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8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仍是俄罗斯军事装备的大客户 俄罗斯军事合作联邦署副署长维切斯拉夫•基尔卡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有关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补充性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可以了解到,中俄两国间的军事技术合作要比以前所认为的状态更为乐观。
首先,中国在2011年俄罗斯武器13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15%的份额。也就是说,俄罗斯对中国所供应的武器和技术量要接近于20亿美元。而在早前公布的资料中,俄罗斯对中国的武器出口量要少于10亿美元。
因此,中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从其规模来说,尽管要比1990年和2000年初的指数要低,但是,还是克服了下降的趋势。俄罗斯战略分析和技术中心专家瓦西里•卡什这样认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延续下去,那么,两国之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有可能接近上世纪90年代“黄金巅峰”时的状态。
早前有专家曾认为,中俄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在中国自身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呈不断下降趋势。而事实上,中国自身国防工业潜力不断发展,作为军事大国的地位不断提升,且与此同时,中国武装力量对新式武器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些武器可以帮助中国在距离本国海岸线很远的地方展示实力,以应对美国及其盟友开展的遏制中国的策略。
目前,中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主要成分依然是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2012年8月份,中俄签署了对华供应乌兰乌德飞机制造厂生产的55架米-171E型直升机的大宗合同。此外,2011年和2012年初,双方还签署了总数高达数百架航空发动机的合同。
现在处于筹备和商讨阶段的大宗合同也为俄罗斯的出口带来了良好的前景。据俄罗斯军事合作联邦署副署长维切斯拉夫•基尔卡恩介绍,两国正就对华供应苏-35歼击机合同一事进行磋商。据俄罗斯一些媒体报道,主要的结症在于供应量不能少于48架到50架这个问题上。俄方担心,存在技术泄露风险高于所获利润的问题。
中国也许会成为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市生产的伊尔-476新型运输机的第一个海外客户。如果双方达成重新启动2005年签署的供应34架伊尔-76和4架伊尔-78的合同,那么,协议额度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从前景来看,俄罗斯可能恢复向中国供应防空武器、其中包括S-400的供应意向。此外,中国南海和东海紧张状态的持续,可能会引起中国对俄罗斯海上军事装备的兴趣。
俄罗斯战略分析和技术中心专家瓦西里•卡什认为,中俄两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再次证明,中国走向强大为俄罗斯开辟了新的机遇。通过发展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双方也在加强互信、并构造坚固的军事政治合作环节。
相关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