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军事专家称歼十在列装早期发生故障属正常情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7日 09:59  新华网
特级飞行员李峰装挂飞行卡片
特级飞行员李峰装挂飞行卡片

空军新型战机歼-10在某试验训练基地进行科研试飞(2006年3月5日摄)。新华社发(谭超摄)
空军新型战机歼-10在某试验训练基地进行科研试飞(2006年3月5日摄)。新华社发(谭超摄)

  媒体青睐大新闻不足为奇

  现在,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歼十战斗机成功迫降的新闻,可说是掀起了一个热潮。这里可能会有网友产生疑问:媒体如此大力度的报道是不是有些过头,是不是"造神"?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从新闻角度上来说,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从前有媒体报道驾驶摩托车飞跃黄河、飞越长城,这都是当时的轰动事件。而这次,飞行员驾驶一架单发战斗机,在1100米左右的高度发动机停车,并成功返场迫降。这比上面这些事更加了不起。

  因为从国内外空军的规定来看,单发战斗机在低于2000米的高度,出现发动机停车的情况,飞行员可以弃机跳伞。我通过查阅相关国内资料,发现这类战机发动机停车并成功迫降的先例,在我军也是相当罕见的。我查到的只有2-3起,而且全部是试飞员在试飞过程中出现问题完成迫降的。显然,试飞员的试飞过程和作战部队飞行员的战术训练是不一样的。因此,就我所知这次飞行员李峰成功驾驶歼十战机迫降,在解放军空军历史上是首次。这件事发生后,我们曾就此采访过空军特级试飞员徐勇凌。他认为这种情况成功迫降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几。因此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来衡量,这次成功迫降歼十绝对是一件"大新闻",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媒体大量报道也就情理之中了。

  迫降成功显示歼十设计成功

  媒体报道的是新闻事件,而网友更希望能够解读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很多网友都关心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空军的战斗力。而歼十成功迫降这件事,本身就是供外界研判中国空军战斗力的绝佳范例。空军的战斗力,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装备,一个是掌握装备的人。

  英国媒体曾报道,这件事发生表明中国歼十战斗机的发动机仍然存在可靠性上的问题。其实这种问题并不用回避,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军用航空发动机都不可能不出现发动机停车的现象。歼十使用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在俄军(包括前苏军)使用的时候也出现过数十起空中停车的事故。因此苏军的三代机,包括苏-27和米格-29,都是双发布局。现在歼十采用单发布局,一旦出现空中停车,危险性不言而喻。因此,歼十的设计人员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动力系统上采用了冗余设计。

  一般来说,战斗机的发动机系统不但要为飞机提供飞行的推力,还要为控制系统提供电源供应,保证飞机的操纵。而歼十的动力冗余设计就是拥有备用发电机,可以在发动机停车的情况下,为飞控系统提供动力,使飞行员能够操控战机。这次歼十迫降,显示在发动机停车情况下,飞机仍然处于可操控状态,充分说明冗余设计是有效的、可靠的、成功的。

  对于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网友应该辩证来看。从工程角度来说,航空发动机的事故率应该表现为一个"澡盆曲线"。即在装备使用之初,发动机的事故率较高,然后降低并进入长时间稳定的状态,最后到了发动机使用寿命的末期,事故率又会再次升高,因此函数曲线呈现出澡盆的形状。歼十作为我军新列装的战机,仍然处于装备使用的早期,发生发动机停车仍然是正常的情况。

  此外,歼十成功迫降还显示战机的空滑比较高。何谓空滑比,就是战机在空中失去动力的情况下,下降单位高度时向前滑行的距离。这也证明了歼十气动外形设计的成功。

  果断准确处置挽救战机

  战斗力,单纯讲装备是不够的,更多的是人的因素。歼十成功迫降这件事就充分说明了"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处置能力。相关的报道已经披露了飞行员李峰和地面指挥人员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双方都处在一个相当平静的状态,没有出现"飞行员过度紧张、塔台乱成一片"的情况,说明飞行员的心理素质非常好,对自己的飞行技术非常有把握,而地面指挥人员也是对飞机和飞行员的状态心中有数。试飞员徐勇凌就认为,李峰的处置相当果断,十分准确。他认为李峰在发现发动机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个处置方法就相当准确。李峰首先把战机的飞行速度调整到时速500-550公里,而歼十正常的返场时速是420-450公里,这就为后来发动机停车后处置留下了半分钟的宝贵时间。当战机在1100米高度停车时,李峰的处理也是相当果断。当时他和地面塔台曾有这样的对话:地面指挥人员告诉李峰可以跳伞,李峰在思考了1-2秒后回答"我想试一试"。徐勇凌介绍说,这时的战机发动机停车,显示装置"罢工",飞机实际上就像一个笨重的滑翔机。飞行员已经不能从航电中获取战机的速度、高度等状态数据,只能依靠经验来目视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李峰成功的完成了着陆的"三转弯",准确控制战机速度,对准机场跑道,最后接地着陆。同时地面塔台的指挥也是有力的。整个事件显示出:第一,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超群;第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一流;第三、地面人员正确指挥。这三个方面综合一起就体现出解放军空军战斗力在"人"这一方面的提升。

  事后经验价值不可估量

  事故出现总不是好事,但任何事故出现后都会对部队的训练、装备发展产生影响或者促进。李峰成功迫降歼十这件事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因为这极大丰富了我军使用歼十这种三代战机的经验,由此必然在部队的训练、指挥上产生一系列改进措施。同时这次事故的成功处置也为中国航空工业改进提升歼十战斗机的性能提供了大量宝贵数据。当然战机成功迫降,保住了价值上亿元的装备,这也是一大收益。

  单讲收益是次要的,网友更可以从这件事看出近年来中国空军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装备的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可以说,飞行员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于这样一支军队,对于这样一支空军,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歼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