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海航团战机前往汶川上空进行遥感拍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 06:21 解放军报
解放军作为此次抗震救灾的主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钟魁润 本报记者 司彦文 钱晓虎14日中午,刚刚飞抵重庆才1个小时的海航某团王振海机组接到了前往汶川上空进行遥感拍照的命令。 此时的大西南上空正风雨交加。战鹰毫不犹豫地飞向震中汶川。 机翼下,震中汶川灾区上空阴云翻滚,能见度极差。“必须拿到最精确的情报!”王振海冒着风险再次下降高度:8000米、7000米、6000米!在飞机的一侧,有一座6250米的雪山!王振海稳稳地把住操纵杆,尽量使飞机保持平稳,因为他知道:飞机飞得越稳,所获得的资料就越精确。 灾区上空,各种救灾飞机在穿梭,遥测飞机在云层的间隙和山谷的夹缝中盘旋。为了完成“广覆盖”的要求,他们在天空中编织了一道道密密实实的航线,确保不留下任何一点空白。 当天,王振海机组共飞行了13个小时,创造了该型飞机一天内连续飞行的最高纪录。 长时间的极限飞行,危机无处不在。18日上午,张凯机组接到了赴重灾区北川遥感拍照的任务!战鹰紧急出征,在峡谷多变气流中保持高稳度、小速度飞行。这时,电瓶温度指示灯闪亮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下降高度!”“跳开×号保险丝!”刹那间,张凯的脑海里掠过一个个空中特殊情况处置预案,一串口令也随即发出。 飞机从7000米下降到6000余米时,告警解除,飞机进入平稳状态。 几小时后,一幅幅北川真实全貌的图像送到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每天10多个小时的紧张飞行,空勤和地勤人员齐心协力,不断缩短飞行准备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飞行奇迹。 夜深了,战鹰刚刚返航。机械师童国清冒着发动机滚烫的余温开始了严格的维护检查。他突然发现:1号机机翼前缘密封胶有细小的开裂!机务中队长施红波连夜组织机务人员抢修。在抢修现场,三级士官陈先春干得最卖力。陈先春的家就在四川灾区,一直和家中联系不上。他感到,维护好战机,保障好飞行安全,就是对家乡人民最好的安慰。 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一架完好的战鹰静静地停在起飞线上。7时整,飞机又准时飞往了灾区…… 17日上午,机组在飞往北川进行遥测返航时,突然发现一处路段发生大面积滑坡,极易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机组临时决定,改变航线,对该处地段实施航拍监测……清晰的滑坡、堰塞湖三维图像送到抗震指挥部后,受困群众得到了及时转移。 抗震救灾的战斗还在继续,战鹰继续翱翔在川西高原上空,敏锐的“鹰眼”还将继续监控灾区大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