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军人必须发声 言论“过激”可宽容

2012年10月30日 10:02  环球时报 

  军人在媒体上露面发声,似乎与人们传统的“军人只听命令用武器发言”的理念相悖,其实不然。

  现代社会,军人的职业是广义的,军队中除了忙于“戍边值勤和训练任务繁重”的武职人员,还有包括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管理、服务保障等文职干部。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形势下,当军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对非战争威胁,加快从机械化部队向信息化部队转型之时,学会用“思想的武器”在媒体发声,同样是现代军人素质的体现。

  在“泛媒体”时代,如果军人只握枪,不发声,那么我们军队为何还要办军报、军刊,出版军事书籍,建立军事网站?如果军人不在众多的“军事频道”、“军事网站”、“军事节目”、“军事书刊”、“军事论坛”露面和发言,那么国防教育、军事爱国主义宣传、军事科学知识普及、军事战略智慧启蒙等岂不都成为“空白”?既然军人可以在军事类传媒中发声,那么在其他传媒上进行思想与观点的表达岂不也顺理成章?

  当然,军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这一职业更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军人的发言不能泄露保密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国家军事、政治、外交决策的重大事项均需要有军队专门的部门通过专门的发言人进行宣告。除此,当国家面临重大事件之时,军人的发声却有着非军人发言所不能达到的重大效果。

  当我国开始建造航空母舰之时,军人发声不仅为国人宣传我国的海洋军事方略,普及海洋军事历史与知识,而且还为国际社会的种种不解与疑虑进行了正面解答与释疑。当海盗严重威胁国际安全时,我国海军毅然出海护航,而军人的发声为其提供了法理依据与解释。由两位中国军事学者合写的《超限战》一书,对现代战争的特点与应对进行了创造性研究,此书竟引起了美国官方的强烈“抗议”。可见,军人发声不仅是重要的,有时还是必须的。军人的发言,既可以警世,也可以省人,甚至可以对有霸权野心的国家提出警告,还可以为自己国家的外交增添一份必要的舆论力量。

  由于军人身份的特殊性,军人对媒体发声要特别谨慎,但这并不意味着军人对媒体不能发声。只要谨慎,军人可以发声,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必须发声。而且我们也要给予军人的发声以充分的信任、理解。一是要相信我们的媒体是党的喉舌,二是要相信人民的军人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三是要相信我们的读者、听者、观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力,四是要相信国际社会依然存在公理和正义。即使有军人发表主观“过激”但并不逾越规定的言论,我们也要予以一定的宽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国际关系成为中国人越来越关注、涉足越来越多的领域。军事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军事思想家只在密室里谋划、军人只管“戍边值勤”,而不在媒体上必要时对民众说点什么,那么中国人的国际关系认知就会是残缺的,中国方兴未艾的公共外交也将会是因“缺钙”而“软骨”的。▲(作者为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