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了解中国战略
(一)概述
中国并未出台类似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或国家军事战略的文献。其利用“白皮书”、演讲及文章作为公开传达政策和战略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军事和安全事务的透明度有所提高,其每隔两年出版一份国防白皮书,2009年还开通了国防部官方网站。最近一版国防白皮书于2008出版,将中国国防政策概括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并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中国国防和武装部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武装部队性能(以信息化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以及培养一个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然而,中国应该对外更加明确的阐述其军事投资、做出这些投资选择的战略与意图,以及其正在发展的军事能力。
对中国战略观的研究仍然非常模糊,外界观察家很少能够直接接触到中国力量建设正式战略、中国领导阶层对使用武力的态度、制定解放军的力量结构或理论的应急规划,或是中国战略声明与其实际政策决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危机的情况下。
(二)中国的战略重点
很明显,中国领导人是基于一系列战略优先事项制定国家决策的,这些战略优先事项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经济增长和发展、维持国内政治稳定、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保护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领导人形容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战略机遇之窗”,意思是地区和国际条件都有利于中国崛起为地区大国与提高国际影响力,应尽可能延长这一“机遇之窗”。
中国领导人重申并继续支持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整体战略和政策的基础。然而,中国高级领导人的发言和评论越来越体现出两个中心思想,暗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面临着一些矛盾与挑战。
其一,改革使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迅速发展,但也对国内稳定造成了重大的新挑战。其二,改革日益推动中国靠近全球安全环境,这使外部事件能够对中国内部形势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这两种看法使中国领导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到2020年的时候,他们应该应对或利用外部紧张,尤其是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维持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
北京日益增长的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采取更加积极的外部姿态,表明愿意保护本国利益,同时还有意在解决争端与推动地区合作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正如前文引用2008年版中国国防白皮书内容所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虽然如此,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其中一些超出了中国领导人的控制——可加强中国对国内问题的侧重,或使中国脱离和平的道路:
•经济。经济持续发展仍是中国共产党确保其执政合法性和发展军力的基础。意料之外的资源需求增长、全球资源短缺或价格震动、或是获得资源的途径受限,都会影响到中国的战略观和行为。这可能会迫使中国领导阶层重新检验其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其中也包括军事资源。
•人口压力。未来中国面临的人口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会形成一种限制中国维持高经济增长率能力的人口结构。
•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中国领导人担心这些问题会对经济发展、公共健康、社会稳定与中国国际形象构成威胁。
•海峡动态。尽管自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台海两岸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台海战争以及美国的干涉仍是解放军最紧迫的长期关注。未来有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将推动中国军事现代化。而且,中国领导人承认台湾独立将严重破坏中国政府的合法性。
•地区关注。因为中国靠近或与世界许多重要“爆发点”有关(例如,朝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国领导人希望避免区域不稳定影响到其边境地区,进而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内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地区安全动态的变化——例如,有关获得与运输国外资源能力的威胁感知,或朝鲜半岛的瓦解——都有可能会改变中国军事发展和部署范式,而这有可能会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三)未来战略的讨论
2009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阐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称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确保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目前的战略仍然是应对外部环境,确保周边环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战略似乎被北京的外交和安全策略机构广泛接受。然而,中国特别是中国学术界偶尔会就“中国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以及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与邻国或美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何能最好地实现其目标”的问题产生分歧。
一些人喜欢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传统指导:“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这一指导思想反映出邓小平相信,中国外交政策及安全战略必须加强其核心国家利益,通过韬光养晦来促进国家发展。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应该积极与地区参与者和美国合作,提高中国影响力,确保周边国家和更远距离的强国相信中国不会对其安全构成威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在保护其利益方面需要更加强硬、更加自信,自觉反击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或应对美国在台湾、日本、韩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军政领导人还在积极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即解放军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新能力,以保护并提高中国除传统要求之外的其他利益、保护中国不受攻击或压制、防止台湾独立或影响台湾、按照北京的意愿解决纠纷、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及其他地区的主权要求。一些高级军政政府家提倡不断提高解放军力量投射能力,而其他人要求解放军提高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援助、灾难援助和保护海上航线能力。这些关注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中国当前国防政策的制定还不得而知。然而,这些问题对中国国防计划思考的影响却越来越明显。
(四)新历史使命
2004年,中国领导人确立了中国武装部队的基本使命,即“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这些“新历史使命”主要集中于调整中国领导阶层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评估,以及扩展国家安全的定义。2007年,北京政府在一份有关《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案中,对这些使命进行了深入的编纂。按照当前的定义,这些使命包括:
*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据官方著作显示,在清楚表述这些使命的背后,存在着一些驱动因素:中国的安全形势、挑战以及有关中国国家发展优先事项发生了变化,北京政府希望按照共产党的目标,重新对解放军所担负的任务进行调整。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才厚表示,“这些使命体现了党的历史任务对我军的新要求,反映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变化,顺应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2008年国防白皮书》指出,解放军一直按照指示“统筹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履行其新历史使命”以及“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创新”
尽管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中心任务,但中国领导人显然打算让国防与经济增长协调一致,以确保自身的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针对军队提出的战略指导方针便体现了这一点,他号召军队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以确保中国的战略利益,其中也包括在中国领土之外的利益。
相关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