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二日电 题:军事专家:“中国特色”武器装备形成体系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即将来临的新中国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大典上,中国军队将展示反映其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批新型战斗机、预警机、战斗装甲车、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武器装备。这表明,六十年来,富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已形成体系。”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新俊在接受中新社访问时表示,六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建设始终以满足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需求为目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出多系列、成体系的进行防御战争的坚盾利器以及与其使用配套的战略战术。这些成就极大地缩短了中国同世界军事强国的距离。
“从这次阅兵可以看出,六十年来,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
第一,以防御性武器为主,进攻性武器为辅。这是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确定的、至今仍指导着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的根本原则方针。中国限制发展的进攻性武器,完全是为了达成有效反击侵略战争的目的,而非用于对外侵略和扩张。在未来战争或冲突中,解放军可以运用积极进攻或还击的战术手段打击对手。因此,中国有限的“撒手锏”武器,既用于战前威慑对手,慑止侵略,也用于控制战争升级。
第二,以轻型武器为主,重型武器为辅。这一特色是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相配套的。近些年来,中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维持一支开支不大的军队。而解放军一贯的传统就是在武器和人的结合上富有创造性,利用简便武器不断创新的实用战法。
第三,以近中程武器为主,远程武器为辅。中国从不设想对外扩张战争,因此毋需装备大量昂贵的远战兵器,研发武器装备的重点集中一直在近中程武器上,武器的杀伤力也控制在较小数值范围,大威力的远程武器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是用于威慑对手,遏制战争的发生和冲突的升级。但作为世界大国,中国肩负国际安全的责任将会越来越重,加之其国家利益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向外迅速拓展,因此,中国也面临着一些远程装备的紧迫任务。
第四,以常规武器为主,核生化武器为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独立自主发展出来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同时也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在核生化武器方面的政策是极其谨慎、克制和负责的。
王新俊强调,解放军武器装备的这些特点来自于中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是解放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物质基础和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相关专题:新中国六十周年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