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自身舰载机需求认识不清
相比印度在舰载机技术方面的短视,其在需求方面的误区同样是制约其舰载机发展的重要因素。印度给LCA舰载型的技术定位是俄制米格-29K战机的补充,这种搭配有点类似于昔日美国"雄猫"与"大黄蜂"战机。但与美国不同,作为经过简单升级的空战型战机,米格-29K尚能在一定范围内,担当其"雄猫"战机的职责,但LCA战机受到各方面战力的局限,很难承担类似"大黄蜂"战机的舰载战斗攻击任务。
1、LCA难满足印度海军的空战需求。
参照美国海军"大黄蜂"系列战机,在注入科索沃与南联盟战事中,反复击落机动性能赵越自身的俄制米格-29战机的情况不难看出,未来的空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性能优异的战机雷达与主动雷达导弹。对战机机动性能的要求正在逐渐降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诸多航空大国正视图以先进的雷达与导弹升级二代战机,一方面时使其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也为本国战机打开外销之路。具体到印度的LCA战机,尽管其属于轻型战机,在激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优势,但其在雷达与导弹上的局限,决定其在与大多数战机进行空战时,生存概率将相对较低。
尽管目前尚无LCA战机机载雷达的相关具体资料,但着眼于其诞生的年代与印度对新技术一贯的痴迷,其很可能为LCA装备相控阵雷达。但显而易见,现阶段印度无力研发此类装备。而俄罗斯为升级米格-29研发的小直径相控阵雷达,却因其相对落后的无源技术,使其很难获得印度采用。因此,印度所能依仗的,只能是通过有限引进西方技术,自行研发或仿制类似装备。但问题在于,即使印度有能力研发一款高性能的机载相控阵雷达,但对于事实上并未有效使用第三代战机的印度空军而言,过大的急速跨越带来的驾驭隔阂,远比技术可靠性本身带来的挑战,要大得多。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拥有相当优越的军火引进环境。美俄出于自身的政治需要,均希望向印度出售大量高端军火。因此,相比中国,印度更早装备了俄制R-77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并且也开始试图自主开发此类导弹。但事实上,印度并非真的愿意自研。自研项目的真正价值在于增加与美俄进行此类导弹引进谈判中的筹码。因此,在美国暂不会想起出售AIM-120系列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之前(巴基斯坦已装备该型导弹),其职能装备俄制R-77导弹。尽管俄罗斯声称该型导弹性能超越美制AIM-120,但近乎为零的实战经验,使其性能仍存在诸多变数。同时即使美国最终同意向印度出售AIM-120系列导弹,从未装备过美制空空导弹的印度能否对其进行有效使用,同样也是制约空中战力的重要因素。
相比印度,未来中国舰载机同样面临来自空战能力的考验。原因与印度类似。尽管中国的雷达水平领先印度,但仅目前获得非正式证实的机载有源相控雷达,仅有歼-10B装备的型号,歼-11与歼-15并未装备类似装备。因此,中国舰载机未来同样面对机载雷达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在主动雷达中距空空导弹方面,中国与印度类似,也是从俄制R-77导弹上获得了初始技术,但不同的是,中国真正的开始了国产自研。目前已经至少研发了SD-10一种该类型导弹。但出于同样未经实际使用的局限,中国与印度一样,其舰载机能否胜任未来空战,同样存在诸多变数。
2、LCA难满足印度海军的攻击需求。
舰载机能否满足对海攻击的需要,主要取决于三方面性能,即雷达对海攻击模式性能的优劣、战机挂载能力、对海打击弹药性能,仅就目前掌握的,有关LCA战机的技术资料来看,其无疑难以满足印度海军的攻击需要。
舰载机的对海打击能力对印度而言,远比其空战性能重要。因为其主要潜在作战目标,是日益强大的巴基斯坦海军,已经日后可能进入印度洋的中国海军。因此,舰载机能否具备强大的对海打击能力,成为了印度海军最关心的事情。但对LCA战机而言,其雷达必然在对海打击模式方面存在局限。原因很简单,尽管印度在软件开发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但高性能火控雷达的开发,却是软硬件相结合的庞大工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印度软件能力强大,在接收作战程序被部分删除的俄制战机火控计算机之后,无法自行补全功能。有鉴于此,独立开发一款具有先进对海打击模式的火控雷达,对印度而言,无疑难度极大。
从印度已公布的LCA战机的照片来看,为弥补其在航程上的劣势,在执行航程较远的作战任务时,期通常在机腹与机翼根部挂载3个大容量副油箱。而这三个外挂点恰恰是挂载能力最强的地方。不仅如此,副油箱的存在,也将极大干扰对机体空间的有效利用。因此,按照保守估计,LCA的舰载型如果执行对海打击任务,其最多只能挂载2枚空射型"天王星"导弹。这与挂载能力是其两倍不止的"超级大黄蜂"与"阵风"舰载型相比,无疑差距相当巨大,就更不用说作为重型舰载战斗机的中国歼-15了。
众所周知,得益于在对海打击弹药方面长期世界领先的俄罗斯的技术援助,印度在对海打击弹药方面,并不存在局限。以"布拉莫斯"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级对海打击弹药已经在印度海军中服役。但受制于LCA战机过于有限的挂载能力,其难以挂载重量较大的弹药。而即使是重量较轻,攻击能力相当一般的"天王星"导弹,最LCA来讲,也已经是极限了。因此,受制于挂载能力的局限而造成的对还打击弹药局限,使LCA战机难以胜任印度海军的对海打击要求。
作为重型舰载战斗机,同时得益于中国在对海打击弹药方面的传统优势,中国的歼-15战机并不存在挂载与弹药方面的局限。但雷达对海打击模式方面的能力,对中国而言挑战极大。尽管之前中国未陆基的海军航空兵采购了俄制苏-30MKK战机,其强大的对海打击能力也获得了中国方面的认可。但,该型战机强大的对海打击能力,主要是靠高性能弹药实现的。雷达性能则要陈旧很多。而将尚未完全成熟的有缘相控阵雷达直接搬上舰载机,则会面对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因此,尽管相比印度,中国在舰载机战力方面面对的问题较少,但却同样极大制约着舰载机战力的发展。
3、LCA难满足印度海军的发展需求。
尽管目前,印度对LCA的任务定位是作为俄制米格-29K舰载机的补充,但其承载的,印度海军的西方却远超后者。原因很简单,印度不仅希望通过对LCA舰载型的发展,使自身具备独立研发舰载机的能力,同时也希望未来能够研发出类似"超级大黄蜂"那种,不仅能包打海上,即使到了陆地上,同样也能表现优异的全能战机。但很明显,LCA战机无疑难以满足印度海军的发展需求。
与一根筋的印度陆军不同,印度海军在研发LCA战机之处,就选择了委托国外公司设计,大量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的方式,以期具备较强性能并早日服役。但问题在于,这种发展模式固然能使印度在短期内获得成熟技术,但同时也剥夺了印度对其进行技术升级的能力。因为印度几乎不掌握该型战机的任何一种核心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即使发动机。
LCA战机采用了一台"超级大黄蜂"战机使用的F-404发动机。该型发动机不仅得到了印度的垂青,同时也使欧洲经典战机,瑞典"鹰狮"的动力之源。其优异性能获得了"世界中等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之王"的美誉。但其终究是一款中等推力发动机,即使全面挖掘技术潜力,在推力上也不可能达到大推力发动机的水平。这就导致LCA战机面临了与二战时期日本"零"式战机相同的窘境,即受制于发动机动力方面的限制,大量先进技术难以被应用在战机升级中。任何改进只能停留在局部修补层面,难以获得较大性能提升。而如果想当面的日本那样,试图放弃原有战机另起炉灶,对于印度而言,无疑将优势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相比印度,尽管中国的歼-15战机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在发动机方面的瓶颈,时期同样面临严重问题。一方面如果继续依仗俄制AL-31系列发动机,则战机推力很难获得本质提升,印度LCA与二战日本"零"式战机的发展怪圈,将在其身上重演。另一方面,如果采用类似"太行"发动机的国产动力,却要同时面对可开性与海上恶劣使用环境的双重考验。事实上,发动机方面的局限,仅仅是中国在发展舰载机方面,一类问题的缩影。中国能否充分掌握舰载机的全部核心技术,并能得心应手的对其进行使用与升级,将成为决定中国舰载机能否获得持续发展,中国舰载机编队能否获得持续增长战力的重要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