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在国家安全范畴中遵循现实主义的路径是一贯的:当在武器技术上我国面临国家安全威胁的时候,我们会首先向国际社会要求禁止这种武器技术,不然中国就只得奉陪。对核武器是这样,对导弹防御技术也是这样。
中国政府11日宣布,中国于当天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在10多年前,我们曾大力反对美国发展战区导弹防御以及国家导弹防御技术,但未成功。于是,我们也发展了自己的导弹防御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当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反对,因为这毕竟是防御技术。美国面临导弹威胁,它当然要研发导防技术。美国感知的威胁,可能包括中国的导弹进攻/反击能力。中国无意主动威胁美国,我国发展有限的导弹进攻能力,完全是为了自卫。但中国有限的自卫能力,仍可能被美国认为对它限制中国构成了威胁。
当然,美国的这种安全观必被中国视作威胁,而且中国认为自己有不被威胁的权利。所以当美国拥有了核武器并在上世纪50年代用它来威胁中国时,中国就被迫发展了自己的核武器(这也是朝鲜发展核武器的逻辑)。当美国继续拥有核武器并在当今对台售武以继续威胁中国(包括大陆与台湾)时,中国中央政府也还得决定继续拥有核武器(这也是朝鲜不愿弃核的理由)。
美国是否拥有核武器,乃美国主权。但若美国对外主动干涉,它就会损害他国主权,这时,美国的导弹防御能力将有助于美国敢于干涉而不太担心受到报复。当本来貌似合理的导弹防御同侵略性的对外战略相结合时,人们对导弹防御复杂性的认识就会深化——导弹防御既可增进其拥有国抵御导弹入侵的机会,改善国家安全;它也可同进攻性对外战略相结合,促使导防系统拥有者敢于冒险,采取富有进犯性的对外政策。
因此,反对导弹防御不会成功。导弹防御确可提升此技术拥有国抵御侵略的能力,而这种需求为人类各国共同具有。与其反对,不如自建,这是因为反对者本身也面临导弹威胁,虽说可以通过合作安全或者集体安全塑造更为安全的国际环境,但却难以保证未来国际体系内永不出现侵犯者,不能保证永不出现针对己方的导弹威胁。而面对威胁,主权国家仍需以具有足够可信度的威慑能力阻遏侵略,并在导弹入侵启动后,立即采取先进的导防技术对其予以瓦解。
中国明知自己无法阻止他国发展先进导弹防御系统,于是决定发展自己的陆基中段导弹拦截技术,这才有现在成功的中国反导试验。显然,中国研制反导小获成功,但面对拥有导弹攻防显著优势的美国仍难言安全。但是,中国在国家安全范畴中遵循现实主义的路径是一贯的:当在武器技术上我国面临国家安全威胁的时候,我们会首先向国际社会要求禁止这种武器技术,不然中国就只得奉陪。对核武器是这样,对导弹防御技术也还是这样。
甚至在反卫星问题上,我们遵循的还是这个原则。美国是最早进行反卫星战试验的国家,其通过试验在太空产生的碎片直接危害了他国在轨航天器的安全,美国因此获得的反卫星能力对其他国家的通信、传感和指挥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势必遭到中俄的强烈反对。但美国出于绝对安全的考虑对此不会顾忌,这就迫使我国进行中国版的反卫星能力工程,通过相关国家在太空的安全平衡,来保障地面各国核威慑有效性的平衡。
三年前,我国首次成功进行“卫星实验”也在1月11日。但我国并不愿宣布那次“实验”,而是鉴于国际舆论环境而予以证实。三年后中国进行反导试验,我国报道却在国外之先,军事透明度提升不言自明。三年内我国对公布重大国防建设成就的心态有了显著变化,可喜可贺。
无论这一宣布与美国对台军售是否有关,国民都会认同中国必须建立攻防完备的军事体系。只要面临安全威胁,我们就需要建设自己的国家防御,包括逐渐完善的导弹防御。社会主义中国同他国的差别,只在于我们克制发展进攻能力,并且不首先动武,而不该是只批评他国发展防御自己却不发展。
相关专题:我国进行陆基反导拦截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