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事报告》称我国产预警机曾创九项世界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2:01  时事报告
空警200翱翔蓝天 空警200翱翔蓝天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编者按: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作为领航战机,引领庞大机群,以矫健的雄姿,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世界先进预警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世界为之震惊!预警机作为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之后,我国新时期国防科技领域的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不仅提高了我军核心作战能力,培养了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更重要的是在世界面前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为中华民族争了口气。

  在“八一” 建军节来临之际,《时事报告》刊登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研发预警机历程的报告稿,现将全文刊发在我社网站上。为重现我国预警机研制的艰辛历程,再次刊发2002年第1期《时事报告》刊登的《预警机的故事》一文。

  空中杀手锏  民族“争气机”

  ——我国预警机研制历程与预警机精神

  预警机又称空中指挥预警飞机(Air Early Warning,AEW),是为了克服雷达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标搜索距离,同时减轻地形的干扰,将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大多数预警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机背上背有一个大 “蘑菇”,那是预警雷达的天线罩。

  目前,世界上拥有预警机的主要国家和机型有:中国有空警2000、空警200, 美国装备了E-2A、B、C、2000型“鹰眼”预警机和E-3“望楼”预警机、E-8“联合星”远距离雷达监视机,俄罗斯装备了A-50“中坚”预警机、图-126预警机,英国装备了“猎迷”-MK3预警机,日本装备了E-767预警机和E-2C“鹰眼”预警机,以色列装备了先进的“费尔康”预警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国有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和信息产业主力军,拼搏奋进,勇于创新,以骄人的业绩,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首都60周年国庆阅兵活动中,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为代表的7型装备首次分别组成空中方阵、雷达方阵、通信方阵的三个独立方阵接受检阅。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任务,负责测控通信系统设备、雷达探测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大量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任务。在探月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中承担研制生产任务,并圆满完成任务。在国家公布的16个重大专项中,中国电科在多个专项中承担重要攻关任务,特别是在第一重大专项“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的前期论证和之后的科技攻关及产业化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在国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科技专项中承担规划和总体设计工作。

  战争利器 强国梦想

  预警机是集情报探测、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信息传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电子信息装备,是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是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空中司令部”!有外国军事专家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国家如果有较好的预警、监控、情报搜集能力,即使战机数量只有对手的一半,也一样可以赢得战争。

  1982年,以色列使用“鹰眼”预警机在黎巴嫩西海岸严密监视叙利亚导弹基地和空军基地,指挥众多战斗机,短短6分钟内就摧毁了叙利亚19个导弹营,在双方战机战斗力相当的情况下,竟然创造了81比0的空战神话!

  同样是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爆发冲突,最终英国虽然获得了名义上的胜利,但整整耗资达27亿美元!由于没有装备预警机,低空探测能力不足,英国皇家海军被英勇的阿根廷空军频频超低空偷袭得手,英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造价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被阿空军一个超低空俯冲便击沉到大洋深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没有预警机的指挥和引导,要组织大规模现代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成了预警机预警、指挥、监控、侦察等任务淋漓尽致发挥的大舞台,为期40多天的战争中,数千架多国战机井然有序地执行任务达十多万架次,全靠十几架预警机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伊拉克损失的39架战机中,竟然有37架是在预警机的发现和引导下被击落的!美国参联会在战后总结时明确指出:预警机是首要的指挥控制平台,没有预警机,美国绝不会参战!

  自上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预警机一直是各军事强国着力发展的重点。随着预警机的不断发展,它作为战场枢纽的作用日益增强,甚至可以带动一个国家整个作战体系的巨大变革。但由于预警机研制涉及机载预警雷达、指挥控制、通信、电子对抗等众多尖端领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制难度极大。直到现在,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预警机研制能力。

  对中国空军来说,没有预警机,就等于缺乏大面积侦察手段和低空预警能力,这是国家防空的巨大软肋。很多人都在军事博物馆里见到过我国上世纪击落的U-2高空侦察机残骸,大家看了之后都会倍感振奋和鼓舞。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防空手段落后,这竟然只是曾经入侵我国领空的敌机中少数的个例。

  防空预警最有效的“杀手锏”就是预警机。我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疆域,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完成国土防空任务,向攻防兼备型跃升,我军必须拥有预警机这样的“杀手锏”装备!

  自力更生 勇挑重担

  白手起家,艰难探索。拥有预警机成为我军多少年的梦想和期盼。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曾探索研制“空警一号”预警机,却因技术匮乏和国力限制,这架飞机最终成了一个存放在航空博物馆内的展品,但它从此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不灭的火种!

  其后20年,国防科技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预警机探索研制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我国周边的俄罗斯、日本等相继装备了预警机,我军拥有预警机的愿望日益迫切,为了尽快装备预警机,我国开始寻求与各个军事强国合作的机会。在试图与各军事强国合作屡次受挫后,国防科技工作者坚定了自力更生研制预警机的决心。

  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果断做出了自主研制预警机的重大决策。时任主席江泽民做出重要批示:“研制部门一定要争口气,否则总是要被别人卡脖子!”为自主研制预警机注入了不竭动力。在工程研制的关键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做出了“要坚决把预警机项目搞成功”的重要指示,更加坚定了全体参研人员自力更生、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

  预警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超常。摆在大家面前的困难,首先就是缺少经验和技术。军工电子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大系统,而且国内当时各方面的配套基础还非常薄弱,甚至连符合条件的微波暗室还不具备,这就有如角斗士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要想获胜,是何等艰难!

  还有,预警机对于管理要求非常高。预警机研制工程涉及的分系统众多,对于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的要求极高,研制团队最初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完成预警机自主研制,国家调集了最优质的资源来保障工程的进行。中国电科、中航工业这两个在我国军工电子领域和航空领域最具实力的集团公司全力投入到工程之中。

  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信息产业主力军,中国电科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神圣使命,为了国家安全,为了民族尊严,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预警机的征程。在中国电科党组的统一指挥下,中国电科各研究院所向研制征途上的世界难关发起了全面总攻!

  自强不息,把舵领航。在中国电科人自力更生研制预警机的伟大征程上,涌现出了无数标杆式的模范人物,而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

  发展祖国的预警机事业,王小谟始终坚信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早在1992年,他就果敢地站出来,联合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请求自主研制预警机!这一主动请缨的壮举,很多人根本不敢想象:预警机研制这样复杂浩大的工程,国内技术储备和配套能行吗?怀疑、否定和阻力,接踵而来;压力、挑战和艰难,不言而喻。然而,王小谟始终坚定地站在风浪的最前沿。他对我们的科研团队有充分的自信,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充分的自信。他坚定地说:“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而且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

  发展祖国的预警机事业,王小谟始终坚持要立足于自主研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雷达领域屡建奇勋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了预警机对我国防空体系的重要性,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预警机的预先研究之中,并率领军工电子人逐步突破了预警雷达研制最为关键的“两高一低”技术,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自主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结合自身几十年雷达研制的经验,意识到我国疆域广大,需要装备不同类型的预警机,很早就提出了中国预警机要走体系化的发展战略。后来的研制历程也充分印证了他的远见卓识。

  发展祖国的预警机事业,王小谟始终坚守在科研最前线。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40多度的高温,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年近七旬的王院士仍坚持奋战在现场,一次上机往往就达4个多小时,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这样一干就是整整两个多月!高强度的工作,超负荷的运转,他硬是挺了下来,哪怕累病了,也坚决“不下火线”!2006年,预警机研制最为关键的时刻,王院士在外场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就在大家忧心忡忡时,又一无情打击接踵而至,王院士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这一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令每一个人焦急万分!但大家看到的,依然是王院士镇静平和的笑容;听到的,依然是王院士对预警机事业的无尽牵挂。躺在病床上,王院士一边输液,一边和设计师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又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到了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为了预警机事业的未来,王小谟始终强调要通过工程实践带动人才培养,并在繁忙的工作中手把手带出了一个以陆军、李超强为核心的领军人才队伍,成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中流砥柱。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管面临怎样的挫折,王小谟始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信念为支撑,脑海里跳动的总是预警机事业的脉波,心里牢记的永远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协同作战 凝聚力量

  军地协同,南征北战。为了争口气,把预警机项目搞成功,空军首长做出了“一切要为预警机让路!”的决定。试验试飞是预警机研制的关键环节,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风险之高,配试兵力之多、组织协同之复杂,前所未有。总部和空军机关进行了统一部署,强化需求论证、计划管理、组织协调和质量监控,深化装备作战使用研究,有力地推进了研制进程。空军部队成建制全面参与科研试验试飞和设计定型试飞,积极组织部队试用,加速了新装备建设步伐。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预警机的南征北战中,正是有了良好的军地协同,预警机才能在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海域和电磁条件下,用比国外同类装备短得多的时间通过试验考核,大大加快了研发进程,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军民团结、攻坚克难的英雄赞歌!

  两大系统,通力合作。在国家利益面前,中国电科和中航工业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由于任务电子系统联试和载机改装不能同时进行,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两大系统共同协调,决定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中航工业人员白天进行改装,中国电科人员晚上上机联试。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中航工业给中国电科参研团队提供地面的加电保障,从一辆电源车增加到十辆,依然不够用,航空的同仁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了地面电井,有力保障了现场供电的需求。

  无数个昼夜颠倒、寒冷彻骨的夜晚,在任务电子系统研制人员上机时,中航工业的机务人员不顾白天飞机改装的辛劳,全程陪伴着任务电子系统的机上联试,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为了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经常是通宵达旦地讨论和思考。在唇齿相依、相互扶助的日子里,电子与航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航工业参研人员曾说:装备要形成战斗力,电子是核心中的核心,一切为了电子!航空人对中国电科人饱含深情的话语见证了两大行业、两大系统凝聚起来的强大合力!

  电科内部,齐心协力。中国电科从集团公司到各研究院所,都将预警机项目作为“天字号”工程,组织精兵强将进行技术攻关,以签订军令状的方式,将任务层层分解。集团公司设立了工程“两总”系统,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确保预警机的研制一路绿灯。

  在行政指挥系统的指挥下,总师系统根据多个型号高度平行交叉的特点,搭建起适用于多型号同时研制的技术管理平台,提出了众多分系统参与的大型系统的联试措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单位齐心协力、共同攻关的统筹管理机制,使团队合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雷达和电子侦察系统是预警机的“眼睛”和“耳朵”,这两个系统只有实现协同工作,预警机才能“耳聪目明”。全状态首飞前,电磁兼容工作组预测到,电子侦察系统可能会受到来自大功率雷达的电磁波干扰。面对这个棘手问题,工作组大胆地提出建议:先把这两个系统架到飞机上进行测试和验证。整整一个“五一”长假,系统总体、雷达和电子侦察系统共一百多人,无一例外地24小时倒班,大家像陀螺般地高速运转着。终于,雷达和电子侦察系统排除了干扰,实现了“和平相处”!

  通信分系统的讨论会“规模”是最庞大的,常常有七八十人参加,从全面主持分系统的研制到合理安排项目组每个人的工作;从解决各个试验、试飞现场的技术问题,到与其他分系统、协作单位进行技术协调;从方案、大纲等各种技术文件的拟制,到设备订购、加工、出所……大家一起谈想法、提建议、理思路。系统负责人感叹,如果没有这种畅所欲言和集思广益,他们绝对无法建成目前国内最先进、最复杂、效率最高的机载通信系统。

  微波功率管,是使雷达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眼的最重要的器件之一,每部雷达用量众多。为了解决它的国产化问题,元器件分系统打破参研单位既有的分工和领域限制,组织跨地区、跨研究所的任务攻关。国家的需要大于一切,预警机研制任务把十几个研究所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在几年的研制过程中,各个所的科研人员情如手足、合力攻关:有困难了,互相帮着干;有进展了,及时和对方沟通自己的做法。他们的努力合作,大大缩短了研制的时间,在单项技术有差距的情况下,通过各环节的协作和科学的资源整合,只用了6年时间就追赶上了国外20多年才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的同志们为了押运科研物资,不辞劳苦、翻山越岭赶赴科研基地。他们顶严寒、冒酷暑,风餐露宿;坐闷罐车、吃方便面,忍受蚊虫叮咬,仅一年的行程就达5万多公里!长达几年的长途物资押运中,竟无一例事故发生!在每个科研基地,总能看到保障人员前后忙碌的身影,参研人员感慨地说:几乎在每个外场,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都是后勤保障的人!

  党建给力,创先争优。要取得预警机事业的成功,更离不开党组的思想保障和引领。“哪里最艰苦,共产党员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最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在中国电科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试验试飞外场条件艰苦,面临困难多,昼夜温差大,就是在这里,按照中国电科党组要求,预警机项目第一个临时党支部诞生了。项目组的党员同志们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保障了预警机项目的高效运行。

  据统计,在数万人的预警机团队中,有半数以上的同志是党员。在关键技术的集智攻关中,在艰难困苦的科研试飞中,在纷繁复杂的项目保障中,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践行,在拼搏中升华,在奋斗中传承!预警机项目团队的创先争优正是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完美诠释!

  顽强拼搏 攻坚克难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中国电科参研人员从系统立项研制开始,就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多年来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夜以继日刻苦攻关,技术人员戏称为:“白加黑,五加二”。巨大的工作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换来的是研制进程的突飞猛进!

  夏日骄阳似火,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焦味,风似乎都被烤糊了,封闭的机舱内温度有时高达70℃,在里面工作就像在蒸“桑拿”。冬天滴水成冰,零下三四十度让你即使裹着羊皮大衣也瑟瑟发抖,有时干上20分钟,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机舱内的噪音使面对面地交谈都要紧贴在耳边才能听得见,每次下机后耳朵都不停地轰鸣。长期的机上试验工作,使得许多同志相继患上了航空性中耳炎、习惯性耳鸣、偏头痛、脊椎痛等病症。一次试飞中,飞机的氧气管道在高空突然发生破裂,飞机迅速下降,危险突如其来!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有的不顾个人安危保护试验数据,有的耳膜已穿孔还在坚持调试试验平台,有的冒着生命危险给参试设备关电⋯⋯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再一次践行了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

  以苦为荣,锲而不舍。为了祖国的国防安全,科研人员把献身预警机事业当作了一份难得的幸福。空警2000立项时,担任分系统负责人的戚志刚还不到36岁,他带领项目组人员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几年百折不挠地刻苦钻研,几千个日日夜夜地心无旁骛,他满头的黑发竟然过早地花白了,“并非岁月催人老,但有重任染白头”,当预警机研制取得成功后,他高兴地说:“人的一生能有幸参加这项国家重点工程,是我最大的荣耀,即使头发全都白了,我也心甘情愿!”

  无私奉献,舍家为国。军嫂赵晓莲是某分系统团队中的普通一员,由于爱人远在部队,家庭和工作的两副重担都压在她柔弱的肩上,在外场联试时,整整半年不能回家照顾两岁的儿子。电话就成了母子俩唯一的连心线,每次通话,电话那头的儿子都哭着喊“妈妈妈妈,我想你,你快回家吧”。母亲闻声泪沾衣襟。每次,同志们劝她:孩子太小,抽空回去看看吧。她总是摇头说:“等试验做完吧。孩子现在还不懂妈妈工作的重要。长大了,一定会理解妈妈的。”

  分项目负责人王卫华,在基地试验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得知自己刚出世的孩子不幸夭折,他没有回去照顾心力交瘁的妻子,强忍着悲痛,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试验全部完成。

  分系统负责人葛建军,自从承担了研制任务后,工作室就成了他的“家”,几年来在家休息的日子屈指可数,偶尔回家时,已经两岁的儿子总把他当成陌生的“叔叔”。

  献身事业,青春无悔。分系统负责人栗金红在工作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被查出身患癌症。突发恶疾,让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在化疗进行到第六次的时候,她的身体已极度虚弱,头发全部掉光,但她心里始终放不下自己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请求回到工作岗位。在一次出差的途中,从车站广场到上火车短短的200米路程,她走走停停,喘息着歇了五次,硬是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出差任务。2005年6月12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昏迷后,栗金红再也没有醒来,永远离开了她无限眷恋的预警机事业。

  创新图强 勇攀高峰

  大胆创新,引领潮流。决胜千里必先运筹帷幄。空警2000立项研制时,年仅38岁的陆军担任了项目负责人,这位年轻有为的专家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因为忘我工作,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担任大系统型号负责人,让他更加意识到使命的神圣,责任的重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正是源于这种崇高的信念,他把报国强军的夙愿化为拼搏奋斗的动力,把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化作无数个刻苦钻研的日日夜夜。他带领着平均年龄仅30岁出头、朝气蓬勃的科研团队开始了顶层设计攻关。为了攻克这个难关,他开了多少次会议,组织了多少次攻关,连他自己都无法计算。就这样,他从不觉得苦,从不觉得累,一心扑在事业上。即使在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期间,也时刻挂念着研制工作,出院当天就赶赴工程现场。为了把预警机上的各个分系统、数百套设备有机结合起来,陆军大胆提出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为系统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骨架”。这种架构引领了世界各型预警机集成方法的新潮流。

  冲击难关,超越极限。“相控阵天线宽角扫描”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为了捕捉到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威胁信息,雷达波束需要覆盖更广的方位。“相控阵天线扫描角度”在传统教科书上的极限是正负60度。在60度以外的范围,即使雷达能够工作,但“视力”将严重下降,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突破的禁区。科研人员大胆创新、改变角度思考问题,最终突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预警机的天线扫描角度范围创造了世界之最!

  捷报频传 彪炳史册

  中国电科人万众一心,和所有参研人员一起,突破了众多关键技术,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十几年的历程。中国电科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将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托上了祖国的蓝天!

  国产两型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一项项独特的设计思路和集成创新,使我们的国产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政府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发表评论:中国采用相控阵雷达的空警2000,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十年梦想和期盼,凝结着中国电科数万员工心血和智慧,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作为领航战机,引领庞大机群,以矫健的雄姿,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世界先进预警机!万千中国电科人饱含热泪,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世界为之震惊!

  预警机是国家军事信息技术的综合体现,其研制成功使我国跨入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先进预警机研制能力的国家行列。预警机加入装备序列,标志着我军预警机装备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不仅提高了我军核心作战能力,而且培养锻炼了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探索了新形势下武器装备研制的新路子,带动了我军信息化装备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书写了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新的壮丽篇章,是国防科技战线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途上树立的又一座历史丰碑!预警机工程建设实践充分表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我们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国防事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是自力更生这个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在军工研制事业中的彰显。它使我们再次在世界面前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世界面前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电科人一定会牢记军委首长“仍需继续努力,仍需继续拼搏”的指示要求,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始终不渝发扬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为实现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84周年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预警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