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1月20日刊登最新一期的《中国简报》(China Brief),该刊登载了《中国2012:变化中的透视图》一文,文章称,如果要评判解放军作战能力的提升情况,除了领导层之外,还应该评估许多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对亚丁湾打击海盗和其它非传统安全任务在内实际军事行动的检验;解放军组织结构的变化和人员素质的提升;包括指挥控制试训在内的训练;以及军民融合的程度。
文章称,解放军现代化的非装备因素决定服役的新型武器能否最大限度得到维护和使用;也决定了这些武器是否能够充分的形成战力,因此应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外国的分析主要关注解放军武器的潜在作战效能,这可能导致对解放军能力的过高估计。那样的话,就可能导致对中国意图的误判。
文章称,解放军的“人才战略工程”已经持续了二十年,并且仍在实施;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能够进行信息化作战的军官和士官。通过分析军委主席发布的人事指导纲要,人们能够对解放军现代化方向调整进行深入的了解。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性纲要是军委成员讨论的结果。
文章称,如果解放军改变了“两个不相适应”的提法,也就意味着解放军高层对军队进步的评价指标作出了调整。“两个不相适应”指,“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2006年1月,到本周仍在使用。解放军各级官员已经发表了大量对解放军训练、人员素质、军队组织结构、后勤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的文章,这为中央军委的评估提供了支持。特别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经常表示,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与发达国家存在20年的差距;在衡量解放军军事现代化方面,这一言论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
新型装备
中国在一些军事技术领域与西方的差距正在缩小,其在新的一年里仍会进行首艘航母、歼-15(J-15)舰载机、歼-20(J-20)隐形战机原型机,以及各种先进无人机和包括东风-21D在内的多种导弹测试工作。外国媒体将会密切关注这些测试。而相比之下,人们对中国海军第三艘071型船坞登陆舰的关注较少。据网上消息,该舰已经下水,但尚未服役。目前,海军已经有两艘071型船坞登陆舰服役;该舰能够向远离中国海域的地区输送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队员、15-20辆两栖装甲车和多艘登陆艇和多架直升机;这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蓝水”两栖力量。该型登陆舰的出现及后续更大型运输船只的出现,将会极大增加解放军的力量投送能力和在国外执行非传统安全任务的能力。
尽管,中国自身不太可能公开讨论自己的弹道导弹型号和部署情况;关注解放军发展的人士可能会期待,美国国防部门就其2011年对中国弹道导弹数量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对美国国防部2002年到2011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分析,可以发现,2007年的报告中所估计的中国弹道导弹数量是2001年所估计数量的三倍。自2008年开始,美国估计的中国核弹数目大致介于1000到1200枚;而中国弹道导弹发射架的数目则维持在200到250之间。于此相关的一项发展是,从2008年开始,网上出现了对解放军对地巡航导弹的报道。当前的估计是,解放军拥有200到500枚导弹,而发射架数量仅为40到55。不幸的是,观察家们并未深究美国国防部所估计数字背后的意义。
解放军高层可能想通过增加对地巡航导弹的数量,来减少弹道导弹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由于解放军发展了射程更远的新型导弹来替换旧有型号;中国的弹道导弹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如果说解放军在本世纪头十年一直在重点发展弹道导弹力量的话,那么未来十年,它会把重点转向发展对地巡航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吗?由于解放军自己不会就这些发展做出解释,人们或许应该关注五角大楼在2012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进行的分析。
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
解放军已经宣布将继续向亚丁湾派遣执行打击海盗巡逻的海军舰队。2011年5月,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美国国防大学表示,由于中国海军现代化军舰数量有限,维持该任务给解放军造成了一些困难;但是,解放军仍然决定继续执行该任务。
解放军执行巡逻任务的舰队由两艘战舰、一艘补给舰、舰载直升机和特战人员组成,已经进行了十轮的更替。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的军舰已经参与了此项任务,北海舰队尚未有军舰参与;不过,北海舰队派遣直升机参加了五轮巡逻任务。依据不同的部署类型,解放军26艘驱逐舰中的5艘,53艘护卫舰中的8艘,以及一艘071型两栖登陆舰参与了此项任务;仅有这些军舰参与此项任务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陈炳德的言论。这一事实也意味着,五角大楼关于中国海军只有25%的水面舰艇实现现代化的论断有一定道理;尽管这一数据与2000年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亚丁湾打击海盗巡逻任务给了中国海军更多访问他国港口的机会,同时,中国海军也与在亚丁湾执行任务的其他国家海军进行了联合演习。2011年2月,中国一艘参加巡逻任务的护卫舰航行到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中国公民的船只提供支援和保护;不过该护卫舰自身并未运送中国公民。另一方面,解放军的四架“伊尔-76”参与了此次撤离任务;此外,中国还使用游船参与了撤离公民任务。
尽管随着071型两栖登陆舰数量的增加,解放军的海上输送能力正在增加;但其远程重型运输机数量多年来一直偏少。目前,解放军只有不到20架“伊尔-76”运输机;这一不足,再加上直升机数量的不足(解放军全军也可能只有几百架直升机),成为了解放军远离国门参与非传统安全任务的重大制约因素。上个月,中国媒体报道了两个陆军航空团扩编为航空旅的消息(此前,解放军已经在2009年组建了一个陆军航空旅)。解放军未来可能会增加直升机和固定翼运输机的数量,这表明,解放军的长期意图是逐渐克服目前的短板。
军队组织结构改革
中国可能会在2012年对军队部署进行一些调整。中国官方声称解放军人数为230万,但并未公布各个军种的人数。据估计,陆军人数仍然超过全军人数的60%;但解放军目前优先发展的是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可能会进行新一轮的裁军行动;而裁军的对象主要是地面力量。
在很多情况下,更先进的武器需要更少的操作人员;而许多部队替换落后系统的速度低于一比一,从而使得这些部队的装备数量减少了,但作战能力没有却受到影响,甚至因为采用了先进技术而得到了提升。不过与落后系统相比,先进装备也需要更全面的维护、修理和供给。
2012年,解放军专业军事教育体制的组织结构改革仍将继续,这能够使解放军军官和士官更好贯彻组织结构发展的新理论。自2011年夏天以来,有关报道提到了十多个军事院校命名和职能的变化。在一些案例中,改革是为了培养更合格的士官。解放军在原有军事院校的基础上新组建了两个士官院校,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院校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满足解放军组织结构变化,加强装备能力和联合作战的需求。审视这些变革,能够让人们对解放军如何使自己的军官和士官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更好贯彻自己的理论有深入了解。
美刊文章称,新一届中央军委可能会实施既定决策,或在未来对军队组织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革。不管是哪种情况,解放军的组织结构在未来十年内都可能会经历重大变革;而陆军的数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逐渐减少。这一改革的目标是建设规模更小、技术上更先进的军队,这样的军队要能够同时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常规冲突和非传统任务。这一结构调整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员,其实现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试验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而这一方法可能不同于其他强国的军队。分析专家们也可能预测不到最终的结果,而中国的媒体将会继续对此进行报道。
解放军训练情况
“试验性训练过程”常被用来形容解放军各兵种当前的训练形式。解放军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联合作战能力,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实施尚未在实战中测试过的新理论。解放军总参谋部于2011年12月创建了军训部,目的是加强对各兵种联合训练的管理,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
解放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复杂性一直在增加。过去两年里,“体系作战能力”成为反映各单位和各种能力融合的指标;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能力,它取代了过去的“一体化作战”概念,而后者又是对最初联合作战概念的丰富。
与最近经历作战的军队相比,解放军高层认为,缺乏实战经验是阻碍军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尽可能的使演习贴近实战,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演习多年来一直是解放军追求的目标。
部队训练遵循每年年初发布的大纲,如果必要还会在年中对大纲进行调整。每年的训练随着9月到11月底大规模联合演习而达到高潮,解放军通过这些对抗和实弹演习来评估部队的训练情况。解放军已经建立一套对演习进行评估的办法,并可以通过这个办法发现不足;而在随后又会进行针对性训练,解放军高层仍感觉需要对现有的联合训练体制进行改进。特别的,他们认为,训练的技术和后勤支持仍需要加强;缺乏“专家”型人才仍然是联合行动所面临的障碍。
未来一年里,指挥控制将会成为众多训练的焦点。当前,解放军正在探索军团和兵团级联合作战的指挥体系,以便使总部能够同时对多个地点的多个部队,多个兵种进行指挥。这些探索的核心是组建执行侦察、攻击、火力和后勤等具体任务的多兵种/过功能群;与此同时,解放军还在练习营级联合作战部队的能力;并发现当前的营级指挥结构难以充分指挥联合作战行动。
指挥控制结构是许多跨军区演习(2006年开始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类演习中,部队将会从一个军区跨到另一个军区。解放军在2009年和2010年举行了涉及三或四个军区的大规模演习,但去年却没进行这样的演习。空军和海军的演习范围则超出了传统的沿海地区,延伸到了距海岸线几百英里以外的地区。两栖登陆训练已经成为几个军区的日常训练内容,二炮部队也参加了许多涉及陆军和空军的演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二炮部队与海军进行联合演习的报道。在这方面,新的一年里又会有什么新消息呢?
除了现役力量外,解放军还经常把预备役部队、武警和民兵组织纳入战斗和非传统安全任务训练;民用因素往往能够增加军队在训练和实际行动中的效能。解放军在日常的演习和救灾活动中,经常能够得到民用系统的后勤支持;特别是在提供远程空中、铁路或海上运输及燃料、维修和持续的支持方面;这是当前条件下强调军民融合的一个方面。
军民融合与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军民融合被中国视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通过多种手段来利用中国的人口优势、经济基础和资源,这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领域。民众对军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主动支持有助于减少解放军现代化对更高财政预算的需求,解放军一直强调自己是人民的军队和党的军队,所以军民融合仍将会是解放军的传统。
从国家到县级的国防动员委员会体制融合了军队、政府和党组领导,它是军民融合规划和与实施的基础。这些地方委员会规划许多具有军民两用目的的基础设施项目,他们还关注能够用于支持军队和非传统安全任务的许多民用资源和能力;他们还建立了现代通信系统支持下的军民联合指挥中心,而且该体制已经在演习和实际情况中进行了测试。尽管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效率随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中国媒体经常报道军队与预备役军队和民兵进行演习的情况。
民众对军队的支持(反之亦然)是人民战争的基础,这一传统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除了列装新型武器外,解放军还需要“人民”能够鼓励符合条件的子女踊跃参军。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支持军队的热情和效率对中国国内稳定和解放军能力来说是一个重要指标;解放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军。
结论
尽管解放军能力在过去十年里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其军事现代化在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复杂性仍然没降低。中国媒体的大量报道体现了解放军高层对目前成就和未来任务的内部评估,而更多的外部分析有助于中国更好理解新型装备如何很好形成战力;也有助于中国更好实践自己的军事理论。当然,这些领域比分析新型武器的能力更加有难度,也需要进行一些判断。由于缺乏很多重要信息,外国人有时候需要从中国提供的消息中得到答案;否则,不确切的信息可能会导致误判。(斯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