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兰州军区探索以官兵全面发展促进部队科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4日 06:38  解放军报

  如何让科学发展观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使之成为哺育官兵成长成才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兰州军区某团积极探索以官兵全面发展促进部队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部队发展与官兵成长进步“双丰收”。

  短短3年多时间,该团先后被总部、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团”、“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抗震救灾斗争先进单位”。95%的营连全面建设呈整体上升趋势,67%的营连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涌现出被总部、军区表彰的“全面建设标兵连”红九连、“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九连连长范鹏斌、全军“ 十大学习成才标兵”榴炮二连士官班长顾京涛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

  11月上旬,记者慕名走进这个英雄的团队,探寻他们成功的奥秘,发现他们所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印证了科学发展的无限魅力。

  校正价值取向,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搞明白

  唐俊贵要“跳槽”学汽修了!3年前,这个消息一传开,立即在团里“炸”开了锅。小唐是工兵连的技术骨干,被官兵誉为“排雷破障先锋”。

  “部队培养一个特种爆破人才不容易,小唐为啥要转行?”小唐的举动令团领导一头雾水。原来,小唐“跳槽”学汽车修理,源于父亲的一个电话:“你整天捣鼓炸药、雷管有啥用?退伍回家派不上用场!抓紧时间学一门管用的技术,为日后退伍返乡打基础!”

  说来也巧。那年,正值团里组织个别超编战士进行换岗、跨专业交流。于是,小唐向连队提交了改行申请。

  得知情况后,团里几名领导眉头紧皱,当即责成机关就“跳槽问题”进行专题调查。不久,一组沉甸甸的数据摆上团党委“一班人”的案头:近年来,团里有10多名军事训练尖子通过各种渠道“跳槽”学起了实用技术。

  “我们这边培养训练尖子,那边训练尖子忙着改行,这怎么行?”团党委会上,团政委杨岳辉的话引起大家的深思。“一班人”分析认为,“跳槽”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一些官兵不知道怎么干才能有出息。

  团领导本着对小唐个人成长进步负责,对战士家庭负责,对部队建设负责的原则,与小唐促膝谈心,给他讲述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全面发展,什么是符合国家、人民、军队需要的发展等道理,引导小唐认清“前途恐慌”背后的实质是“本领恐慌”。听了团领导的话,小唐明白了,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既符合部队建设需要,也有利于个人成长进步。之后,小唐撤回了改行申请,苦练军事技能。今年9月,荣立二等功的小唐被破格提干。

  唐俊贵的成长历程,给该团党委“一班人”以深刻启示:只有帮助官兵校正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与部队科学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部队发展与官兵发展“双丰收”!为此,他们在官兵中广泛开展了“建功在军营,成长在练兵场”的教育活动。

  教育中,团领导亲自备课,讲“双发展”的意义,广泛宣传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官兵事迹。针对官兵爱好兴趣多样化的现实,广泛开展以“学科学理论、唱奋进歌曲、看优秀电视、做有为青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开展理论学习交流、读书演讲、影评书评和歌咏比赛,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深入的教育活动,点燃了官兵投入“双发展”的热情,团队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军习武的先进个人。

  榴炮二连班长顾京涛当初抱着“跳农门”的想法参军入伍。可到部队时间不长,他就愁上眉梢,不知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教育,顾京涛茅塞顿开:“练兵场才是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最佳平台。”他一心扑在训练上,很快熟练掌握了5个专业、8个岗位、13种武器装备的操作,先后被总部、军区表彰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爱军精武标兵”。

  去年从山东济南入伍的红九连战士冯长利,入伍前家人一再嘱咐他到部队后一定要想办法学实用技术,以便退伍回家后有一技之长,好找工作。新兵下连后,冯长利因个人愿望未能实现,工作一度消极。当他参加团里组织的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追求”与“革命事业”之间矛盾的讨论后,一改过去消极应付心态,训练格外认真。他创造了团里10公里武装越野、400米障碍、“铁人”三项个人纪录,成为全师第一个会操作使用连队7种武器的义务兵,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第一个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一个把喜报寄回了家。

  大学生士兵郭军伟在校时就因“鬼点子”多而小有名气,当兵后,他“改邪归正”把聪明才智全用在正道上。一次,连队组织官兵用刚刚配发的某新型步枪进行夜间射击,许多官兵因看不清瞄不准“掉了链子”。看到这种情况,郭军伟主动带着几名战友搞起了小革新。他们创造的方法被推广后,夜间射击全连百余杆枪射出的子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

  提高基本素质,夯实发展之基

  两年前,两名战士私自外出到地方网吧上网,受到处理后还振振有词:我们不假外出不对,可到地方网吧上网能获取新知识,有助于提高能力素质,有什么错?更让团领导想不到的是,一些战士对此竟表示认同。

  团党委调查发现,一些官兵成才愿望强烈,恨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有的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有的把大部分津贴费用于购买学习书籍,还有的向家里要钱,一下子报了好几个函授班学习。

  “饭要一口一口吃才行,一下子吃多了会噎着。官兵学习愿望强烈是好事,但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引导官兵在提高基本素质上下功夫,才能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团长金洪的提议下,团里组织官兵围绕“怎样才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帮助官兵认清成才的正确途径,改变急功近利的方法。

  为帮助官兵提高基本素质,团里还接连走了几步“好棋”。

  搞好理论学习,提高官兵科学思维能力。具备科学思维能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客观要求。团队组织官兵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活动,引导官兵学习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官兵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严格训练管理,培养官兵攻坚克难意志。团党委“一班人”认为,官兵良好的作风既要靠日常养成,更要靠严格训练来磨砺。为此,他们利用部队外训演习之机,组织官兵进行一些高强度训练,培养大家不畏艰难、顽强拼搏、超越极限的战斗精神。今年8月中旬,团队参加“跨越—2009”演习。一天,天气骤变,下起了暴风雨,参加演练的千余名官兵毫不畏惧,迎着暴风骤雨连续作战,按计划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

  组织多种文化活动,提高官兵文化素养。他们注重发挥先进文化育人的特殊功能,广泛开展“读名著、看名剧、赏名篇、学名人、记名言”系列活动,组织官兵成立军营“威风锣鼓队”、“腰鼓队”、“舞龙队”等,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底蕴,提高基本素质。

  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增强官兵团结合作意识。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能够与人团结合作。为帮助官兵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团里要求各连根据官兵个性、特长等情况,组织官兵成立互助小组,开展互帮互学活动。“益林战功班”第45任班长、一级士官罗金宝,先后革新训练器材10余种,按新大纲要求创新了步兵分队5种训练方法,被上级推广。活动中,他主动向战友传授训练技巧,使全班的训练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前不久上级组织的一次实兵演习中,他带领全班战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第一个撕开“敌”防线,拿下了第一个高地,把第一面红旗插到了“敌人”阵地上,为师主攻群投入战斗扫清了障碍,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形成鲜明导向,点燃官兵融入“双发展”的激情

  红九连连长范鹏斌被破格提拔为教导员!今年初,这一消息在团队公布后,立即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范鹏斌任连长3年来,顺应官兵成才期待,注重在构建官兵成长环境、搭建学习平台上下功夫。3年来,连队先后有5名战士考上军校,23名官兵获得等级资格证书,31名官兵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学历。连队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连”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去年,他还被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立了二等功。

  “抓好以官兵全面发展促进部队科学发展这项工作,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要让为‘双发展’做出贡献的官兵得实惠!”今年2月份干部调整时,团党委“一班人”讨论后形成共识,大胆提拔使用为“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激发官兵投身“双发展”的热情。

  为“点燃”官兵投身“双发展”的热情,这个团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应举措。

  建立官兵“素质档案”。他们将胡主席提出的官兵应具备的“四种素质”细化为4个方面18项具体标准,要求各营连为每名官兵制作能力素质达标卡,过关一项勾一项,并详细记录官兵在军营的成长进步情况。

  将“双发展”情况纳入“双争”评比活动和干部考核、选取士官等各项工作中。明确规定,对“双发展”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个人素质提高较快的官兵,在评功评奖、提拔使用、选取士官等方面给予优先;做得不好的,不予考虑。

  自2007年开始,他们根据团队实际,结合“双争”评选活动,每年评选理论、精武、文艺等10个方面的优秀官兵,并通过军营广播、橱窗、板报等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

  良好导向催人奋进。修理所士官李新春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双发展”活动的开展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练就了汽车修理听声判故障的绝活,掌握6种装备维修技能,革新变速器吊架、轮胎套筒等24件维修器材。团里所有车辆出故障,李新春都能手到病除,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神医”。

  和李新春一样,这个团有一大批官兵在“双发展”活动中茁壮成长。前不久,优秀“四会”教练员、被破格提干保送上军校的工兵连战士唐俊贵,第3次给连队党支部打电话汇报自己在校学习、训练情况,感谢连队党支部对他的关爱和培养,帮助他圆了“军校梦”。

  提供展示舞台,让官兵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名将军为一名士兵的新书写序,一个团队给一名战士的新书举行首发式,这是一件连我自己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是今年5月12日,九连战士胡存刚在团队为他举办的《5·12抗震救灾日记——一个新兵的108天》新书出版首发式上道出的肺腑之言。

  胡存刚是一名大学生士兵,高考时与军校失之交臂,走进重庆大学后仍然渴望参军当兵。2007年10月,他终于如愿以偿从大学校园踏入军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部队接到了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命令,胡存刚积极要求参加,跟随部队紧急奔赴灾区一线。在救灾现场,倒塌的房屋、逝去的生命,还有那些受灾群众,让他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他在日记中写道:“那一刻,我们忘记了年轻,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忘记了一切,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解除灾区人民的痛苦。”抗震救灾战斗中,胡存刚出色完成11次抢险任务。最紧张的救人阶段,他连续3天3夜没休息。

  部队回撤后,回想起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胡存刚情不能抑,利用业余时间奋笔疾书,终于完成了这部20万字的纪实作品。团里得知情况后,特意为小胡垫付了4万多元出版、印刷费用。集团军政委刘雷听说此事,欣然提笔为小胡的新书作序。

  鼓励战士著书立说、举办个人音乐会、建网上博客……是团队为官兵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有效做法。

  “战士中间真是藏龙卧虎。”团政委杨岳辉说,全团85%以上的青年官兵都有一技之长。其中持有计算机、英语、音乐、美术等证书的达65%,90%的官兵有写作、摄影、歌舞、武术爱好。这些战士积极上进,大多性格张扬,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干。针对这一特点,近年来,团队相继开展网上擂台赛、军营成长故事会、军旅DV展播、动漫小品竞赛等活动,想方设法为官兵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炮连战士赵艳秋,入伍前系河北唐山市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员,精通黑管、小号、长笛等10余种乐器演奏技艺,在当地小有名气。4年前,赵艳秋抱着进部队专业文艺团体“镀金”的梦想参军入伍。没想到,新兵下连时他被分配到高炮连,干起了与自己专业根本不“搭界”的活。为此,小赵一度想不通压起了“床板”。连队干部了解到小赵的真实想法后,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并推荐小赵进了团里的乐队。此后,赵艳秋像变了一个人,教育训练样样走在前,不仅入了党,还立了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士兵。他还在短短4年中,创作出双吹唢呐、用鼻子吹唢呐、唢呐上托转盘演奏等8种唢呐特技表演。去年底,小赵在驻地举办的文艺汇演中荣获“唢呐独奏”三等奖。

  人人参与部队发展,个个思考连队进步。团队各级领导充分听取官兵意见建议,积极引导他们在部队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展示才华,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

  “许多青年官兵特别喜欢DV、动漫,如果营里把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拍摄成‘军营DV’、制作成‘动漫小品’,一定会受到官兵的欢迎,使理论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6月,炮兵营教导员罗云忠就如何引导官兵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征求官兵意见时,一级士官周航的建议引起他的注意。通过深入交谈,了解到周航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他与营党委“一班人”商量后决定接受周航的建议,并请周航为全营官兵讲一堂理论课。

  周航接受任务后,一下子来了“电”。他翻阅大量理论书籍,收集整理官兵身边故事,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讲授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战士也有大舞台》一课,赢得官兵的热烈掌声。去年底,周航被团里表彰为“理论钻”。

  传承红色基因,把锻造“钢筋铁骨”作为建连育人常态

  这是一件令这个团痛心疾首的往事。

  3年前,正当官兵们憋足了劲,向“基层建设先进团”四连冠奖牌冲击时,团里在高原驻训期间发生了一起训练意外事故。看着即将到手的奖牌丢了,官兵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许多。

  面对挫折,团党委“一班人”痛定思痛。他们经过分析认为,发生问题的症结,是官兵平时疏于执行高原爆破任务的训练,缺乏相关素质。

  怎么办?官兵们七嘴八舌给团党委“一班人”提意见建议:要打翻身仗,就得从传承英雄的“金刚钻”精神抓起,把锻造“钢筋铁骨”作为建连育人的一种常态!

  在战争年代,团队以善打硬仗著称,屡建战功,先后涌现出“战斗模范连”红九连和“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魏尚友等126个英模单位和个人。1942年4月,由于在杞岗攻坚战中表现出色,团队被新四军授予“金刚钻”称号。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称赞该团“英勇顽强、战斗作风硬”。常年的战斗生活中,团队形成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金刚钻”精神。

  团党委认真研究后,决定吸纳官兵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让“金刚钻”精神融入官兵血脉。他们对团里和各营连的荣誉室进行整修,把团队的光荣历史和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事迹编印成册,下发官兵;广泛开展“讲‘金刚钻’战斗故事、看‘金刚钻’战斗影片、唱‘金刚钻’战斗歌曲”活动。每逢新兵入伍、新干部到连,都要先讲讲传统,使官兵清楚团队的光辉历史,清楚先辈的英模事迹,清楚自己应尽的责任。每逢执行重大任务前,都要组织官兵重温“金刚钻”精神,举行为团队增光宣誓活动,激发官兵斗志。

  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抓训练。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他们从难从严训练,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为强化官兵心理素质,团里还经常组织官兵练习高台后倒、空中软桥、高空挂索、踏浪木等课目训练,在震耳欲聋的实战环境里锻炼官兵意志和勇气,增强战场心理适应能力和敢打必胜的信心。一连战士小王有恐高症,每次过软桥训练都“半途而废”。经过心理训练,他掌握了过障碍时要“眼睛向前看,余光瞄桥面,两臂要伸展,快速走直线”的科学方法,成为连队的“桥上飞”。

  把执行多样化任务作为检验官兵综合素质的最佳考场。近年,团队在执行抗震救灾、军事演习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时,有意识让青年官兵打头阵、唱主角,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培育战斗精神,学会处置突发情况、处理棘手问题,提高驾驭全局、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钢,只有在火中淬方能坚硬无比;刀,只有在石上磨才能倍加锋利。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团队奉命执行抢险任务。此时,嘉陵江两侧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不仅中断了入川铁路,还把嘉陵江拦截成一个蓄水近百万立方米的堰塞湖,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工兵连连长白树伟从团领导手中接过“突击队”旗帜,带领72名官兵走上救灾第一线。战斗中,官兵们身上的汗水和岩石粉末浸在一起,头发和迷彩服都结成了灰白色的硬壳。经过连续28天奋战,他们终于成功排除了险情。

  立足长远,力求官兵成长与部队发展双赢

  团队两名退伍战士3年前相继打来的电话,引来官兵纷纷议论,也引起了团领导的深思。

  一个电话是原汽车连二级士官小李打来的。小李退伍后找工作四处碰壁,苦闷之余他给战友们打来电话,奉劝大家多学点有用的技术,为退伍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个电话是原炮兵营士官张守宽打来的。小张退伍回乡,得知江苏宿迁运输公司招聘业务主管后便前去应聘。他凭着在部队练就的过硬素质,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特打来电话向团里报喜。

  团里进行的调查显示,青年官兵希望在部队服役期间掌握一技之长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对学什么、怎么学缺乏科学态度和方法。有的官兵不顾自身学历、特点,盲目报名参加地方单位举办的函授学习;有的甚至听信虚假广告宣传,花钱“买”文凭,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和资金,而且给官兵个人成长进步带来不利影响,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部队全面建设。

  据此,团里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官兵育才领导小组,各营连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各级自筹经费,为基层配置了有关学习设备。各单位根据官兵的实际情况、成才意向和部队、社会的需要,帮助每个人客观分析自身特点和优长,量身制定“个人成长路线图”。本着在部队需要,到地方有用的原则,团里与地方院校合作开办了电脑、修理、法律等培训班。同时,他们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官兵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干好本职工作上。

  汽车连战士陈国友,考军校未能如愿,一度感到前途渺茫而情绪低落。连队干部看他文化素质较好,对法律知识感兴趣,便建议小陈参加法律培训班,并帮助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小陈逐渐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学习中。去年,他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律师证书,通过了全国法律自学考试。

  “双发展”之路硕果累累。3年多来,团队有120余名官兵先后被选调到上级机关,200余名官兵脱下军装后被上海江南造船厂、中兴集团等大型企业聘请、录用。有1200余名官兵通过成人自学考试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千余名战士学到了两门以上实用技术,82%的官兵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官兵们研制的车载直流电源适配器、火箭筒夜间瞄准器等10多项革新成果,促进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

  (本版照片由何旷阳、崔国辉提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部队 发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