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侯国荣 通讯员 吴 鹏 俞 策
铁流滚滚,战炮怒吼。7月6日,一场实兵实弹战术演练,在兰州军区某装甲师野外驻训大本营拉开战幕。
“装甲纵深攻击群前出!”8时15分,随着战役军团一声令下,由该师某装甲团刚列装的百余辆新型主战坦克、装甲车组成的纵深攻击群,多路突击向“敌”发起猛攻。
“摧毁正前方‘敌’坦克!”坦克内,连长贾斌透过潜望镜密切关注着战场态势,将作战指令下达到各作战单元。
“前方发现黄色烟雾……”突然,贾连长接到上级通报,随即下达命令:沿上风方向加速前进,冲过生化沾染区。“防毒执行!”3名乘员迅速关闭车窗,打开车内“三防”装置,快速通过200米染毒区。
“遭‘敌’电磁干扰,作战指令传不下去……”就在此时,指挥电台遭受“敌”电磁干扰,致使通信暂时中断。贾斌迅速转动电台频率按钮,接通密语选择开关……“通了!”不到1分钟,坦克电台恢复正常通信。
“黄河,我是长江,发现‘敌’侦察兵窥视我行动迹象。”激战正酣,无线电台中传来侦察员报告。“抛射迷障型烟幕弹,执行!”贾斌反应敏捷,指挥从容。随着几声沉闷的巨响,瞬间浓烟弥漫在红方战场周围。
“前方发现‘敌’步战车。”“敌”情接踵而至,一条条作战指令跃入坦克炮长熊军的眼前。搜索目标、炮弹装填、激光测距、平稳跟踪、发射,刹那间,一发发炮弹怒吼着直捣“敌”装甲目标。熊军七八个动作一气呵成,记者掐秒表一算,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只用了7秒钟。
“发现即摧毁,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新法则。”熊军自豪地对记者说:“新型装甲战车具备精确侦察、精准打击的能力,基本实现了炮响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