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方位的培养体系
创新院校培养模式。院校是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进一步挖掘院校培训潜力,创新培训方法模式。加大指挥院校合成培训力度。初级指挥院校加强技能训练,技术院校增加军政指挥内容。中级指挥院校在军种范围内实行“军政合训”、“指挥员和参谋合训”、“军兵种合训”以及“指技交叉培训”。国防大学实行“军兵种和军政后装合训”,加大军兵种部队联合作战的教学和研究力度。实行跨多军种院校培训。每年选拔一批具有联合作战指挥潜质的优秀干部,通过一次调学分赴多所军种院校培训,学习军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打牢联合作战指挥的素质基础。走开院校部队联教联训的路子。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就近就便、协作育人的原则,组织各院校与部队对口合作,结合教学内容和部队作战训练任务开展联合教学、联合考评,提高院校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拓展岗位交流培养空间。换岗培养、交叉锻炼是丰富干部任职经历、提高复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军事强国在人才培养上的普遍做法。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各职级干部岗位交流的范围应有所区别。营以下指挥干部在本军兵种内军政、指技和师、团级机关之间交流;师团级指挥干部和军以上机关参谋人员,在本军兵种内岗位轮换的同时,积极进行跨军兵种交流;军以上领导干部则主要在部队与总部机关、院校之间交流。对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可将跨军兵种部队交流的时间前移,及早进行多岗位、多机会摔打锻炼。应探索跨多军种部队交叉代职,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师团职干部分别到各军种部队代职锻炼,通过一次代职解决多军种部队工作经历,提高代职效益。
依托重大军事实践活动磨砺。火热的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是培养造就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最佳舞台。应认真总结军兵种部队区域联训经验,深入开展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训练、联合演习,遵循“先分后合、逐级集成”的原则,组织各军兵种部队指挥员联训交流,共同摸索组织联训方法,开展联合战役重难点问题攻关,坚持边演练、边研讨、边提高,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练指挥、练协同、练谋略,使各军兵种指挥和参谋人员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真正做到大的任务每完成一次,指挥联合作战的能力就提高一步。
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催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引发了作战训练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深刻变革。美、英等国军队广泛开展“网络化、模拟化训练”,利用“战争实验室”锻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我们也应大力开展网上对抗性、检验性和研究性模拟联合演习,拓展军事实践活动的舞台,在没有硝烟的“模拟战场”锤炼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在对外军事交流中学习借鉴。应善于借鉴外军经验,加大向世界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力度,特别是要优先选派优秀年轻的师旅主官和军级以上机关综合部门领导出国留学或考察,选派部分指挥军官到驻外武官处任职,参加世界维和行动以及与外军联合军演、反恐演习等,加深对世界军事思想和军事科技的了解掌握,学习外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