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选清 张金玉 武天敏 特约记者 李国文
中国西部,大漠深秋,万籁俱寂。
突然,霹雳震天,地平线上猛地蹿起一条条“火龙”,拖着银白的烟柱直刺苍穹。转眼,“火龙”变作一颗颗炽热的流星,怒吼着、呼啸着,把一架架行踪诡秘的“敌”机打得粉身碎骨……
惊雷滚滚,宣告人民空军某新型防空导弹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首次成功抗击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多批次目标!
大漠长空,雄风激荡。这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科学推进部队建设转型壮剧的一幕。
组建5年来,该基地创造了中国航空、防空装备发展和军队基地化训练历史上的20多项第一,完成了全军和空军组织的40余项重大演习和新装备试训任务,成为我空军一支具有试验、训练、科研、作战功能的新型现代化部队。
一柄寒光四射的长空利剑,在新军事变革大潮中横空出世!
乘风振翅:目标瞄准“明天的战争”
2003年12月9日,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一面崭新的军旗冉冉升起。
这一年,全军新一轮次的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落下帷幕。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
命令颁发,全军瞩目:论规模,它整合了周边3个试验训练区,成为我军唯一的航空、防空武器大型综合试验训练基地。论建制级别,比其他军种的同类兄弟单位高出一格。
不缩反扩,不降反升,在这次以精简整编为主旨的改革中实属罕见。
仰望军旗,基地官兵心中无法平静。这一年,恰是世界第一架飞机诞生100周年。这一年,距离我空军在这片空域试射我国首枚空空导弹,已经44年。这一年,海湾再起战火,美英大规模空袭伊拉克……
“昨天的战争”背影不远,“今天的战争”面貌一新,“明天的战争”雏形已现。展望世界,发达国家作战飞机正在向智能化、隐形化、无人化、远程化和空间化发展,空天一体、精确打击、系统多维的空战新样式呼之欲出……
抚今追昔,基地党委“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世界新军事革命形势逼人。基地的成立,绝不是几个单位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民空军向实现质量效能、科技密集、攻防兼备战略目标转型的前奏!
那些天,基地上下涌动着变革的热流,一场“面对明天的战争,基地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的讨论如火如荼。党委集中群众智慧,确定了创新发展的新蓝图:加快新型航空、防空武器科研试验步伐,推动试验与训练体系融合发展,争当武器装备发展的尖兵、空军转型的先锋、军事斗争准备的先头部队。
战鼓声声,催人出征。基地举行授旗仪式后的第16天,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新型战机歼-10,携带某新型导弹从戈壁飞上蓝天,进行最后一次靶试。湛蓝晴空,战机威猛亮翅,导弹飞向百余公里外的靶机,一团烈焰瞬间绽放!
这意味着,该型导弹与歼-10战机一起,双双拿到列装部队、走向空疆的“通行证”。
一个壮丽的“开门红”,让这片风吼沙舞的荒原更加沸腾。基地成立当年,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同时展开,当年试射的各类导弹是10年前的数十倍。5年来,基地在场试验的项目,平均每个月达到六七个之多,有时一天之内8项任务穿插进行,试射3个型号的导弹。
天上战鹰列阵,地面众志成城。5年来,基地邀请70多个科研院所、200多家兵工企业组成“联合舰队”加盟试验。试验任务最繁忙的时候,数十家科研单位、数千名科研人员浩浩荡荡进驻戈壁滩。基地官兵更是争分夺秒,一年四季穿着迷彩服奔波在戈壁滩上搞试验。新军装常服下发一年多了,有的官兵还一次没穿过。记者问官兵“今天星期几”,很少有人说对……
“部队在等新装备,我们要做新贡献。”回顾这5年,基地政委余爱水感慨地说:“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紧迫,不抓紧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