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军队需要在改革转型中谋求新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7:20  解放军报

  三

  军队转型,是在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展开的,也是社会转型的一部分。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与一支伟大军队的转型,在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内在地叠加、融合,演绎出威武雄壮的活剧。

  社会是军事的“母体”,军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军队转型并不仅仅是军事动因,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必然带来军事形态的深刻变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政治体制及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为军队转型提供了制度、思想、文化和政策基础,营造了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搭起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辨方位以正则”。一支军队在当今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军队转型如何转、转到哪里去的基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我军已经从革命战争时期在党领导下为夺取全国政权而进行武装斗争的军队,转变为和平建设时期巩固政权,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军队;已经从封闭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建设的军队,转变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建设的军队。我军所处历史方位的这一重大变化,决定了军队转型是与改革开放历史转折同步的转型,是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同向的转型。它不仅包括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而且包括由适应计划经济要求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转型;不仅包括军事、后勤、装备工作转型,而且包括政治工作转型。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面而不是局部、整体而不是部分的转型,其实质是以社会制度综合创新为背景,包含军事技术、军事制度、军事文化等一系列变革的新军事体系的构筑过程。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快推进军队转型,是伟大社会变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委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了军队职能任务,也对军队改革、转型提出了新的战略牵引。按照新使命的要求,我军必须既能够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能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既要成为国家安全利益的捍卫者,又要成为国家发展利益的捍卫者;不仅要确保国内安全,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可以说,履行新使命,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一种超越,一种转型。它要求军队转型必须是时代内涵与中国特色相统一的转型,是军事能力与历史使命相匹配的转型,是核心功能与多重任务相协调的转型。履行新的历史使命,预示着我军将在新的起点上发生新的历史性嬗变。

  在职能使命拓展的同时,军队人员构成变了,武器装备变了,安全环境变了,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也变了……这一切,都在召唤我们——在改革、转型中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军队转型不是想不想“转”的问题,而是大势所趋,非“转”不可、必须“转”好的问题。不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就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就无法解决制约军队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就无法实现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就无法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

  古今中外的军事史充分说明:一支生气勃勃的军队总是处在不断变革之中,改革创新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30年前,邓小平曾振聋发聩地提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今天,这一时代的声音仍在回响:不深化改革,同样没有出路!

  四

  一场社会变革必然伴随着思想的嬗变,一支军队转型必然伴随着观念的更新。

  “型”字,古义为铸器之法,为模具、框约之意。顾名思义,转型绝非一般的修修补补,而是革故鼎新,打破旧的模式,创建新的模式。今天正在发生在军事领域的转型,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变革都要深刻、复杂得多,而机械化战争留给军人的观念、习惯和思维定势却又相当牢固。推进军队转型,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思想观念更新的力度、思维方式变革的广度、军事理论探索的深度。

  近代中国史上,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王朝,也曾艰难启动军事上的变革,一时间热热闹闹地办洋务、造枪炮、配火器,但由于固守“弓马平天下”的传统观念和“祖宗成法”,最终吞下失败的苦果。

  军事历史长河的经验教训表明,军队转型不仅是有形因素的革命性跃升,也是观念形态的革命性进步。对我们这支总体上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刚刚迈开转型步伐的军队来说,观念上的“时代差”,比技术上的“时代差”更可怕。可以说,思想转型是先导,是灵魂。

  改革开放30年来,一次次思想解放使我们的观念一次次更新,精神一次次觉醒。新的军队建设转型实践,呼唤新的思想解放。观念形态的转型,赋予技术形态的转型以生命力、战斗力。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模式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思维模式上来,从机械化战争思维转变到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战争思维上来,从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的思维定势转变到改革创新的思维取向上来,才能汇入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的潮流。我们已经迈出了转型的历史性步伐,但如不真正解决“思想转型”的问题,满足现状、墨守陈规,就仍将举步维艰,甚至前功尽弃。

  军队转型,军事理论须先行。“战争是最少保守的领域”。军事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军事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洞穿迷雾、开拓未来。实际上,先进的军事理论本身就包含着对未来军队功能、战争形态等内容的构想,每一次军事理论突破都是军事实践发展的巨大“引擎”。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未来战场上,战争的胜负越来越依赖于军事理论的超前设计和适时牵引。军事理论创新,意味着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扬弃、超越。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红海”,拥抱思维创新的“蓝海”——开拓未知的领域,包括尚未出现的理念和尚未开发的资源,才能赢得未来竞争的优势。

  “越己者,恒越”。对往日辉煌的眷恋,对成功经验的陶醉,对既得利益的固守,容易遮蔽认识未来的视线,凝固活跃的创新细胞。越是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崇拜、门户之见、利益之囿的羁绊就越容易显现。转型,最大的阻力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身。对我们这支自诞生以来就挂满荣誉花环的军队而言,同样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气。不冲破传统思想的“雾障”,不走出本位主义和个人利益的“洼地”,转型就“转”不动,“转”不开,“转”不到位。正如恩格斯所言:“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军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