交所的日经平均指数连续上扬了12周,刷新了50多年以来的记录。最能反映日本经济状况的指标——全国超市销售额和印刷用纸出货量,也出现了小幅增长。
可是,日本经济的这些复苏迹象,对邻国来说未必是好消息。韩国《朝鲜日报》称,正是有了经济企稳带来的高支持率撑腰,安倍才有底气猛打“右倾牌”。几天前,安倍不仅没有劝阻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还委托他人以首相名义敬献了祭品。日本右翼团体派渔船前往钓鱼岛海域,首相官邸事先早就知情,但是默许他们出海。这些行为显然是安倍迎合国内右倾化趋势,进一步收买民意。
与此同时,安倍也在通过强化与美国经济金融利益进行捆绑,弱化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日本发布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2财政年度贸易数据显示,日本对美国出口同比增加10%,达到11.4万亿日元,而对中国出口下滑了9%。这是美国自2009年以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一旦日本正式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日美政经一体化的趋势将无法逆转。对此,安倍强调,“加入TPP不仅会带来经济利益,还有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联系”。安倍还试图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对华示强。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4月23日宣布,准备派遣近千名海陆空自卫队员和“日向”号直升机航母,参与今年6月在美国加州进行的代号“黎明闪电战”夺岛演习。可以预见,内有向右转的民意呼应,外有美国政济和军事支持,自信心膨胀的安倍会继续对华挑衅。
远交近攻欲离间中俄
安倍绕开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外交攻势同样值得警惕。据共同社4月23日报道,安倍将于4月28日至5月4日出访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土耳其。日本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木村汎日前撰文称,如果俄罗斯要在亚太地区“找朋友”的话,应该选择日本而非中国。这种言论明显有离间中俄关系的意味。
其实,安倍上台后的一系列外交出访,基本上都是针对中国布局的。今年1月,安倍出访越南时,公开呼吁越南与日本联手,应对中国在本地区“日益活跃的行动”。3月,安倍到访蒙古,公然寻求该国在中日岛屿争端中支持日本。同月,安倍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通电话,对法国向中国出口舰载直升机辅降设备表示担心。他明确表示,“在东亚安全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欧洲应严格管理对华武器出口。”
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伯江对《世界新闻报》指出,日本密集的外交动作,主要是为了保持并强化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经济因素占主要成分,同时不排除针对中国的意味。日本舆论普遍认为,安倍倡导的“价值观外交”,除了促进日本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还有“构筑对华包围圈”的意图。也有专家认为,安倍绕开中国搞外交的做法,相当于在中国周边进行试探性的游弋,以便为将来与中国进行谈判而积攒筹码。(本报驻日本记者/谢宏宇/王洋 本报记者/魏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