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飞行员称我国应尽快用国产战机研制海军型3代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12:50  新华网
资料图:国产歼10战机进行海上加受油训练
资料图:国产歼10战机进行海上加受油训练

  徐勇凌

  十几年前,我与几位海军飞行员交上了朋友。他们是海军最早的"飞豹"战机飞行员,也是空海军联合试飞的开拓者。

  "飞豹"作为国产第一款多功能中型攻击机(尽管它命名为歼轰机),它的装备对于中国海军航空兵意义非凡。时光荏苒,"飞豹"首装海军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十几年转瞬而过,世界格局和各国海军装备力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9年7月28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上将不无自得地宣称:"F-35C战斗机代表着同类战机的最高水平!"随着洛马公司总装车间的帏幕缓缓拉开,命运多桀的海军型F-35C终于正式亮相了,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海军型战机的竞争即将升温。

  此间,舆论的焦点似乎都集中在了F-35C的舰载功能上,亚洲诸国热闹非凡的航母装备竞赛,也把人们的关注点吸引到关于中国航母研发进程上。而海军岸基航空兵装备的发展反倒是很少有人谈论。本文恰恰想要谈谈这个看似"冷门"的话题。

  海军航空兵建设取决于国家的追求

  作为一名空军的飞行员来谈海军航空兵,似乎有点外行热闹的嫌疑。

  其实,我对于海军航空兵的关注并非是因为与海军飞行员的合作。2008年底,在研究空中加油技术时,我查阅了大量二战前后远程突袭的资料。我在2008年底发表的《空中加油的软硬之争》中,最先引用的就是"马特霍恩"计划的战例。我被"马特霍恩"计划等二战战例的恢弘与悲壮感动了,但是在我感动之余留下的却是深深的思索。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战役、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以及东京大轰炸,从太平洋战争的惨烈和其对二战结局巨大影响的背后,我读到的是交战双方对于海军航空兵的执着追求。我似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建立什么样的海上空中力量,不在于他有什么能力,而在于他有什么样的追求!

  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列强,如从传统实力而论,英国无疑是海上力量最强的国家。尽管在1910年和1911年,美国人尤金·伊利第一个实现了人类的舰载起飞和着陆,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出现在1918年,是由英国人建造的"百眼巨人"。二十世纪初,日本人的造船技术同中国一样都是引进自西方;而美国人也没有欧洲诸国那般"幸运",得以在一战中磨练自己的海军。1921年,意大利人杜黑撰写了《制空权》,日本和美国似乎都没有同样级别的战略思想家。然而,真正通过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顿悟"的,恰恰是所谓的后来者--美国和日本。经过短暂的和平,欧亚列强似乎都预见到了下一场战争的来临,然而,为海战做好准备的只有日本和美国。斯大林尽管已经预见到航母对于未来战争的重要性,并下令开始航母技术的研发,德国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可谓准备充分,但当二次大战突如其来地爆发时,唯有日本和美国建立了强大的航母舰队,太平洋上的海空血拼无可回避地在这两个海上大国间展开了。

  解读历史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结果,而我更关心的却是结果到来前那些强国的追求。翻开人物传记《山本五十六》,我清晰地看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和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轨迹。

  上世纪二十年代,尽管装有起飞弹射器的英国航母"百眼巨人"已经问世,但各国海军仍把注意力集中在制造大规模的超级战列舰上,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还只是被视为一种辅助兵力,设想用它来掩护战列舰、巡洋舰在大海上冲锋陷阵。

  但是,美国人比利·米切尔却看到了空中力量对于海军的重要性。1921年7月,在米切尔的一再建议下,美国海军进行了对水面舰艇的轰炸试验,米切尔试图通过试验证明他的理念,尽管试验获得了轰动的效果,但墨守成规的海军高官依然漠视米切尔的观点,为此,米切尔愤然离开了海军航空队。

  在大洋的另一面,日本海军军官山本五十六在进行着同样的思索。一战结束后日本与美国在亚洲的海洋竞争日益公开化,面对强大的美国山本充满着悲观情绪。经过几年走读欧美,他忽然找到了灵感,"航空制胜"是日本唯一能够在亚洲与美国抗争的手段,他认为"在未来的海上作战中将主要依靠飞机"。他变成了一名狂热的航空爱好者。1923年,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舰"凤翔"号。1924年,山本选择了一个他渴望已久但又完全陌生的环境--霞浦海军航空队,正式就任霞浦海军航空队副队长兼教育长。他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有关航空的知识,并在40岁的高龄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空中单飞。

  1925年,吉米·杜立特驾驶的一架美柯蒂斯R3C-2型飞机在竞速赛中获胜,平均时速达232.5英里。1942年4月,正是杜立特率领的B-25轰炸机群,完成了二战中对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轰炸。

  1926年,山本第二次出使美国。1927年,那个狂热的"航空制胜"的鼓吹者美国人米切尔撰写了《航空国防》一书。该书深深地触动了山本的神经,至此,山本的"航空制胜"思想已经发展到了"航空第一"的高度。1928年3月,山本五十六结束了在美国的海军武官生涯,回到了日本,他先是出任巡洋舰"五十铃"号舰长,紧接着又调任"赤城"号航空母舰舰长,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精心打造日本海军航空兵。由此,山本走上了"辉煌"但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海战人生,也为二十世纪留下了诸多叹为观止的海空战例。

  在此,我不想再去赘述太平洋海战中一幕幕惨烈的空战。人们在研究和反思珍珠港、中途岛、马里亚纳海战等著名战役时,总是一再强调航母之于海战的重要性,但透过这些海战,我读到到的却是日美对于海上岛屿的血腥争夺,海上基地是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1940年美国海军有一个很重大的举动,就是将原以美国西海岸为母基地的太平洋舰队调往位于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珍珠港,这个动作将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日本本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上千海里。

  1941年12月8日,山本五十六率领的日本航母舰队偷袭珍珠港,美国4艘战列舰被击沉,包括4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在内的15艘舰只被击伤,311架飞机被击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列舰基本上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

  1942年4月18日,载着16架B-25B轰炸机的"大黄蜂"号航母编队,来到距离日本500海里的海域,由于突遇日本渔船"日东丸"号,对于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轰炸被迫提前展开。8点15分,杜立特中校第一个驾机起飞。此次充满创造力的轰炸行动并没有给日本的战略目标造成多大的伤害,由于没有岸基海军基地作为后盾,无法在航母着陆的B-25B轰炸机除被击落2架,一架飞机是奇迹般地降落在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以北60公里的机场上,其余战机都在迫降中损毁。这次被称为"二十世纪十大著名空战"的轰炸行动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但是,在杜立特中校看来这次行动是完全失败的,而没有岸基海军航空兵基地是此次行动失败的直接原因。下一次从海上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是时隔两年多以后的1944年11月,由于美国海军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宣告日本二战末日的东京大轰炸开始了。

  在我看来,太平洋海战真正的战略转折并不是中途岛海战,而是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此次战役中,日本海军损失了92%舰载航空兵力量,而导致此次战役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日本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素质低下,经过几年的太平洋战争,训练有素的日本飞行员消耗殆尽。而由于情报判断的失误,驻守马里亚纳群岛的日本岸基航空兵被调往新几内亚群岛,日军航空兵力量处于极度的弱势,是日军在此次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巧合的是,当年《航空国防》一书的作者美国人米切尔将军亲自参与指挥了此次作战。随着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日本本土完全暴露在美国B-29轰炸机的攻击范围之内,等待日本人的是从1945年春季一直延续到7月份的东京大轰炸。

  回顾二战中的太平洋海战,我们不难看出交战双方海军争夺的重点,是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岛屿,而海军的空中力量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日本海军的节节败退,一个个岛屿被美军占领,等待日本人的只有失败的结局了。

  资源战争时代的海军航空兵

  1904年,英国人哈尔福德·麦金德发表了著名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这部只有一万多字的小册子被西方战略家奉为地缘战略学的开山之作。二十世纪以前,或者再后推到二战结束,世界上大多数战争似乎都是为了争夺地缘而展开的。然而,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随着资源决定战略时代的到来,现代战争越来越朝向资源战争的方向发展,大国间争夺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陆疆土,而是资源丰富的热点,除了能源、矿产等重要资源外,海峡、半岛、三角洲、海岛作为海洋战争的重要平台资源,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作为海上作战的重要武器,航母舰队已经不是以纯粹意义上的海上力量而存在了,任何海上力量都必须依托海岸、岛屿来生存。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拥有海洋利益的国家而言,拥有和争夺濒海陆地(岛屿)资源,都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重点,而作为维护这一战略资源的海军岸基航空兵的战略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十九世纪沙皇俄国为了争夺海上战略要地,掠夺了大片中国北方领土。上世纪80年代,英国为了远在南美洲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与阿根廷大动干戈。印度信誓旦旦地将印度洋看作自己的内陆海洋,不断扩充海军力量。美国人为了维护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不惜对所谓的盟友日本吹胡子瞪眼。所有这一切背后的话语不言自明。

  三代机技术已成熟 换装时不我待

  相对于世界各国空军的蓬勃发展,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极不均衡的态势。少数海洋大国建立了从岸基到航母、从侦察反潜到海上攻击、从远海到近海作战、从本土到海外基地的体系庞大的海军航空兵力量,而多数国家甚至许多军事大国的海军航空兵力量相对薄弱,少数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舰队力量也极其单薄。海上航空力量极度不均衡的现状似乎被所有大国接受着,这在军事领域是一种特殊的个案。当个别大国在全球海洋所及的各个区域动作频频的时候,其他一些军事大国还在为未来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举棋不定。尽管有些国家也充满野心尝试性地开展航母技术的研究与装备,但与美国等少数大国的海上航空兵力量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海军航空兵建设的高成本与未来战略格局的不确定性,使得各国都难以决策耗资巨大的建设投入。

  中国的海军航空兵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一九五二年六月,航空兵第一师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海军航空兵部队正式诞生。到一九五五年底,海军航空兵已拥有各型飞机五百一十五架,基本形成了以岸基航空兵为主的海空作战防御体系。一九八零年一月三日,随着海军舰载直升机首次着舰的成功,海军航空兵实现了由岸基向舰载的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飞豹"歼击轰炸机、电子侦察机、反潜机、预警巡逻机、空中加油机陆续装备部队,拓展了海军航空兵的活动范围,并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夺取制海权奠定了全方位的支撑。二00九年一月发布的《二00八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指出,海军航空兵部队形成了以对海攻击飞机为代表的空中打击力量,具备侦察、反舰、反潜、防空作战能力。

  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海军航空兵力量还相对薄弱,与日益增长的大国海洋利益极不相称。

  美国海军装备的战机大都是独立于空军自主研制的,但这种现象在世界上似乎并不普遍。作为军事大国,俄罗斯的海军战机大都采用了空军的型号,所谓的海军型仅是在空军战机的基础上做适当小的改动,这种现象在其他一些军事大国十分普遍。由此,我们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影响海军航空力量建设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各国似乎都有各自的需求和思路。

  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人希望从美国引进一款空军战机,伊朗的军政官员在考察了美国多款战机后,出乎意料地选择了美国的F-14战机。这其中当然有美国开发商宣传的因素,然而,伊朗的国情与周边战略格局的考虑,也是他们选择F-14的重要原因。在一款新型战机的研制费用动则几十亿美元的今天,专门为海军独立研制一种战机是许多国家经济难以承受的,更不要说那些没有独立研制能力的国家了。其实,对于海军型战机最重要的并非是否是海军专用型,而是其是否能够满足海上防务的需要。

  海军战机的最主要任务是海上作战,无论是海上防御还是海上进攻,空面攻击能力和对舰攻击能力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所谓的空军型战机,只要其具有较强的空面攻击能力,配备高性能的用于海上作战的传感器和专用武器,就能够用于海上作战。因此,片面的认为空军型航空武器不能用于海上作战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海军型战机的制空作战能力是一项重要指标。空空作战能力低下的飞机是无法满足未来海上作战需求的。对于海军型战机,除了攻击能力以外,远海机动作战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美国海军的F-14、F-18都是中型双发战机,均具有航程远机动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国土防空型的轻型格斗战斗机是不太适合海军使用的。生存能力是海军战机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常规空中作战,海上作战对战机的生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海上跳伞的救护难度很大,飞行员生还的可能性极低,因此,海军型战机在系统冗余设计上有特殊的要求。另外,由于海上作战协同难度加大,对于战机多功能的作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歼-10飞机的定型装备,中国空军加快了三代机换装的步伐。而海军除了少量进口三代战机和持续换装的歼轰-7A型飞机外,还有大量的二代战机在继续使用。其设计思想主要是高空高速作战。后期,国产二代机尽管配备了雷达等传感器,并加挂了相应的空空、空面武器。但由于这些战机大都是按空军型战机研制的,空海攻击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这些战机配备的大都是传统火控系统,武器的攻击方式较少,攻击精度也较低,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较弱,已经不适应现代海战环境,海军二代战机的换装刻不容缓。

  时下,针对海军航空兵作战需求,新研一款海军型三代战机从研制周期上看基本不可行,选用现有国产三代战机进行改型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案。国产三代机在设计理念上注重空空作战、电子战环境以及空面攻击的综合作战效能,具有较强的空空攻击和自我防卫能力,而在空面(特别是空海)攻击能力方面,由于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功能强大的综合火控系统,只要加挂先进的空海攻击武器,就能成为一架性能优良的海上作战飞机。针对我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现状,由于飞机装备数量大大少于空军,因此在飞机选项上不宜采用多选的方案,而应充分论证选其优,这样对于装备维护和作战使用都是有好处的。

  需要说明的是,三代机的装备并不影响歼轰-7飞机的装备,因为从作战功能上分析国产三代机与歼轰-7飞机交叉的成分较少,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当前,四代机(俄罗斯的五代机)的发展被人们广泛关注,但四代机的作战效能,尤其是其性价比还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对于海军型下一代战机的研制,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兵工科技实力和海军作战需求认真开展项目的研究。同时,在现有三代机技术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继续等下去,适当装备海军型三代战机,并在训练中不断提升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这是新时期军队转型建设的需要,也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需要。

  综上所述,认真研究未来海上作战需求,提出海军未来战机总体设计要求,研发新型海军战机是对国防工业提出的新课题。同时,针对中国国情和未来海上作战需求,选用现有和正在研制中的空军型战机,改型成为海军型战机,也应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海军装备建设的重要策略。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战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