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每日新闻》网站报道,1月26日,日本自行研发的“C-X”系列大型运输机,在航空自卫队歧阜基地试飞成功,试飞机型被命名为“XC-2”。大型运输机,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大型军(民)用运载类飞机,其研制能力是衡量一国工业和科技水平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凭借本次试飞成功,日本成为继美俄之后,全球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美制铆钉让试飞晚了好几年
其实这次试飞已经迟到了近3年。按照原计划,该机应在2007年夏就应该进行首次试飞。据防卫省网站资料显示,为替换老旧的主力运输机C-1,防卫厅(现升级为防卫省)在2000年正式启动“C-X”大型运输机研发计划。该计划由日本川崎重工牵头,7家日本主要航空企业联合参与。2006年3月,试验机1号交付防卫厅测试,在进行静止状态下的强度实验时,试验机表现不佳,机体多处变形。该型机首飞原定于2007年夏,但在试飞前两个月,该机所用的美制铆钉被判定强度不足,需全部更换,总计3663处,严重拖累工程进度。因“C-X”计划一再延期,2008年的军方采购未能如期进行。此后,为优先考虑F-15战斗机升级,在2009~2010年度中,“C-X”采购预算被取消,防卫省安排该机可在2012年后装备部队,项目组也因此获得了充足的研发时间。
除美制C-5、俄制安-124等超大型战略运输机外,日制XC-2、美制C-17、欧盟A400M、俄制伊尔-76,是当今世界仅有的4款大型战术运输机。本次试飞的“XC-2”起飞总重141吨,安装有两台美制CF6-80C2涡扇发动机,总推力优于我军列装的俄制伊尔-76。载重方面,XC-2最大载重37.6吨,逊于美俄同类机型,但优于A400M。XC-2最大载重航程5600公里,巡航速度0.8马赫(1马赫为340米/秒),均优于美俄欧的3款同类机型。
一机两用 反潜机型威力强
精明的日本人似乎总能找到让投入产出收益最大化的办法,他们在为航空自卫队研发大型运输机的同时,也启动了为海上自卫队研发反潜巡逻机的计划。依据防卫省网站的资料,“P-X”反潜巡逻机项目与“C-X”运输机项目同时展开,合计投资3400亿日元(约合40亿美元)。当时的防卫厅认为,如果两类机型同步研发,零部件通用,就能大大降低研发成本。“P-X”项目下的新型反潜巡逻机P-1与“C-X”系列运输机相比,占机体总重15%的部件可通用,如机翼外翼、水平尾翼等;航电系统的通用比例则高达75%,如飞行控制计算机、APU(辅助动力系统)等。零部件及设计通用,共节省研发经费250亿日元(约合3亿美元)。日本“一机两用”的构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在性能方面,P-1大大超越了美国人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P-3C反潜机。P-3C应用的是涡桨发动机,而P-1则装备了4台川崎重工自制的F7-10涡扇发动机,动力强、噪音小、油耗低、巡航速度830公里/时,大幅超越P-3C的620公里/时。巡航高度也由P-3C的8800米提升至1.3万米,反潜探测区域也大大增加,机上载有日本自产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并装有更为先进的声呐系统,具有很强的浅海探测能力。该机型于2007年9月28日首次试飞成功,2009年8月,2号样机交由日本防卫省,目前正进行服役前的各项性能测试。
日本海空自卫队战力大提升
如果XC-2运输机及P-1反潜机陆续列装,日本自卫队的远程投送能力和反潜能力将有大幅提升。根据防卫省的有关数据,XC-2与此前自卫队的主力运输机C-1、C-130相比,运输能力陡增。航空自卫队预计采购20~40架,C-1运输机的运量仅为8吨,最大载重航程1500公里,C-130载重5吨时,最大载重航程也不过4000公里,而XC-2的负重能力约为C-130的两倍,满载运输航程超过6000公里。从日本的广岛到中国的乌鲁木齐,直线距离也仅4000多公里,可见XC-2运输机的航程足以覆盖中国大部地区。此外,XC-2的成功研制,还为日本航空自卫队改装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机型,提供了良好的大型平台。
在反潜方面,日媒报道,自2003年11月,中国潜艇公开出入日美的海防要地——大隅海峡以来,美日均将中国潜艇视为极大威胁。2003年至今,美日舰队几乎每年都会在冲绳附近海域进行联合反潜演习。根据防卫省的计划,海上自卫队预计装备P-1反潜机70余架。日本媒体称,尽管该机性能优良,但作为以反潜为主的“防御性兵器”,并不会对整个地区的力量对比产生绝对影响。不过,类似举措可能刺激有关国家不断寻求反制措施,如进一步提高潜艇性能等,这就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自卫队每每提出远程运输机计划,都会遭到在野党反对,因此日本的早期运输机最大航程仅为北海道至九州的距离(冲绳尚未交给日本)。当时的在野党普遍认为,开发远距离运输机,背离了“专守防卫”原则,意味着霸权主义重来。然而,这种声音,后来不断弱化,甚至完全消失,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