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错误选择舰载机的技术外援
作为航空工业基础薄弱的航母新型国家,印度很难自主完成舰载机的全套研制工作。因此,寻求外来技术支援,无疑是必然的选择。相比中国只能选择俄式舰载机技术的情况不同,印度可以从世界各个装备有舰载机的国家引进技术。这就为印度带来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即究竟选择谁来帮助自己发展舰载机?印度最初选择了老朋友俄罗斯,但在实际效果不佳之后转向了美国。实际上,这两者均出于不同的原因,并不能为印度的舰载机发展提供应有的帮助。反之,一直在与印度的军备合作中,相比美俄有些不冷不热的法国,所能给予印度的技术支持却是最直接与最实际的。但当今天的印度明白这一点时,宝贵的时间已经浪费了很多。同为航母与舰载机新兴国家的中国,在这方面,无疑应尤其注意印度的教训。
1、俄国难以帮助印度发展舰载战机。
如果综合分析目前世界上具备独立研发舰载机的三个国家,即美国、俄罗斯与法国,不难发现,俄罗斯的舰载机技术是最低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后果,主要因为,尽管俄罗斯舰载机起点较高,但发展时间太短。在军工告诉发展的苏联时代,完全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常规固定翼舰载机只有苏-33一种。且该型战机至今已经服役了20余年,其整体作战水平仍停留在舰载空优战机的水平。而在冷战结束之后,这也是舰载机最无关紧要的一种性能。尽管俄罗斯为苏-33舰载机列出了诸多可供挂载的对地、对海打击武器,但也仅仅是"可供挂载"而非"可供使用"。因为苏-33原始的"甲虫"雷达,即使是空战模式,也仅仅停留在近距格斗模式,就更不用说对海及对陆打击模式了。因此,以今天的眼光,即使是苏-33,也不能称作一种完全成功的舰载机。
同时,目前俄罗斯可供苏-33战机起降的平台,仅有"库兹涅佐夫"号。其不论与印度从俄罗斯购进的"戈尔什科夫"号,还是本国建造的"维克特兰"号,均存在巨大差异。苏-33现阶段有限的飞行与使用经验,很难给印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作为另一种俄制舰载机,尽管米格-29K被认为更加适合印度,但时至今日,其仍未装备俄罗斯海军。不仅如此,去年年末,甚至传出俄罗斯海军拒绝采用米格-29K替换现有的苏-33。因此,至少在俄罗斯人自己眼中,米格-29K是一种性能不及苏-33的战机。而退一步讲,即使米格-29K是一款性能优良的舰载机,但其至今仅在"库兹涅佐夫"号上进行了有限的几次起降实验,距离达到实战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尽管俄罗斯具备独立研发舰载机,但不具备有效使用舰载机的能力。这种自身尚对舰载机一知半解的国家,显然难以为印度提供发展舰载机方面的有效帮助。
尽管出于西方国家的限制,中国的舰载机发展只能参照俄罗斯,但中国相对印度强得多的航空工业,却有能力使自身在获得俄式舰载机的初始技术注入之后,依仗自身的力量进行发展。但中国同样有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俄罗斯一方面受制于自身航母与舰载机在技术上的劣势,同时也受制于自身相对特殊的需要,其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与西方舰载机存在较大差异。而站在中国的角度上讲,西方的舰载机无疑更加符合其国情。那么中国在获取俄罗斯舰载机的相关技术之后,如何在充分消化之后,果断的跳出俄式装备思想的圪蹴,逐渐转向西方装备风格将成为一大挑战。跳出来的早了,技术基础尚不成熟,会极大制约之后的发展。跳出来的晚了,自身将带有过多的俄式装备特色,日后或将在与西方技术想兼容方面出现问题。
2、美国不会帮助印度发展舰载战机。
相比俄罗斯,美国在舰载机领域的经验无疑要丰富的多。长期以来,出于拉拢印度的需要,美国的军售大门也一直向着印度敞开。但纵观印度的航母与舰载机发展史,其中几乎没有美国人的身影。与之相比,倒是曾作为宗主国的没落海军国家的英国,向印度出口两艘航母于大量相关技术。印度认识不到美国航母于舰载机技术的先进性?还是美国不会帮助印度发展航母与舰载机,才使印度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英国?答案显然是后者。
美国之所以不会帮助印度发展舰载机,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类型不同。美国在其整个航母发展历程中,从未装备过采用滑跃式起飞方的舰载机,而印度除其首艘航母,级"维克兰特"号之外,无论是之后引进的英国航母,俄国航母,还是自行舰载的航母,均采用了滑跃式起飞方式,美国采用弹射起飞方式的舰载机技术,并不适合英国的国情。其次,担心外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站在印度的角度上,如果有可能,其显然不介意花费重金引进全套的美国的舰载机技术,并以此为中心,全面修改国产航母设计。但美国毕竟不能帮助印度建造航母。因此,如果美国同意向印度输出全套的舰载机技术,在其航母舰载过程中,至少就会有俄罗斯与法国的技术专家,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技术。而这两国在技术、政治与军事方面,与美国将进行的激烈竞争人所共知。因此,出于这两点考虑,即使有高额利润可赚(似乎通过军火交易在印度身上赚到钱,并不是很难的事),但美国仍不会帮助印度发展舰载机。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讲,尽管几乎不能指望获得来自美国的舰载机技术支持,但如果西方发展类似西方的舰载机,至少在初期阶段,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对于来自西方技术支持的理解,就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单纯的大件技术交流。而应更重视子系统技术的引进与积累。并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国产技术,以及对国外技术的改进。毕竟,中国需要的,不是完全西化的舰载机,而是具有较多西方风格与技术,绝对符合中国国情的舰载机。
3、法国可以帮助印度发展舰载战机。
得益于戴高乐发展独立国防力量的思想,法国不仅具备在西方国家中很少见的,完备的国防装备体系,在诸多方面,即使相比美俄也毫不逊色。此次,法国以一己之力,在印度下一代战机竞标中,一举挑落欧洲国家联合全力研发的"台风"战机就是例证。而在航母于舰载机发展方面,依仗"军旗"、"超军旗"与"阵风"舰载型的成功研制与装备,其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尽管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印度会在其现有,或未来航母上装备"阵风"战机,但法国却已经积极参与到了印度首艘国产航母,即"维克特兰"号的研发与建造过程之中。因此,印度与法国两国,未来在舰载机领域进行合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实上,相比美俄,法国实际上是最有能力,也最合适在发展舰载机方面,给予印度关键帮助的国家。
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设计排水量4万吨,舰长260米,宽60米。从这几个数据不难看出,印度的首艘国产航母,除了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之外,与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很相似。事实上,法印两国对航母发展的诉求是很相似的,都希望在自身无力发展大型项目的情况下,通过发展中型航母,在周边国家已经装备轻型航母的情况下,取得地区海上优势。而最为"戴高乐"号的"原配","阵风"战斗机无疑具备独一无二的,在中型航母上服役于作战的经历。这对印度无疑十分钟重要。因为"阵风"战机很好的将"最好战机"与"最合适战机"融为一身。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印度海军装备"阵风"战机的舰载版本,那么印度海空军将装备同型战机,而海军若装备"阵风"战机,其过程无疑在空军装备"阵风"之后。得益于"阵风"的到来,印度不仅首次实现海空军主战装备的统一,同时,也首次是自身具备了使用与生产舰载机的全套技术。不仅仅对印度,这种成果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无价之宝。
实际上,一型舰载机并不一定专属与一型航母,法国能给予印度在舰载机领域最大的帮助,实际上是在时期获得高端舰载机技术之后,实现海空军装备的系列化。这种理想状态对中国而言,同样重要。尽管目前中国国产的歼-10已经服役,并且不断传出,在与歼-11的对抗演习中以少胜多,尽管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机歼-20的人气一直很高,但从可靠性与可发展性的角度上讲,较为低调的歼-11战机,才是未来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而最为其海军型,歼-15则当仁不让的,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形成这种海空主战装备系统化的形式对中国来说,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中国需要认识到这种形式可能为其带来怎样的,相对优越的技术发展环境,并成功的对其加以利用。在装备层面,实现同系列装备之间的交替扶持增长,在战术层面上,在海空军日后的联合作战中,需体现出装备系列化所应带来的兼容性优势。
与在装备发展方面相对冲动且缺乏理智的印度不同,中国在舰载机发展方面相对理智。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中研发相关技术上的难度。相反,受制于更加高端的需求,中国的航母与舰载机的起点,较之印度要高得多,发展速度要快得多。这就使得中国必须放弃之前在发展驱护舰时采用的"小步快跑"策略,要平衡技术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印度在LCA舰载型,以及国产航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实际就是在印度的国情内,未能处理好这对关系,从而在战略制定与装备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陷入自相矛盾的死亡螺旋。尽管无论从舰载机,还是从航母的发展上讲,均存在诸多差异,但印度已经或将要犯下的错误,无疑值得中国引以为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