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各民族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个救援现场不断涌现出军警民携手救灾、藏汉群众互相帮助的动人故事,在震后废墟上谱写出一曲新的民族团结乐章。请看记者采撷的几个感人片断。
一块血染的手帕
本报记者 夏洪平 通讯员 谢 鹏
这几天,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副连长张勇的口袋里,一直珍藏着一块带着血迹的手帕。
4月14日下午15时30分,张勇带着10多名官兵赶到玉树县长途汽车站宾馆,救援一名腰部被埋压在废墟中的藏族幸存者。“副连长,你的脚在流血!”突然,身旁战士一声惊呼。张勇低头一看,原来脚被废墟上的一颗钉子扎伤了。
前一天早上,张勇带着13名官兵刚为7名急需输血的藏族伤员献完血,现在又经过连续7个多小时高强度搜救,加之没有吃午饭,一直感到阵阵眩晕,但他硬挺着,以至脚被钉子扎伤了也没有感觉到。
张勇一咬牙把钉子拔了出来,不顾伤口鲜血直淌继续救人。半小时后,这位名叫洛桑的幸存者被成功救了出来。
躺在担架上的洛桑虽然因重伤已经说不出话来,但却着急地用手示意官兵掏他的上衣口袋。一名战士伸手一掏,原来里面是一块洁白的手帕。洛桑费力的用手指指手帕,又指指张勇的脚。原来,张勇受伤的情景他全看到了,正在担心张勇脚上的伤口呢。
眼看着张勇用手帕包扎好伤口,洛桑才放心了。望着远去的担架,一直在张勇眼里打转的泪珠,悄悄淌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真情
本报记者 夏洪平 特约通讯员 李志涛
虽然已经过去两天了,艾广涛似乎还能闻到那只苹果的清香。
4月16日晚20时,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队员艾广涛和两名战友为赶往3公里外的一个救援点增援,搭乘一名中年藏族男子的汽车。刚上车,坐在车前座的一个10来岁的藏族小姑娘回头递来一只苹果:“叔叔,你们口渴了吧,这个苹果给你吃。”
艾广涛连连摆手:“谢谢你小妹妹,我们不渴,你留着吃吧。”小姑娘有点着急:“叔叔你撒谎,看你的嘴唇都裂口流血了。”说着,不由分说把苹果塞到艾广涛手里。
开车的藏族男子微笑着帮腔:“你们别客气了,这个苹果是我们感谢解放军的。”原来,这位男子叫扎西,他的妻子在地震中受伤,正在部队医疗点接受治疗,他正带着女儿去看望。
说实话,艾广涛和战友们的水早就喝光了,嗓子渴得冒烟。闻着苹果诱人的香味,他真想狠狠咬一口。但是,他咽了一下口水,把苹果递给了身边的战友。半分钟后,苹果又回到他手里。
“老乡,我们到地方了。”艾广涛悄悄把苹果放在车座上,3人下车快步向救援点走去。
一对母女的团聚
■严万宝 本报记者 费士廷
今天,当玉树县结古镇藏族妇女拉毛措从武警玉树支队战士刘廷廷的未婚妻徐静梅手里接过失散的孩子时,感激得失声痛哭。
4月14日,武警玉树州支队警勤中队指导员孙全辉带领战士搜救被埋群众时,听到废墟下有小孩的啼哭声。
没有工具,官兵就手挖肩扛,一点点搬开砖土沙石。十几分钟后,一个三四个月大的藏族女婴获救了。
医护人员检查发现,婴儿生命体征正常。然而,现场却未能找到孩子的亲人。无奈之下,孙全辉派刘廷廷把孩子送到支队临时救治所。刘廷廷见所有医护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就把孩子交给了来队的未婚妻徐静梅。
徐静梅给孩子进行了认真清洗,但小家伙却不停地哭闹,小徐不知所措。这一幕被正在临时救治所接受治疗的汉族妇女李秀珍看在眼里。她是一位年轻妈妈,示意小徐把孩子抱到自己身边。李秀珍抱过孩子,解开衣襟给孩子喂奶,孩子一下安静下来。就这样,几天来大家像亲人一样照顾着孩子。
后来才知道,孩子的妈妈拉毛措被另一支搜救队救了出来,她苏醒后到处打听自己女儿的下落,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今天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一位10岁的翻译
本报记者 孙兴维
“才仁旦周,快来告诉他,这种药每天吃3次,每次吃2粒。”一个藏族小男孩随着医生的喊声跑过来,流畅地用藏语给伤员才尕解释了用药说明,才尕高兴地离开了帐篷。
这名刚满10岁的小小志愿者名叫才仁旦周,是结古镇红旗小学三年级学生。4月15日凌晨,解放军第四医院医疗队刚到玉树结古镇,就被老乡围得水泄不通,其中一名藏族孕妇大声喊叫,由于语言不通,医护人员十分着急。
就在此时,路过这里的才仁旦周主动担任翻译。原来,伤员怀孕9个多月了,地震发生后受到惊吓,头被砸破了,肚子痛。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孕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从此,才仁旦周成了医疗队的翻译,每天早早就来到医疗点,很晚才回家,搭起了医护人员与伤病员沟通的桥梁。“解放军那么远来救我们,我为解放军做一点事情也是应该的。”才仁旦周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将被邀请去北京参加为家乡地震举行的募捐赈灾晚会。如今,他的事迹在结古镇广为流传,成了小明星。
(本报玉树4月18日电)
相关专题:解放军武警公安玉树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