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兵报 6月4日 张铁汉
南国初夏,烈日当空。该部一场实案化演练考核正在紧张进行。“前方道路被炸,命你部快速架设弹坑桥供发射车队通过。”受领任务后,该部发射勤务营警卫伪装连胡连长立即带领11名战士,驾驶2辆满载器材的运输车赶往“被炸点”。
“被炸点”在某部野外战术训练场的一条主干道上。当胡连长率队赶到后,发现“弹坑”竟是用白石灰标出的一个直径约6米的圆圈。未经过多思考,他就带领架桥官兵展开课目演练。可正当作业进行时,他们突然被一声“停”制止。
原来,当部队长看到架桥官兵“眼中无坑”似的在“弹坑”上方和周围走来走去穿梭作业时,当即现场纠错:“演练中,战场环境设置要尽量逼真。平时演练如同‘演戏’,未来怎能打胜仗?”“真正的弹坑一般既大又深,你们抬着几百公斤重、十几米长、且需在中心处固定的弹坑桥组件,当弹坑上方和周围没法站立时,光靠人抬怎能顺利跨过弹坑?即使从边上能绕过,又怎能在弹坑上方中央处固定?”
胡连长惭愧地说:“由于实战观念树得不够牢,加之对弹坑深浅等战场情况预想不够,造成不贴实战和不符实际的演练现象发生。我们一定牢记教训,及时改正不符实战要求的组训及作业方式……”
■编辑点评
仿真,不妨再真些
《火箭兵报》编辑 葛 松
开展实战化训练,不仅要心中有“敌情”,还须眼中见“敌情”,身处“战场”中。在演练中,“弹坑”以及类似“弹坑”的战场环境设置,不妨真些再真些。比如,若为节约计,不以实弹实爆形成弹坑,但用挖掘机挖个坑如何?简言之,训练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最大限度地实现与真实环境下的训练等效才是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