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抗震救灾我军开展了大规模的联合救援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9日 10:27 解放军报

  多军兵种密切协同实施联合救援,得益于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跃升

  5月18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亮相:三军联合指挥、陆空联合搜救、多军兵种联合救灾……嗅觉敏锐的国外媒体发现,“联合”成为这位发言人频频说到的“热点词汇”。

  此次抗震救灾,我军开展了大规模的联合救援行动——

  从军种分,有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加上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涵盖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6大支柱;从兵种分,有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还有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空降兵、运输航空兵,抢险力量阵容蔚为壮观。

  种种迹象表明,我军当前和今后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军事力量运作的主要方式都将是联合作战、联合行动。特别是在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中,任何一支单一成分的军事力量都独木难支,任何一支精兵劲旅都难以包打天下。

  此次抢险,成都军区某集团军与空军、武警部队展开一体化联合搜救,成功打通了数十条通往震后“孤岛”的救援之路,营救了数千名受灾群众。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集团军正是我军探索实践一体化联合训练之路的先行者。2004年,总部赋予这支西南劲旅和成空部队一体化联训任务。一年探索实践,他们率先创造了“战建训一体互动,军兵种一体联动”的崭新训练体系,初步把作战平台、作战要素、作战力量融为一体。

  一片绿叶,透露春天的信息。近年来,全军各部队牢固确立联合应对现代战争观念,在联合指挥系统协调下,融合各种力量和资源,开展了波澜壮阔的一体化联合训练,信息化指挥平台纵到单兵、横跨三军,初步实现了军兵种间信息兼容、系统联通、数据共享。

  今天,三军联合作战,真实呈现在抗震救灾这个特殊战场。

  部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出色攻坚能力,得益于平时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

  蜀道,自古“难于上青天”。大震袭来,山崩地陷,道路中断。震后大雨,云遮雾罩,无法实施空降。一时间,震中灾情如何?举国忧心。

  在最关键的时刻,武警某师200名勇士历经21个小时,冒着凌空飞石、踩着遍地泥泞,硬是在脚下几乎没有路的情况下,一路翻山越岭,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于5月13日23时15分率先到达汶川县城,用海事卫星电话第一个报告灾情。

  我军“铁脚板”的硬功夫,让一些老将军由衷感慨:成建制、远距离、负重、持续的强行军表明,我们战士的身体素质以及战术素质,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信息化建设中,我军的传统优势并没有丧失。

  一支基础训练扎实的军队,才能面对种种“意想不到”应对自如。正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锤炼部队,让人民军队具备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出色的攻坚能力,创造着一个个奇迹——

  空降兵15名勇士,无气象保障,无地面引导,从近5000米高空“盲降”跳伞成功;山崩阻路,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大队的攀岩能手,在绝壁上抠着石缝飞身而上,救出被困在山顶的群众;物资紧缺,陆军航空兵飞行员操纵直升机往返穿梭在狭窄的岷江大峡谷,实施“空中蛙跳”雪中送炭……

  回顾这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我们有理由为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骄傲。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此次抗震救灾,我军在力量体系、方案计划、专业装备、人装结合和各项保障等方面,与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全面提升我军战斗力,依然任重道远。抢占核心军事能力制高点,更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冲锋。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大震如大战,它警示我们:军人的腕表上,没有和平刻度,只有战争和战争准备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这支军队,永远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应对下一场战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