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自研中运一号运输机曾计划投入抗日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 07:16  解放军报
我国于1944年8月成功研制出了“中运1号”木质双发中型运输机
我国于1944年8月成功研制出了“中运1号”木质双发中型运输机

  抗日战争期间,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的林同骅教授带领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数十名青年,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于1944年8月成功研制出了“中运1号”木质双发中型运输机。同年10月,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由飞行员李兴唐试飞。11月18日,飞机首航从重庆飞至成都太平寺机场,由当时航空研究院试飞组人员协同,按试飞规范,逐条试飞并取得圆满的结果。飞机被正式定名为C-0101运输机,后被称为“中运1号”。

  “中运1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运输机,全重4536千克,可载运乘客8人及驾驶员2人,平飞最大时速349千米,续航时间5小时45分。机身分前、中、后三段,可拆卸。下单翼分为左右翼和中翼3部分。中翼两边装发动机,各有铬钼钢管焊接的发动机架,并用橡皮垫减震,起落架能向后回收。有两个汽油箱装在中翼里,各容汽油307公升,还有两个油箱,各容173公升,分装在左右翼里。机身和机翼均为木结构,外蒙3层板,再包布蒙皮。尾翼也是木质的,只有副翼和襟翼是铝合金制的。

  “中运1号”曾有计划改装为轰炸机,投入抗日战争。后因抗战胜利在望,再加之经费问题,该计划最终未能实施。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中运1号”飞机是由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的林同骅教授捐款复制,由该馆特邀航空史研究员孟鹊鸣同志提供的相关技术图纸。

  “中运1号”后改进为“中运2号”双发运输机。“中运2号”的构造大体上和“中运1号”相似,但起落架、尾轮机构、襟翼操纵和机舱内部设备和安全舒适方面,都有不少改进。飞机总重量轻,座位也较少。发动机是美国普瑞特·惠特尼公司生产的两台9缸冷气式发动机。1948年2月19日,“中运2号”在重庆白市驿机场试飞成功。

  (空军装备部政治部供稿)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 运输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