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政杰 本报特约通讯员 乔燕飞 姜毅盛夏时节,海装沈阳局某军代室传来喜讯:他们负责监造的某型动力装备,通过有关专家技术鉴定,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指标达到当今先进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年苦战,该军代室趟出一条“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给人留下诸多启示。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 做好“拿来主义”文章
3年前,某型动力装备立项。
是引进改装,还是从头开始,曾引发激烈争论。不少人说,自主创新当然是能不用别人的东西就不用。可该军代室认为,自主创新不是要闭门造车,引进改装既能缩短研制周期,又能减少科研费用,何乐而不为?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该军代室会同承研单位邀请包括6名院士在内的专家评估小组,对方案进行论证。鉴于国内外有不少成熟的技术成果可借鉴,专家组最终确定了“合理继承、合理修改、合理创新”的方案。
“拿来”并不是生搬硬套。某装备部件成功运用于多个型号的动力装备上。在该型动力装备研制中,设计方也想把它“拿”过来直接就用。经周密测算,该军代室认为“直接拿来”虽能达到基本技术标准,但离装备最佳性能还有一定差距。于是,他们成立攻关小组,在消化吸收该部件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实现了技术的新突破。
据总代表张忠文介绍,研制过程中,他们将已有的成熟技术“拿来”,至少使研制周期缩短了1/3。
自主创新不是另起炉灶 共享现有技术试验平台
该型动力装备立项之初,某部件只能选用抗高温的合金材料。随着技术发展,到项目研制后期,市场上出现了抗高温性能更好的材料。
对于是否选用新型材料,设计单位犹豫不决。新型材料要经过充分的耐久性考核试验,才能确定风险性。而他们没有专门的技术试验平台,也没有多余资金去修建。
怎么办?该军代室四处打听,在得知某厂家具备进行相关实验的硬件平台后,主动协调,最终征得对方同意。他们将新型材料制成试片,挂在该厂机器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材料安全性能稳定,应用可行性更优越。
该动力装备涉及十几家主要研制厂所。为了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该军代室积极倡导“共享”理念,组织相关单位加强相互协作和技术交流,最大限度利用国内现有的技术试验平台。
某子系统研制,设计单位遇到技术难题。主管军代表刘国库深入调查,发现国内某所的技术成果可借鉴。于是,他说服设计单位改变原有攻关方案,此举节省了研制经费200多万元。
自主创新不是一味求奇 与作战需求“无缝链接”
“装备科研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部队战斗力建设,决不是一味求新求奇。”在监造该型动力装备的过程中,该军代室始终坚持这一理念。
在研改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采纳,他们首先看是否能满足作战需求。如果不符合战斗力标准,技术再先进,也弃之不用。某液压启动方式开发过程中,设计单位最初坚持使用某先进装置。论证后,该军代室没有接受这一方案。理由很充分:该液压启动装置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会影响到实战中的兵力布置和武器携带。
为实现与作战需求的“无缝链接”,该军代室定期邀请作战部队的技术骨干参加装备质量研讨会,查找问题和不足。对于发现的技术问题,他们及时督促工业部门进行改进,以保证装备性能指标与作战需求实现最佳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