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外交官》杂志网站8月20刊文称,美国空军超高音速飞行器了X-51A“驭波者”8月14日进行了第三次试飞,尽管以失败告终,但也引起了人们对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广泛关注。而且,中美俄在这方面的竞赛不会因此而懈怠。多年来,三国在发展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飞行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文章首先对中美俄三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上的发展进行了介绍,这方面的发展源自冷战期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俄罗斯在这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而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飞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试验飞行器的国家,比美国要早九年。
X-51A的研制是美国空军、波音公司、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美国宇航局、普惠罗克达因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共同合作的结晶。到目前为止,该耗资1.4亿美元的项目只在2010年5月26日的测试中取得了成功。当时,该飞行器在加州南部的太平洋沿海地区,以5马赫的速度持续进行了超过200秒的飞行。
同时,中国也对这个领域展示了相当的兴趣。中国的许多研究中心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位于北京怀柔的钱学森国家工程科学实验基地。在X-51A项目开展三年后的2007年,有消息称,中国科学家正计划在位于北京的风洞中测试速度达5.6马赫的高超音速实验飞行器模型。中国媒体在当年年初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可能还建造了能测试速度达9马赫超音速装置的风洞。
高超音速巡航飞行器的商业用途也是显而易见的。具有这样的速度,从伦敦到纽约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同样也引发了军事科学家的想象(有消息称,五角大楼尽在过去十年就投资20亿美元开展了6个超音速项目),其中的一个目标已经远远超出了发展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范围。超音速巡航导弹的速度和航程因为要保证气流以亚音速进入燃烧室而受到了制约。在导弹发动机内气流超过音速的情况下,如果能保证发动机内的正常燃烧,将能够实现导弹速度和射程的大幅增加。
增加射程和速度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空军协会2010年6月发布的一份有关超音速技术的报告称,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1998年受到恐怖袭击后,从美国位于阿拉伯海的军舰上发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打击位于阿富汗的基地组织训练营地需要80分钟。相比之下,超音速巡航导弹可以缩短打击周期,也就是说同样的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只需要12分钟。发展快速打击能力也是五角大楼2001年发起的“快速全球打击”项目的一部分。超音速巡航导弹打击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不会引发核对抗升级。
除了缩短打击周期,超音速导弹还会给防御渗透和导弹拦截作战带来重大改变。当前的导弹,无论是速度达到2马赫的俄罗斯“日炙”和美国“鱼叉”超音速燃烧冲压动力导弹,还是中国的C802涡喷动力反舰导弹,其速度都不够高,很容易被拦截。而拦截以超过5倍音速巡航飞行的导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DF-21D反舰弹道导弹返回大气层后的最大速度可能会超过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最大速度,但它不如巡航导弹灵活,也不像巡航导弹那样能进行低空飞行,躲避早期预警系统,能更好地骗过小型战术雷达和红外探测器的探测。
超音速巡航导弹实现部署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考虑到其在射程和速度及打击精度上的优势(更不要说没有提及拥有非核打击的优势),这种技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大国间的军备竞赛,似乎已经进入了超音速阶段。(斯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