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学者称中国推行“小棒外交”政策
《法制文萃报》 专稿 作者:徐寅
近期,美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在多家外交政策杂志发文,称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小棒外交”政策,试图以非武力的手段来解决南海和东海领土争端。
“小棒外交”与南海
早在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霍姆斯便曾与日本学者吉原俊井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南海的小棒外交》一文。文章称,美国及其东南亚盟友过于关注那些占据着新闻头条的大棒政策问题,而忽视了中国的“小棒”实力——那些并不起眼的中国民事执法船。
“小棒外交”说明,北京希望使用审慎手段来达到自身目的,这一方法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在中菲黄岩岛海域对峙期间,霍姆斯认为,北京派遣轻度武装甚至是非武装的民船来维护其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主张符合其温和的行事风格,即在保持压倒性军事实力的同时,适时调整军力部署,以威慑那些“不听话”的东南亚国家。通过最低限度地使用军力而主要依靠海监船等民用船只,中国向外界展示了其外交的机智。
文章称,中国之所以能够靠挥舞小棒来达到目的,是因为拥有“一系列选择”。马尼拉等南海主权声索国明白,如果不服从中国的意愿,北京可能准备挥舞手中的大棒——解放军的战舰、战机和导弹——来攻击它们。对此,霍姆斯危言耸听地警告菲律宾,除非其加强自身海洋力量或借助强大外部势力来制衡中国,否则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像黄岩岛这样的局面。
霍姆斯认为,在领土冲突中使用军舰以外的民用船只充分体现出中国“老谋深算且有条不紊的战略”——确保中国在整个亚洲海域的领海主权不受侵犯。他表示,这一做法肯定会得到克劳塞维茨(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著有《战争论》一说,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赞赏。首先,使用海监船可以向外界传递中国的外交信号,表明中国正在维持其主权海域内的治安,避免被外界指责为“炮舰外交”。其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实力悬殊,北京需要一种软接触的方式以避免被外界视为以大欺小。第三,使用非军事船只有利于控制争端范围,同时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最后,使用海监船等民事船只来解决领土冲突,将使中国能够对对手施加“轻微但持续不断的压力”。
“小棒外交”与东海
继《南海的小棒外交》之后,霍姆斯又于近日在日本《外交家》杂志发表《东海的小棒外交》一文,称中国正打算效仿在南海的做法,在东海地区推行“小棒外交”政策。
文章称,中国目前正明显试图在东海地区复制其“小棒外交”政策。近日,钓鱼岛争端加剧,中国国家海洋局于9月14日向事发海域派出6艘海监船。中国外交部对外宣称,这些海监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是进行正当的维权执法巡航。在与日本海保厅船只对峙的过程中,中方官员也不断通过电台向对方喊话,表明自己正在进行定期巡逻任务。霍姆斯认为,中方的这种做法正是“事情的关键所在”。北京希望借此来将中国舰船出现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变为理所当然的事”,即政府在主权领土上行使执法权。长此以往,任何反对中方对钓鱼岛主权声明的行为都将变得不合法也不合理,而且相对于由此带来的麻烦和代价,这种反对将得不偿失。通过这种方法,中国无需使用武力便已经获胜。
和南海一样,“轻度武装或未武装的执法船构成了北京在东海维护海上领土主权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海军舰队等军事实力作为保留手段,是中国用来威慑和恐吓某些固执对手的“看不见的大棒”。
霍姆斯认为,日本和菲律宾不同。面对中国,菲律宾的实力可以忽略不计,而日本却拥有一支有力的海岸警卫队(即海保厅)和强大的海上自卫队。和中国一样,日本也可以挥舞手中的大棒来为其外交政策提供支持。此外,考虑到奥巴马政府“似乎恪守协防钓鱼岛的承诺”,东京可以获得的支持是马尼拉等东南亚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文章称,让日本默许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声张将会是一个漫长且耗费精力的过程,而且并不一定会取得成功。北京毫无疑问明白这一点。让外界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并未打算使用武力来打破僵局。事实上,没有哪个政府愿意尝试武力,因为伴随而来的将是种种危险和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不过,坏消息是,未来在东海地区,日本的意志仍将不时受到来自中方的考验。霍姆斯认为,近期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峙很有可能变为东亚地区的一种常态。
对此,霍姆斯给日本的建议是,东京“必须要有毅力”,如果想要维护自身利益,就必须强化自己手中的大棒,而加强海保厅、海上自卫队和海军岸基力量将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这就要求日本选民及其领导人做出一个清醒的政治抉择——取消长期以来只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1%的国防开支限制。
文章称,打破1%的限制将使日本拥有支持外交的必要手段,也将缓解美国的担忧。因为美国担心为一些对其没有明显意义的岛屿承担主要防卫责任,而且还很有可能是一个很危险的差事。
重新解读“小棒外交”
霍姆斯作为美军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小棒外交”理论的提出值得关注。在其著作中,不难看出对中国的猜忌和不安。那么,中国的“小棒外交”是否真的如其所说,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阴险手段”呢?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番重新解读。
所谓的“小棒外交”,与其说是中国为达到“野心”施展的聪明“伎俩”,不如说是中国政府在处理维护领土主权过程中的冷静克制。在霍姆斯等学者的文章中,其实存在一个根本的误区,即黄岩岛、钓鱼岛等为无主地甚至是别国领土,中国是在为“满足扩张野心而提出主权要求”。事实上,从历史和法理角度来说,中国对黄岩岛和钓鱼岛等岛屿都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在自家院内进行的例行执法巡逻,无需被过度解读称所谓的“小棒外交”,更应被理解为中国政府的理性和克制。
霍姆斯在文中提到,解决钓鱼岛争端,日本应当是增加国防开支,加强自卫队实力,要有毅力和中国对峙。如果按照这一逻辑,中国早就应该派出军舰,维护自身领土和主权完整。而之所以至今仍只派海监船进行维权执法,正是从维护大局的角度出发,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事实上,中国的克制不仅仅表现在迟迟不派出军舰上,也体现在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处理上。《简氏防务周刊》亚太编辑特莱夫·莫斯就曾于近期专门发表文章,称中国政府在解决领土纠纷时长期保持克制,没有煽动民族主义。与野田政府被石原慎太郎等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右翼分子绑架不同,北京面对国民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一直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由此可见,霍姆斯等西方学者近来大肆宣扬中国所谓的“小棒外交”,很难说没有图谋。将中国政府的克制危言耸听地上升到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外交战略高度,无非是想打“中国威胁论”这张老牌,鼓动某些国家对华进一步强硬,掀起亚洲地区的军备竞赛,从而减轻美国自身的负担。在《东海的小棒外交》一文的结语中,霍姆斯这样警告日本:“缔结安全条约或许是好事。不过,外国盟友所帮助的是那些愿意自我帮助的人。”其言外之意或许可以这样解读:“日本人,不要太指望美国了。”
【注】:见9月22日《法制文萃报》4版;原题《美军学者称中国推行“小棒外交”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