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开放理性的海权观
中国公民的海权意识已然觉醒,但孕育其走向成熟的环境尚不具备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发自北京 如今,谁人不知黄岩岛的重要,但又有多少中国人知道黄岩岛的准确位置呢?这是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时而惊涛骇浪,时而暗流潜涌,正遭遇相关国家“温水煮青蛙”式的蚕食。维护海洋权益固然需要行动,但再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在呼吁国家加强应对的同时,需要转换的还有公众的海洋意识。
让“海洋”走进课堂
“中华世纪坛只铺了象征960万平方千米黄色国土的960块砖,在中小学生的地理教科书里至今找不到我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主张的管辖海域。”中国海监东海总队高级工程师郁志荣认为,中华民族因为海洋意识淡薄而丧失了许多机遇,为此吃了不少亏。
然而,在近代同样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叩开了国门的日本却是另一番样子。“应该说日本是马汉海权理论的最大受益者,马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我们颇为封闭的岛国根性世界观。日本的未来取决于海洋,这是每一名小学生都会接受到观念。”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佐藤俊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日本政府之所以多次顶住国际舆论的压力执意捕鲸、并在中小学推广免费午餐鲸肉,也有让国民时刻不忘海洋“恩泽”的含义。
日本的海洋公益活动更是办得有声有色。除各具特色的水族馆、海洋馆等设施之外,每年7月份的第三个周一是日本法定海洋日,其主旨是感谢海洋的恩惠,祈祷作为海洋国家的日本的繁荣,“我们缺乏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国土交通省会和海上保安协会等,还会举办向公众开放海上巡视船等活动,并且让民众亲身体验海上监视艇、警备艇。
对此,佐藤指出,一百年来日本政府其实一直在竭力追求海洋国家的身份,“这些礼仪化的活动是强化国民海权意识的最佳通道”。
有分析指出,没有对海洋热爱就不会有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和战略。让人欣慰的是,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唯一综合性海军博物馆准备年内开工扩建,该馆将成为促进海洋文化海军建设与学术研究、普及海军知识和加强国防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基地。
“群龙闹海”亟需整合
“国内海洋研究机构不但鱼龙混杂,而且机构林立、各自为战,没有发挥出整体的效应。”大连舰艇学院从事海洋政治研究的林教官对《国际先驱导报》指出,这些专门性的海洋研究机构自身就非常脆弱,又有什么能力去普及海洋知识、引导民众的海权意识?
林教官指出,一个国家公民的海权意识水平取决于国家的海洋科研实力,“海洋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领域,一个不具备基本的海洋科学常识的人,他对海洋的认识注定是停留在大海浩瀚或波涛汹涌的层次上,不会有真正的海洋意识”。据介绍,日本官方背景的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在人力、技术、仪器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与民间机构互动形成了一套海洋产学研系统。日本海洋科研机构也承担了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社会责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中国海洋研究机构广泛分布在教育部、交通部、海洋局、气象局、海关等多个部门内部,“群龙闹海”难以形成大兵团作战的合力。此外,海洋科研过于侧重水产养殖、矿产开发、航海测绘等传统的技术领域,在海洋政治研究、海运管理和海商法等社科研究领域则非常脆弱,“以致每次发生国际海上权益纠纷时,政府和企业都要满世界的‘悬赏’找专家咨询。这些机构本身的工作都应付不过来,就别提承担提高公民海权意识的社会责任了。”
海权意识呼唤理性思维
“近代中国屈辱史,很大程度上来自海洋,目前,我们的安全威胁来自海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中国所属海域连续遭到周边国家的蚕食。
在中国生活近四年的佐藤俊彦认为,中国人并不缺少维护海洋权益的热情,缺乏的是总体的战略和理性的思考。“每次同周边国家发生海域纠纷时,都会引起一片愤怒声,但却很少采取有效的行动。中国民众对强大海军和航母的追求也近乎痴迷。”佐藤表示,他非常理解中国民众的心情,但不能过于迷信武力,强大的海军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日本可谓是前车之鉴。
早在100多年前美国佩里舰队叩关后,日本就制定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海洋战略,但正是这种陷入狂热的海权思想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专家指出,中国应该有一种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海权观。
而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也不只一位专家提出尽快确立明确的国家海洋战略,这将为中国国民海权意识的引导提供“指南针”。
链接:什么是海权论?
海权论是美国海洋历史学家马汉在19世纪末创立的理论,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提出如欲发展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力。地理位置、地形、国土之大小、人口数量、国民性、以及政府的政策被认为海权的六项基本要素。海权论的提出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根据马汉思想集结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很早就被引介到中国,但中国学界更习惯使用海洋权益或海洋权利的概念,强调依据国内外法律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摒弃海权论中过分强调权力控制和领土扩张的霸权主义色彩。
商汉视点:读懂这一片深蓝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国际先驱导报》近日联合凤凰网、新浪网、天涯社区进行了中国网民海权意识调查。正如数据所反映的那样,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而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仍是中国人强调海权的主要动因。
90.4%的受调查者不满意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现状。的确,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在遭遇严峻挑战,危机是现实存在的。面对权益不断被蚕食、安全态势阴晴难测的海洋现实,不感到忧心忡忡或不要求有所作为是不可想像的。在今天的中国,应该不会有人怀念“寸舨不许出海”的那个时代,清王朝用血淋淋的教训让之后所有的中国人记住了海权丧失将导致怎样的结果。
强调海洋权益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共识。应该看到,这其中忧患意识起到了强大的精神动员作用。危机感往往会促使人们支持一项或许无法立竿见影而且成本较高的政策,就像40多年前肯尼迪启动雄心勃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时的美国民意那样。
当时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被起了个俄语名字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所震撼,对美国正在丧失太空科技甚至其它科学与工程领域领先地位的担忧,促使美国朝野以前所未有的饱满热忱投入到阿波罗计划当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阿波罗计划还带给后人另一项重要教训,即“三分钟热血”可能带来的危险。登月成功后美国人“敲打”苏联挽回面子的全民希望已经达到,因而短短3年之后阿波罗系列飞行便由于经费削减而终止,之后美国民用太空活动逐步让位给军事太空活动。
和太空一样,海洋也是我们知之甚少的广袤领域,而我们甚至对于自己眼帘下面那一小片蓝色水域也还缺乏基本的认识——只有19.7%的受调查者知道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在这种社会知识储备条件下讨论海洋战略是非常危险的。
向海洋进军绝不能仅仅建立在因岛屿被占而产生的忧患意识或者历史上屈辱经历酿造的“雪耻”观念的基础上,否则我们的海洋战略只不过是一套危机应对方案罢了,而且很可能导致和其他国家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中国需要一套超越单纯海权概念的综合国家海洋战略,这不但要求全社会对海洋保持长期而持续的关注与投入,更需要建立充分的社会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社会意识。我们需要了解的不只是有多少个岛屿被其他国家占领,有多少片矿产资源正被别人开发,某一件兵器该不该建造等等,我们还需要更为全面的海洋知识普及。我们不应当只满足于心潮澎湃地谈论海洋,而是沉淀下来读懂眼前这一片深蓝。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