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媒体称印度若长期与中国对抗将自食苦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9日 09:26  东方网
资料图:印度军人参加阅兵 资料图:印度军人参加阅兵

  东方网4月19日消息:韩国网站《Viggen军事博客》4月16日发表文章对印度在印度洋、东南亚与南中国海对中国展开的广泛对抗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印度为缓解国内矛盾、谋求大国形象、巩固在印度洋的势力以及军方意欲获得更多拨款等因素,使其选择与本应是伙伴的中国处于对抗状态。文章称,相对于印度,中国更适合也更有能力成为一个地区性大国,长期对抗对印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中国。长此以往,印度恐将自食与华对抗苦果。

  文章称,中印两国同属亚洲的发展中大国,两国在独立、建国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多共同之处。但是两国自建国初期的短暂合作后,一直处于或明或暗的对抗当中,期间甚至爆发过边境冲突。出于谋求大国形象、缓解国内矛盾、巩固在印度洋地区的地位等原因,印度尽管在对抗中属于实力较弱的一方,但基本处于攻势地位。长此以往,印度恐将自食与华对抗苦果。

  文章认为,首先,尽管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长的君主专制统治,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制度仍更为先进,其中很多都是相当积极的。印度则正好相反,比如种姓制度很完整地保存到了现在,这就决定了虽然印度号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但国内矛盾异常尖锐。而缓解矛盾一方面需要动用政府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一个外部矛盾来吸引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在印度看来,中国无疑是个合适的选择。

  在印度看来中国既不像巴基斯坦那样弱小,也不像美国和俄罗斯那样不可战胜。即使中国取得长足发展,国力大大强于印度,中印之间的对抗也只是中国面临的诸多对抗之一。中国不可能在中印方向倾尽全力。而且在中印交界的青藏高原,中国所处的环境也要劣于印度,这样印度就能在局部取得优势。

  印度认为,与中国对抗的可控性较强。相对于巴基斯坦,中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并不深。领土之间的争议也远没有到印巴之间的那种程度。因此,与中国对抗,在激起民众对政府向心力的同时,也更好控制,不易产生全民性质的过激行为。

  其次,文章称,印度自开国以来,就严格贯彻着其首任总理尼赫鲁的那句名言:"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因此,印度在国内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积极参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事务,将印度洋理所应当地视为自己的内海,其海军建设也以能完全控制印度洋为目标。但印度这种将印度洋视为自己后院的做法,无疑触犯了中国的利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其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东。而印度洋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到中国石油运输线的必经之路。印度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无疑威胁到了中国的能源安全。而面对中国这样一个越来越强大的邻居,印度也必然会利用能源运输线这张牌来限制中国的发展。面对印度的这种做法,中国除了继续选择谈判,随着自身实力的逐渐增强,谈判态度也越来越强硬,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印度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对抗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文章认为,类似于各国军方的一贯做法,印度军方无疑也是中印对抗的主要制造者和执行者。原因毋庸置疑,中印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使军方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而印度的这种态度也使印度与美国有了进行深度对话的可能。印度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对抗中巴,并已与美国建立良好乃至同盟关系,提高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而美国也希望通过与印度拉近关系,一方面缓和印巴矛盾,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反恐战争创造稳定后方,一方面希望扩大自己在印度洋的影响,将印度拉进自己的阵营,共同对抗中俄,并从对印度的军售当中获得高额利润。

  文章最后指出,印度选择与中国处于对抗状态是很不理智的行为。虽然中印两国同属"金砖国家",但中国并非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国际影响力都较以前有显著增强,与美欧相比也不落下风。但印度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在各个方面与中国都相差较远。中印之间的对抗很有种美苏对抗的意味。印度如当年的苏联,因实力不济,所以不计成本的一味进攻,力图占据上峰。而中国如当年的美国,虽然有时处于守势,但始终能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使对方疲于奔命,而自己却游刃有余。不过文章也警告称,即使印度在这场对抗中落败,中国也不会是胜利者。因为只要亚洲存在对抗,各国都不会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各国都是受害者。(春风)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印度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