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巨浪1潜射导弹研制时涉及109个单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1日 17:05  科技日报
资料图:中国巨浪1战略导弹发射。 资料图:中国巨浪1战略导弹发射。

  勇于担当——“我做的决策,我负主要责任”

  航天工程始终伴随着高风险,任何细微处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遭遇失败,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作为指挥员,黄纬禄每逢紧要关头,总能顶住压力、敢于担责,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一次,某运载火箭进入发射前5分钟准备时,一级伺服机构反馈电压表指针突然开始摆动,这个变故让大家惊慌失措,现场指挥员不敢下达发射命令,立即向黄纬禄报告。

  当时正在山上的黄纬禄快步奔到指挥所,气喘吁吁地问:“平台怎么样?”

  相关负责人回答:“平台没问题。”

  黄纬禄紧张地思索着。凭借渊博学识和丰富经验,他断定指针摆动应是外部原因所至,火箭起飞后不会受影响。片刻间,他果断下令:“按时发射!”

  在场人员都捏了一把汗。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试验圆满成功,现场一片沸腾。基地司令员含着热泪握着黄纬禄的手说:“黄总啊,你真是我们的好指挥员,没有你,我们可真不敢打了!”

  科研道路上,失败在所难免。“巨浪一号”第一次试射时,火箭出水后姿态异常,失去控制,数秒钟自毁爆炸。一时间,参试人员心情沉重,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此时,海上试验禁航日期已通过新华社公告全世界,如果在此期间不能查明原因、重新试验,则需另行公告,影响太大。

  面对这种情况,黄纬禄主动承担责任说:“试验失败主要是弹的问题,我是总设计师,我负主要责任。”并对广大参试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打好下一仗。

  同时,他带领科研人员迅速查找故障原因,仅用半天时间便得出结论:故障是由于一对分离插头座在一、二级尚未分离时提前脱开所致。这为第二次试验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发即将发射的日子里,人们的心情异常紧张。万一再失败怎么办?

  在预定发射的当日凌晨,北京又打来电话,建议推迟发射,这让黄纬禄更难下决心。“如果自己坚持按原计划发射,一旦发生问题,一切后果要由自己负责;如果推迟发射日期,自己虽然不担风险,但封海期限将满,海上环境条件也越来越不利,错过时机,完不成试验任务,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和难以挽回的政治影响……”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一遍遍回顾几天来火箭各系统的测试情况,反复考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和应急措施。

  经过再三分析,他拿起电话向上级报告:“我认为可以按时发射,不必推迟,如果上级决定推迟,我们执行命令。”

  最终,“巨浪一号”按时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而黄纬禄这种勇于担当的惊人魄力,也让人们为之叹服。

  民主协同——塑造航天系统工程中的“金科玉律”

  在关键时刻,黄纬禄英明决断。而日常工作中,他却主张发扬民主、大力协同。“工作中,有时需要定方案或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作为总师不能自己拍脑瓜一想就决定怎么解决。”他一贯支持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以此制定正确方案、合理解决问题。

  “巨浪一号”研制时,涉及109个研制单位,涵盖全国19个省市、10个工业部门,主要组成横跨5个研究院、3个研制基地。由于导弹武器研制的系统复杂性,加上大家都没有研制经验,这为统筹兼顾和协调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一度,大家在会上激烈争论,甚至拍了桌子,可问题依然难以解决。为此,黄纬禄在每次做决策时都充分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分析总结后再行决定。

  研制过程中,几次试验都没有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经过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其中关键因素是弹体超重。

  原来,导弹控制系统是根据各个分系统的最大偏差来进行仿真。各分系统由于心理没底,纷纷保留了最大值的余量,最后汇总到控制系统,往往超出合理范围,增大研制难度,甚至令研制陷入困局。紧要关头,黄纬禄果断召开首次总师扩大会,要求大家都把余量拿出来,分散难点。同时明确指出,这样的风险要共同来承担,不能出了问题时相互指责埋怨。

  对此,曾与黄纬禄共事过的型号副总师陈福根十分钦佩,如今谈及此事,仍然连称“了不得”。陈福根说:“余量控制一直是工程管理的大难题,谁都不愿让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黄老让大家把余量公开讲清,这样省去了很多争论,使彼此建立了信任,为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研制潜地固体战略导弹的过程中,黄纬禄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四共同”原则: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如今,“四共同”原则既成为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具体方法,也被奉为航天型号系统协调工作中的“金科玉律”。

  无私奉献——“品德比技术更重要”

  黄纬禄常说“品德比技术更重要”。虽是一位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老专家,他却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身正为范。

  他曾立下“三个三”的规矩:在基地三条要求,和大家一起排长队买饭,一起搞卫生,一起扫厕所;出差三条要求,只要能走出去就行,只要有饭吃就行,只要有地方睡觉就行;用公车三不许,自己私人外出不用车,接送亲友不用车,家人有事不搭车。凡是与他共事过的人,无不为他的高尚品德所折服。

  在一次主持召开总师扩大会期间,黄纬禄发烧并出现便血。这是长期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若严重会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他不是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但他担心,自己作为总设计师如果不参加会议,许多问题定不下来,下一步工作就不好开展。随后他悄悄让秘书到医院开了些止血药,并再三叮嘱“我的病不许跟别人说”。

  就这样,他强忍病痛主持会议,直到5天的会议开完,才去医院检查治疗。长长的诊断单让医生暗自惊诧——眼前这个瘦削的人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会落得这一身的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输尿管结石、心脏病……显然,这是长年累月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的结果。这段时间,他由于过度操劳,体重锐减11公斤。

  对荣誉,黄纬禄总是“退避三舍”。他曾说:“我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不是我个人的,航天工程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成绩面前尽量考虑别人的贡献,失败了尽量考虑自己的责任。这正是这位老科学家的无私胸怀。

  对工作,黄纬禄总是一丝不苟,从不懈怠。秘书吕慧英说:“黄老参加会议从来不用秘书准备发言稿,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大家讲,并结合会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言,大家听了都心悦诚服。”海军某试验基地高级工程师黄莉亚回忆说,2003年某项目结题,黄纬禄看过书面汇报后十分高兴,坚持要亲自参加成果鉴定会。当87岁高龄的他顶着酷暑、千里跋涉、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场时,在场人员感动得热泪盈眶。“整整一上午的会,黄老从头至尾一直认真地听。因为担心上厕所不方便,他甚至提前一个多小时就不喝水了。”黄莉亚说,“这也是黄老最后一次出京。”

  对他人,黄纬禄从不以专家自居,谦虚谨慎、平易近人。“黄老讲授知识,从不问‘你听懂没’,而是说‘我讲清楚没’。表达不同意见时,从不直接否定对方观点,而是说‘你看能不能这样思考’……”某型号总师杨德润说,“他的人格魅力,对我们影响至深。”2011年,外地来京的大学生暑期“两弹一星”红色夏令营希望拜访黄纬禄,请他题写赠言。此时黄纬禄视力已经很差,手也抖得厉害,但他不忍拒绝。在女儿黄道群的帮助下,他颤颤巍巍地写下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勇挑民族复兴重担”的寄语,而这也成了他最后的绝笔。

  “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搞导弹研究”。黄纬禄带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事业的无限眷恋,走完了自己导弹人生,而他创下的丰功伟绩,已筑起国防之坚壁,壮我声威;他留下的崇高精神,已化作民族之精魂,代代传承。(付毅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巨浪1导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