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1日电 11月1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人民空军走过60年光辉历程,如今已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蓝天钢铁长城”。
人民空军在战火中诞生 在战斗中成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949年11月11日成立,1950年12月26日即赴朝参战。
1949年10月1日,筹建中的中国空军参加开国大典,首次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11月11日,新中国成立40天后,空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空军诞生日。
朝鲜战争爆发后,未满周岁的中国空军奔向战场。当时,志愿军空军仅有不到两百架飞机,飞行员在喷气式战斗机上平均仅飞过14小时38分,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首创世界战争史上大规模使用喷气式战机空战纪录。当时世界舆论惊呼: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1959年10月7日,刚刚组建的空军地空导弹兵,打下敌RB—57D高空侦察机,创造了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
60年来,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等作战中,共击落敌机1474架、击伤2344架,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60年来,人民空军确保了国家安全和空防稳定。在军事斗争准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抗灾救灾等重大行动中,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人民空军已是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联合作战中,空军是战争的主角之一;在战略战役突袭和防空作战中,空军是主要的作战力量;在信息化作战中,航空信息作战平台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军事威慑中,空军已成为首选的重要威慑力量。
在非战争任务领域,空军出色地完成了各种重大任务。2008年1月至3月,参加了雨雪冰冻灾害救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空军航空兵实施了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紧急大空运,共出动各型飞机94架,飞行1800余架次,组织大空投、大机降行动,运送人员1.7万余人,投送物资4730吨,创造人民空军航空兵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运送人员最多的历史纪录。当年8月,在奥运会空中安全保障工作中,空军在空中组织了史无前例的40天空中大巡逻……
从引进到自主研发 武器装备呈体系跨越之势
60年来的创新发展,中国空军完成了在落后的农业社会基础上建设空军、在不发达工业社会基础上建设信息化空军两次历史跨越,武器装备呈体系跨越之势。
60年前,空军参加开国大典受阅的飞机没有一架是国产的。中国空军起步时,仅有从侵华日军手里缴获和国民党留下来的美、日、英等国制造的20多个型号159架破旧飞机。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空军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同时在加紧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1954年7月,“初教-5”飞机在南昌被成功研制出来,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转折点。之后相继仿制出了歼-5、歼-6、运-5、直-5、轰-5、轰-6等型飞机,以及红旗1号、2号地空导弹和霹雳1号空空导弹,自行研制出了初教-6和强-5飞机。
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的F-15、F-16和俄罗斯的苏-27为标志的第三代作战飞机逐步成为制空的主力,中国空军以歼-6、歼-7为主力的机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与国际先进战机的差距日益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空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陆续列装了第三代作战飞机、第三代地空导弹以及一批较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装备。1999年国庆阅兵,三代机苏-27首次公开展示,显示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成果。
2006年底,国产新型战机歼-10首次公开亮相,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和武器装备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中国已具备自行研制世界一流战机的能力。
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从预警机、加油机到歼-10、歼-11,中国空军以百余架清一色国产先进战机的阵容,宣示了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成就。
60年来,中国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跨越。国产武器装备种类急剧扩大,系统配套,而且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歼-10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自主研发三代机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空军60年建设发展历史上,首次通过自主研发掌握先进武器装备,跻身世界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前列。
五大兵种建设迈新台阶 具全疆域一体化打击能力
经过60年的建设,中国空军已发展成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多兵种合成的战略军种,具备了较强的防空和空中进攻作战能力,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
航空兵是中国空军的主体,包括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运输航空兵、侦察航空兵和预警、加油、电子战、搜救等各种专业航空兵部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根据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中国空军航空兵着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空中进攻作战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具备了全疆域一体化打击能力。
近十年来,随着国外新型系列防空武器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引进,国产新型防空兵器的研制成功,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具有高中低空、远中近程防空火力配系的现代化高技术兵种,信息化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一定的反导能力和抗击多目标能力,开始由防空型向空天防御型转变。
中国空军空降兵是一个合成兵种,编有步兵、炮兵、航空兵、通信兵、侦察兵、工程兵、防化兵等27个专业兵种。目前,空降兵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能够全方位快速机动、在多种复杂地形条件下成建制空降、远距离独立作战的突击力量。
经过60年的发展建设,中国空军雷达兵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比较严密的雷达网,建立了能够遂行多种任务的联合空情预警探测系统,基本具备了探测全域、全频、多维空间、多类目标的能力。
空军通信兵是担负空军通信、保障空军指挥的一支重要兵种。无论是作战、演习、训练,还是处理日常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都离不开昼夜值勤的通信兵。目前,空军通信兵拥有超短波、短波、微波、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了通信网络的全疆域覆盖,战机飞到哪里,语音信息和数字信息就能传递到哪里。
中国空军除五大兵种外,主要兵种还有电子对抗兵、防化兵等。电子对抗兵装备电子干扰飞机、无人机和反辐射导弹,以及雷达对抗装备、通信对抗装备和光电对抗装备。在中国举行的历次核试验任务中,中国空军防化兵担负了空中辐射测量、核试验烟云取样和飞机洗消等任务。
确立“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战略
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重心从地面向空天转移,空天一体作战正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发动战争的基本手段。为抢占这一战略制高点,中国空军加速推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由航空型向空天一体发展,确立了“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战略,要建立一支符合空天时代发展需要的空中军事力量。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透过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硝烟,人民空军开始重新审视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并开始从单纯的全面防御到强调进攻的进攻防御方向发展。90年代开始,人民空军加速推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训练改革,从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才结构到训练指导思想,开始了向攻防兼备的全面转型,部队整体建设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空军部队攻防兼备、应对局部战争的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1994年10月,空军首次组织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进攻战役实兵演习,参演部队运用多种武器,采取干扰、压制、封锁和摧毁等各种攻击手段,在多维领域向“敌”发动联合攻击,标志着空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迈出了坚实步伐。1998年10月,空军首次在计算机组成的远程分布式网络系统上,成功进行了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室内空中战役对抗演习,从而实现了从“图上谈兵”到“网上演兵”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战略转型需要,中国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战略,积极推动训练进一步向信息化聚焦。2001年,空军确立“紧贴实战、突出对抗、从难从严、科技兴训”的军事训练指导思想,部队训练逐渐向基地化、模拟化和网络化发展;2006年,空军开展“全员全装深训精训”活动,部队训练迈向加速转变的新时代。
中国空军目前已经具备了初级的空天一体作战能力。航空兵某部部队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空军战机航程远,数量多,空中信息变化极为迅速。“可以说,现在我们一架战斗机飞行员在战机显示器上获得的战场情况,比过去一个战区指挥员所能掌握的还要多,还要快。”有专家指出,这其实是中国空军初步进入信息化体系作战的门槛。而这个体系的构建,正是空军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也是未来中国空军需要继续加强的。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