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印度媒体称日本扩张军力将刺激中国加速建航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 08:34  东方网
日本为了确保海上石油利益以及对华海上军事优势,正加速扩张海军力量
日本为了确保海上石油利益以及对华海上军事优势,正加速扩张海军力量

文章称日本扩张海军力量将刺激中国加速建造航母
文章称日本扩张海军力量将刺激中国加速建造航母

  东方网1月7日消息:印度国防研究所网站6日发表文章称,日本为了确保海上石油利益以及对华海上军事优势,正加速扩张海军力量,最明显的例证即是去年“日向号”驱逐舰下水以及打造更大规模的DDH2直升机驱逐舰。文章指出,日本的这些举动,将刺激中国在未来几年加速建造航母。

  日本打造航母型战舰瞄准中国

  文章称,随着外交政策范式及经济格局的日益变化,日本正在扩充其海军力量,构建可以同印度及亚洲其他国家展开海上竞争的能力。日本进口的石油大都源自波斯湾,但由于日本宪法对该国兵力的投射及使用进行了限制,不过保护海上交通线、确保那些对维护本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的能源的供给促使日本与试图与印度等其他国家竞争,从而保护其海上贸易。此外,尽管日本参加多国联合反海盗行动之举值得称赞,但在其对印度海军力量的依赖程度却进一步加深。

  为增强自身的海上力量,2009年8月23日,日本海军(即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日向”号驱逐舰在位于横滨的石川岛船舶联合公司(IHI Marine United)的造船厂下水。这艘13,500吨的直升机驱逐舰是该公司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的,下水之是也是该舰首次亮相之日。

  一些观察家认为,“日向”号的下水为海上自卫队实现其拥有大型航母的愿望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日本迫于美国压力所制订的宪法只允许该国组建自卫部队。回想日军航母在20世纪30年代应对中国、二战初期对抗美国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效力,许多日本人都被航母视为一种攻击武器。

  文章称,日本对于中东石油的严重依赖,增加了其对中东及非洲政治及经济事务的介入,这使得众多日本领导人开始重新关注海军的效力。此外,由于日本的两大潜在对手——朝鲜及中国都拥有强大的潜艇舰队,东京政府自然会担心西太平洋地及中国东海海域油轮的安全会直接影响其依赖进口的经济。

  不过,与美国甚至近期的中国不同,日本并不打算投射本国兵力,它只是需要保护诸如来自波斯湾的石油等资源,并维持在日本看来必要且适当的海军力量。在亚洲的地缘政治构架中,在评估其他亚洲国家的战略地位时,中国因素总会显得格外突出。当前,中国正利用从俄罗斯及法国“获取”的技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而朝鲜仍是一个令日本人担心不已且刺激不断的对象,其以“捕鱼”为由定期入侵日本领海的举动为日本海上自卫队谋求更强能力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文章称,日本的强大也有利于美国的利益,这样一来即使中国发动进攻,美国也无需派兵“保卫”日本。从这一点来看,日本近期的军事建设“几乎不能”称之为出于和平目的。此外,日本建造“航母型”战舰的举动的也表明,东京政府有意发展蓝水海军,而这与他们所谓的和平立场相抵触。

  将刺激中国加速建造航母

  此外,还可从其他角度看待日本军队的现代化。如果日本的防御性武器系统使用不当,那么便会引发美国的不安和警觉。日本的力量越强或许也意味着中日关系就会越紧张。强大的日本可能会促使中国跃过褐水海军,直接打造具备远洋攻击能力的蓝水海军。而且,得以增强的日本军力还将使中国下定决心,未来几年内加速建造航母。

  文章指出,2009年11月23日,鸠山由纪夫政府决定列装一艘新型 DDH-22直升机驱逐舰(二战以来日本最大的战舰),这被看作是日本借发展海军力量保护其地区及全球利益而采取的明智之举。该舰是日本应对中国海军建设及突发事件的舰队中最大的一艘战舰。

  文章称,近年来,中国海军一直在增强自身的对海攻击能力。而且,中国已将配备有巡航导弹的先进驱逐舰部署到了中国东海的天然气田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日本国防官员不愿公开承认,但东京政府发展DDH-22驱逐舰之举多少带有针对中国的因素。

  对此,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学者普拉森·帕拉梅瓦朗(Prasanth Parameswaran)指出:“尽管日本当前仍是继美国之后太平洋地区的第二大海上强国,但中国军力的迅猛发展很可能会削弱日本的海上优势。” 2009年初,解放军海军向中国东海能源丰富的天然气田部署装载有巡航导弹的驱逐舰以及在存有争议的钓鱼岛群岛举行军事演习的举动,清楚地对外展示了其海军的投射能力。(编译:春风)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航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