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曾宝瑜 张 力 特约通讯员 王财山
9月上旬的一天上午,粤东沿海某机场一片繁忙。广空航空兵某师战机即将携带实弹从该机场起飞,突防至某海域进行导弹打靶。这是空军部队首次在海上进行某新型导弹打靶,检验部队实战能力和武器性能的一次行动。
随着指挥所一声令下,机长、某团副团长陆学军带领机组成员驾机腾空而起,呼啸冲向长空。
战机准时到达攻击航路起点。“下降高度!”陆学军果断下达命令。战机下降至预定高度,向着目标区域飞去。
由于目标区域警戒范围之外是往返不绝的渔船和商船,而警戒范围直径较小,机组成员紧紧盯着雷达显示器搜索目标,不敢有丝毫大意。
“发射准备!”突然,显示器上的回波信号一闪,机组成员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根据目标信息迅速定位。
打开导弹准备开关、启动导弹发动机……很快,战机到达导弹发射阵位,目标进入导弹射程范围之内。
“发射!”领航员蔡建接到命令后,果断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倏”地飞向目标。仪器显示,瞄准框准心与靶标点吻合,没有误差。
“轰!”导弹准确命中靶标,海上溅起冲天水柱!
(本报广州9月12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