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20日,“枭龙”FC-1飞机通过了由李明院士、陈一坚院士和宋文骢院士领衔的审查组的严格设计鉴定审查(相当于设计定型审查),标志着“枭龙”FC-1飞机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里程碑成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使“枭龙”飞机在一个更加优秀、完整、稳定的平台上发展,为其进一步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设计鉴定审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任组长,陈一坚院士、宋文骢院士担任副组长的审查组,审查组对“枭龙”飞机的各方面研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评议,认为:“枭龙”FC-1飞机达到了用户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一致同意“枭龙”飞机通过设计鉴定审查。此次设计鉴定审查实际上是对“枭龙”飞机前期设计、试制、试验、试飞、管理等工作的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总结,使之在新的平台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加全面、更加优良的发展。
“枭龙”飞机是由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所属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原则研制的先进多用途轻型战斗机,中航工业内外近百个单位参加了研制工作。该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实现由技术引进向整机技术输出这一巨大跨越的典型标志,也被国家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进典型。
“枭龙”飞机领导小组组长李玉海表示:作为中航工业的杰出科研成果,作为一项面向世界的产品,已完成设计鉴定的“枭龙”飞机,不仅大大增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军机的整体研发能力及在国际军机市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对于中航工业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表示, 2003年“枭龙”飞机首飞成功,实现了从概念、图纸到实际产品的转变;而如今完成设计鉴定后的“枭龙”飞机,则实现了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是一次本质上的升华。
“枭龙”项目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从研制体系、管理模式到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创新与突破。从研制之初,“枭龙”项目就一直在高性能、低研制费、低装备费上寻找平衡点;在研发过程中,牢固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不断满足和牵引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李玉海指出,“枭龙”项目在国内首次探索出了一条以市场和用户为牵引,参研各方自筹资金,风险投入,开发适应市场需要和客户需求的军贸产品的研发新路,创立了军工行业采用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新典范。“枭龙”项目不仅取得了很多成熟的技术成果,在项目管理方法上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同时也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团队,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值得不断地加以总结、提炼、借鉴和推广。
据介绍,“枭龙”飞机在研制过程中,贯彻并行工程的国际先进理念,实现了军机研制流程的一系列创新。“枭龙”项目创造性地将原型机研制分为平台状态阶段和全状态完整航电系统状态阶段,并构筑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设计单位内部、设计与制造之间、制造单位内部、乃至研制全线各部门各单位的研制工作全面并行。
“枭龙”项目积极探索推进试飞鉴定与批生产试用并行工程,克服研制与批生产高度交叉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设计鉴定前签订生产合同并实现交付。早在2004年,中航工业就根据巴基斯坦的需求正式启动了小批8架“枭龙”飞机的研制与领先试用,并于2007年至2008年如期完成交付,在巴方试用情况良好。2009年,中巴双方又签订了42架“枭龙”飞机的合作生产合同,目前正按计划进行生产与交付。
杨伟表示,从巴基斯坦空军的评价和飞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枭龙”是作战效能优良的第三代战斗机!他说,设计鉴定目标的实现,并不代表“枭龙”项目研制工作的结束,而正是实现其后续发展的新起点和良好开端。
设计鉴定后完整、稳定的状态,加上独有的突出的性价比优势,枭龙”飞机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李玉海希望各参研团队抓紧开展设计鉴定后的各项后续工作,严格控制成本,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扎实推进“枭龙”项目的系列化持续发展,共同打造“枭龙”国际化品牌。
背景资料: “枭龙”项目在研发过程中,牢固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不断满足和牵引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统筹安排研制任务,综合调度各种资源,及时决策相关问题;研制过程中,实施了矩阵式项目管理、基于目标的成本控制、基于Web的计划管理和科学的架次构型管理,以及并行工程管理,确保了项目顺利研制。在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方面,枭龙飞机采用了先进的总体气动布局和优化的飞机结构,采用先进的“蚌式”进气道和具备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综合化航空电子和武器系统等,有效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效能以及效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