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已有能力自行研制先进末敏弹药(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 09:36  北京晚报
末敏弹透视图 末敏弹透视图
末敏弹作战示意图 末敏弹作战示意图
资料图:国产新型炮射末敏弹 资料图:国产新型炮射末敏弹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今年春发布了《2010-2011学科发展报告》,其中披露了中国“末敏弹”技术方面近期取得的瞩目成果:包括在各方面研发出的核心技术以及研制成功的多模复合探测识别系统。此外还出版了具有原创性技术和理论成果的专著。我国已成为继美、俄、德等国后,能自主研发先进末敏弹的国家。在万众瞩目中,小小的末敏弹,为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增添了一分凛凛之威。

  末敏弹的消息,引起了我国军方、军事科学界和军迷网友的热烈讨论,一时成为圈内的焦点,同时也受到了国际方面的关注。美国的“战略之页”网站还在近期发表报道,称“中国研制的末敏弹是在山寨美国的‘萨达姆’末敏弹。”

  “末敏弹”这个名词,对多数非军迷的朋友恐怕还比较陌生。它到底是什么,在现代战争中有何价值,又何以成为军方关注的焦点?且看本期报道。

  智能炮弹

  半空索敌定位二次瞄准攻击

  末敏弹是一种“智能炮弹”,它的全称是“末端敏感弹药”,又叫“敏感器引爆弹药”。

  炮弹不是导弹,射程一远,落点就很难保持绝对的精准。朝着目标发射出去之后,如果受到风向等的影响导致偏差,或者目标移动了位置,更难直接命中。

  然而末敏弹不同。这种炮弹发射出去后,经过一长段时间的飞行,在弹道的末端,就是接近攻击目标的时候,会开动自带的“敏感器系统”,从半空中搜索和定位目标。在确认目标并锁定方位之后,再针对性地用战斗部(相当于弹头)攻击目标。

  这样一来,原本在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瞄准发射,就等于先在十几公里外由大炮瞄准一次,等发射到了敌人头顶上,再用炮弹自带的敏感器瞄准校正一次,然后从天而降,给敌人来个“泰山压顶”。如此命中率当然就大大提升了。

  末敏弹对付的主要是敌人的装甲部队,如坦克、自行火炮和各种战斗车辆。居高临下的二次瞄准,不但可以克制战车快速移动给远程攻击带来的困难,而且,末敏弹从上方攻击的顶盖,恰好是装甲车辆的薄弱环节之一,比起前部和侧部的装甲更容易被击破。

  相比起反坦克导弹而言,末敏弹的成本要低廉得多(只有导弹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其对装甲部队的杀伤效能又比普通炮弹强得多,可称是效费比很高的一款武器。在现代战争中,是不折不扣的“坦克杀手”。

  形象比拟

  就如热门游戏《愤怒的小鸟》中下蛋小白鸟的攻击

  近来风靡世界的游戏《愤怒的小鸟》中,多数小鸟都是以抛物线状用身体去撞击目标,而有一类白色的小鸟则是先沿抛物线飞行到目标上空,然后下一个蛋,垂直攻击目标。这称得上是对末敏弹最形象的比拟了。

  战争应用

  伊拉克战争中得有效战果

  末敏弹的弹头不但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装甲,而且在它的高速撞击下,会迸射出大量碎片,从而对坦克内部的人员、装备造成很大杀伤和破坏。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面对着在沙漠中逃逸或反扑的伊拉克坦克小集群,美军多次发射末敏弹加以攻击,取得了颇为有效的战果。

  国际动态

  从冷战利器到大众装备

  世界上最先研发末敏弹的,是军事科技领先的美国。在冷战过程中,面对前苏联拥有的数万辆坦克,美国一直忧心忡忡:一旦爆发大战,普通的炮弹恐怕只能在这钢铁洪流上啃几层皮。于是对“反装甲智能炮弹”的研发,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探索了。

  如今,末敏弹已经从冷战时期北约对付前苏联装甲集群的利器,渐变为世界各国竞相装备的大众化反坦克“标配”,而对末敏弹的研发,也就成为国家军事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

  最经典一款末敏弹  ——美国“萨达姆”

  经过差不多20年的研发,1997年,最为经典的一款末敏弹M898式155毫米“萨达姆”定型。不过它的名字与伊拉克前总统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是“装甲敏感与毁伤技术弹药”的缩写——SADARM。该款末敏弹的子弹长204毫米,直径147毫米,重11.6千克,射程23公里,在100米高空爆炸时能穿透135毫米的装甲。

  山寨版射程略胜原版——德国“智能155”

  德国的“智能155”末敏弹会被人视为美制“萨达姆”的“山寨版”,不过它的射程达28公里,而且在定位精度和穿透威力上都略胜过“萨达姆”,充分显示了德国军事科技上的实力。

  省去减速降落伞——瑞法联手“伯纳斯”

  而瑞典和法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联手研发的“伯纳斯”末敏弹则更具特色。它省去了减速的降落伞,代之以薄钢片形成的减速翼。这使得子弹下落速度加快,减少了风力和敌方干扰,同时又减轻了自重。“伯纳斯”长度仅82毫米,直径138毫米,重6.5公斤,威力则更胜“萨达姆”一筹。它的射程更高达35公里。

  “个儿大”不好用——俄制SPBE-D

  前苏联也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末敏弹研制,但直到俄罗斯时代才有成品问世。因为在特定工艺水平上相对落后,俄军第一款SPBE-D末敏弹可谓“傻大个”,其子弹长达284毫米,直径达255毫米,重达14.5千克。由于体积庞大,在发射的火炮和投掷效率上也颇受限制。

  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俄军发展出新一代末敏弹USM,体积大大减小,但威力也随之弱化,只能穿透80毫米的装甲,与西方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

  小型化走在世界前列——法制“阿塞德”

  法国军工界除了与瑞典一起开发“伯纳斯”,还独立研发了“阿塞德”末敏弹。“阿塞德”除了用155毫米炮弹发射,又开发了用于120毫米迫击炮的型号,此外还在研发用于105毫米坦克炮的末敏弹,从而在末敏弹小型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末敏弹透视

  相比导弹,末敏弹结构要简单许多,因为它完全靠大炮发射,不需要远距离飞行的动力,也不需要进行自动导航。但相对普通炮弹,它在射程末端又必须进行一系列相对复杂的索敌和攻击行动,因此其结构又要复杂不少。

  末敏弹通常由母弹(就是炮弹主体)和发射装药组成。

  母弹包括弹体、时间引信、抛射装置,装有若干枚末敏子弹,其核心任务是把末敏子弹运送到敌方上空后,逐个抛出去。

  每一枚末敏子弹则由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敏感器系统、中央控制器、战斗部、电源和子弹体等组成,由它来完成对敌人的致命一击。

  发射装药的任务就是把母弹从大炮里射出去。

  末敏弹攻击示意

  末敏子弹一经弹出,其自带的电源开始为各电子部件充电。这个时候,子弹所带的中央控制器作为“大脑”开始指挥各部分严密配合。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会弹出一个充气的减速器,并打开减速的旋翼,再往后还会打开旋转降落伞。这些部分的任务,是确保子弹以较为“竖直”的方向下落,并且控制下落速度,以及保持旋转。

  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控制器始终操控着扫描系统和敏感器系统,确认子弹现在位于的高度、方位,并且搜寻攻击目标。

  当敏感器系统通过雷达、辐射和红外探测等多种方式锁定攻击目标,且子弹下降到作战高度(一般是150米)之后,战斗部将在目标上空爆炸,通过爆炸力,把一个高密度的穿甲弹丸,向下方猛烈的喷射出去。面对这颗速度高达每秒2000米的弹丸,坦克薄弱的“天灵盖”往往会被一举击碎。

  (文并图 华图杨益)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末敏弹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