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设计师谈航母舰载机:航母之刃在于舰载

2012年11月26日 10:56  中国航空报 

  全球防务:舰载机是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战斗力,舰载机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能。您怎样看待舰载机及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孙聪:航母战斗群是集飞机、舰艇和潜艇于一体的完整攻防作战体系。它有机综合了飞机的高度机动能力和舰艇的持久活动能力,在战略威慑、保卫海洋领土、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上交通要道等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作战威力,是大国综合实力的体现。

  飞机在海战的出现,改变了世界各国海军大炮利舰的发展思路,制海权的取得首先要取得制空权。回顾航母的百年发展历程,是先有“机”,再有“舰”,“机”是魂,“舰”是壳。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的话,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

  全球防务:相比于普通陆基飞机,舰载机对飞机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舰载机与普通飞机的主要区别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孙聪:舰载机与普通陆基飞机的区别主要是起降区域、起降方式、作战使用和舰面保障等。一般的航母甲板长度只有陆基机场的1/10,在狭小的舰上完成停放、调运、日常维护和任务支援等都导致舰载机与普通飞机不同。舰载机的起降速度更低,要求更好的低速升阻特性和操稳品质,能够快速爬升、更加精确地控制下滑轨迹;为实现舰面起降,飞机的前起落架综合设计有弹射系统、后机身布置有拦阻钩,实现拦阻着舰。为承受弹射起飞/拦阻着舰所产生的过载和冲击,需要设计高承载的机体结构和起落装置,机载设备也要满足这些要求,导致舰载机的空机重量一般比对应的陆基飞机增重10%左右。

  此外,舰载机发动机要能够耐受一定的高温蒸汽吸入,不能因此喘振和停车;加速性和推力特性要好,其大油门响应需满足飞机逃逸的要求,小油门满足下滑道控制的要求。严酷的舰面电磁环境和海上环境是陆基飞机所没有的,这就要求在结构和系统设计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不能使用镁和铍作为结构材料,将系统维护检查的口盖尽量设置在前部、下侧机身,以便于舰上的使用维护等。

  全球防务:很多国家的舰载机都是空军战斗机的衍生型,比如法国的“阵风”、俄罗斯的米格-29、还有美国正在研制的F-35C。在已有的型号上发展舰载机有何优势和劣势?一款飞机具备了那些指标才适合作为舰载机的发展平台?

  孙聪:上述三款舰载机各有不同,美国的F-35C、法国的“阵风”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

  了海军的使用需求,按一机两型研制,舰载型与陆基型飞机的通用性可达60%~80%,无论怎样舰载型都要付出约10%左右的重量代价。

  根据国外的经验,二代飞机改舰载基本都是失败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三代以后改舰载的,其改进工作几乎也是全新的型号设计,只不过是有个别的系统方面或布局上有一些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

  一款飞机要想作为舰载机的发展平台,至少其气动布局的低速升阻特性和操稳品质要满足起降要求,如弹射离板的纵向剩余加速度应大于0.065g;发动机的大小油门特性满足飞机的复飞/逃逸、下滑道精确控制要求;飞机的前视场和侧视场满足下滑着舰和舰面滑行使用,空机重量尽可能的轻,飞机平台的续航能力强等。

  全球防务:舰载机起飞距离短,降落难度大,对飞机的机械和航电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您认为在舰载机的研发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面对哪些直接挑战?

  孙聪:舰载机除了要有陆基战斗机相同的作战半径、有效载荷、机动性等任务要求,它的驾驶方法也陆基飞机有所不同,这些特殊的飞机起降特性、飞行轨迹的精确控制、使用流程和操作方法等都直接影响飞机的设计。

  全球防务:从国外经验看,如何权衡诸如翼面积、载重、起飞距离等指标之间的矛盾?

  孙聪:由于舰载战斗机作战方式的多样性,对挂载的武器种类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考虑到飞机使用成本,要求飞机带回的武器重量越来越重,导致飞机的着舰重量增加。另外,舰上起降的特殊环境对飞机机体强度的高要求,也会导致机体结构重量的增加。

  为了增加飞机携带武器能力,同时控制飞机总重,一般采用结构优化设计,降低机体结构零件数量、综合优化设计“机载系统”,降低机载系统的重量。飞机重量增加势必带来飞行性能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单纯增加机翼而积,降低飞机的翼载,可以满足起降性能和亚声速机动性能,但飞机的速度性能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一般方法是采用适当增加机翼面积,控制翼载增加、换装更大推重比的发动机来满足空中性能的要求。同时配置更高效能的增升装置来满足起降性能的要求。

  全球防务:一个具有完整作战能力的航母仅有舰载战斗机是不够的,像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除搭载了F/A-18“大黄蜂”外,还有E-2C“鹰眼”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以及反潜飞机和直升机等,您认为如何搭配和使用这些舰载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航母的战斗力?

  孙聪: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种类是由航母

  所承担的任务及面临的威胁环境确定的。一般分为两大类即作战飞机和保障飞机,用于作战的飞机主要是航母护航飞机,其作战巡逻半径应足以将敌方反舰导弹推至其攻击半径之外,其次要具有足够的战斗巡逻时间。对海和对地攻击机需要承担水面舰船及对岸浅纵深目标的打击任务。

  其他飞机基本属于保障飞机,预警机是航母的千里眼,用于为航母战斗群提供远程搜索和侦察任务,承担空中指挥的角色。直升机一般承担勤务/救援任务,反潜飞机也是必不可少的,负责对水下威胁的侦察。

  在现代战争中,电子侦察和电子攻击是取得制电磁权的利器,是取得战斗胜利所必需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两种飞机有共体的趋势,这与美国缩减航空联队的飞机种类的大思路是相符的。只有上述飞机综合有序的协同行动才能保证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缺一不可,战斗机是核心,保障机是基础。

  全球防务:从世界范围来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C研制过程磕磕绊绊,印度“光辉”舰载型也迟迟无法上舰,如何看待舰载机研制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孙聪:美国的军机研制公司有多家,但各家各有所长,如诺斯罗普在将YF-17舰载化的初期就遇到了困难,由于起落架的问题未取得成功。只好将具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麦道公司纳入到主承包商范围,利用其在舰载机方面的经验,最终使F/A-18获得成功。F-35C的研制困难和挫折有管理上的,也有技术上的,美国军方也在反思,这种多国联合的模式是否适于飞机的研制。其中,技术上的困难首先是飞机超重,为此洛马悬赏奖励提出减重措施的员工,最终减去1吨重量。其次还包括拦阻钩索研制受阻,F-35C陆基钩索8次试验没有成功,设计人员正在分析改进拦阻钩的阻尼器,避免其弹跳过高,以克服其先天的主轮与钩头距离偏短的弱点。

  全球防务:您怎么看洛马的F-35C项目,

  它是否会战为欧美下一代舰载机的“标配”?

  孙聪:F-35C项目应不会成为下一代舰载机的“标配”,因为在印度舰载机的竞标中,分别推出了“阵风”舰载机、“台风”舰载机以及米格-29K等多种版本,每个国家均是依据自己的国情及需要来配置舰载机,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标配”。

  全球防务:俄罗斯是世界为数不多能够研制完整航母作战体系的国家。俄罗斯的航母以及舰载机发展之路有何经验教训?苏-33和米格-29舰载型的作战效能如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孙聪:各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在航母和舰载机的研制上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俄罗斯依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支撑能力,在航母的发展上走了一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路线,首先解决有无,再行谋求发展,在其航母的愿景图像中就含有更大吨位的弹射型航母。从航母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弹射型航母将是适应未来战争的主流模式,英国的下一代航母就是很好的佐证,它也采用了弹射起飞,而且是更加先进的电磁弹射起飞。

  苏-33相对米格-29舰载型具有更高的性能,其航程和续航时间远远大于米格-29舰载型,同时,在苏-33上可以挂载的导弹数量、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的作用距离等都大于米格-29舰载型,俄方认为苏-33在解决舰队防空任务时的效能是米格-29舰载型的1.5倍。

  对于航母战斗群不同的作战任务,应使用不同的作战飞机,对于对海/对地打击任务,强调的是连续波次攻击能力,要求舰上必须配备足够的数量飞机,米格-29搭载上舰的数量优势可以满足对海/对地的攻击需求。

  苏-33的作战效能应该略低于美国的现役舰载机,差距主要在超视距作战方面,因为航电、武器与美国主流F-18E/F等飞机有较大差距。而与相对落后的航电对比,优异的机动性能和较长的续航时间,使苏-33飞机在近距格斗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升级了航电和武器系统的苏-33将是一型任何对手都惧怕的飞机。

  原文刊载于《中国航空报》2421期05版“全球防务”栏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