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飞机研制团队可应付未来大飞机研制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8:02 中国航空报

  记者: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咱们国家ARJ21研制背后一些比较感人的故事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些?

  陈进:从我个人来讲,飞机项目是个多机体,我们整个团队从四面八方到上海,现在已经整整七年了,我在上海已经五年了,基本上全身心扑在这个上面,非常困难。比如说我们飞机设计,这架飞机也是我们中航集团承担主要的设计任务,现在为止还是六一一工作日,一个礼拜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叫六一一,我们今年年底要推出总装,拼了命干,在整个社会生活比较安逸的时候就我们这帮人没办法,一定要争口气,非常困难,方方面面一言难尽,我们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做成现在这样的飞机。

  记者:咱们这回ARJ21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是怎样的?

  罗荣怀:这架飞机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所以完全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这句话不知道够不够,大家都关心。

  记者:因为ARJ21我们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我们把它的技术都吃透了,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大飞机还有多大的差别?

  罗荣怀:因为现在国务院决策上大飞机,咱们国家非常关心这件事情。我个人认为现在ARJ21搞了这么一个程度,初步形成了这支设计队伍和我们的制造队伍,以及我们的管理队伍,我个人认为就研发大飞机来讲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从ARJ21诞生的这支团队是可以应付日后研制大飞机所遇到的困难。

  罗荣怀:对,我认为我们的条件应该具备。

  记者:您觉得研制大飞机周期要多长时间?

  罗荣怀:我们有一个大飞机定义,我们有些人把它定位是150座,还有人认为特别是国外一些人认为大飞机应该是双通道,实际上这个定义也不是特别清晰,我们通常认为好像是150座的,如果150座以下就认为,刚才陈总谈是不是区域性飞机,或者支线型飞机,做一个定义吧,我认为如果按150座飞机来说,我们通过ARJ的话应该说现在具备了很好的基础,研发这个飞机的时间我认为有一个规律,因为现在从技术上讲,从立项,这个项目确立下来到提出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我估计要七、八年的样子。

  记者:我们这个速度应该是非常快的。

  罗荣怀:非常快,如果是150座这种飞机的话,对我们来讲困难肯定大,困难非常大,估计在2015年左右应该差不多,有人说8到10年,如果采取更先进的一些管理,包括成立一些先进的技术。

  记者:就是说跟国外的订单和国内的相比,他们有没有一些反馈的意见?

  罗荣怀: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国外市场正在开发过程当中,我们要做几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销售,我们也正在做这项工作,海外现在有这个意向,现在因为正在开发过程当中,这方面的反馈意见也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国外。

  记者:咱们知道运10是在上海做的,这次ARJ21又是在上飞,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罗荣怀:中国民机航空工业是屡战屡败,不仅仅是运10了,运10下来紧接着有一个麦道80、82的总装,而且我们国家90年代还有一个麦道90,现在上到ARJ,是这么一个延续演变。而在前三个机型当中,应该说它的差异就是自主知识产权,也就是说前三个飞机都不是我们总体设计的,都是国外设计的,ARJ21是自己设计的。

  记者:等于这个技术全部是咱们自己的?

  罗荣怀:对,第二个,民用飞机说起来就说来话长了,运10飞机的下马我给你讲讲题外话,我到空客,空客当时一个副总裁跟我说过,当时我还在成都,说我们当年的A320和你们运10基本是同时启动的,他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A320已经在世界上组成一个庞大的队伍,但是你们的运10已经摆到博物馆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当时搞运10主要是上海,上海下了很大的力气发展民航,上海人一直也做这民机梦。但是我们运10刚刚出来以后美国就把麦道80、82的总装线放到上海,当时我们国内的民机就比较薄弱,这时候实际上两个型号已经无暇顾及了,所以当时等于把运10放弃了。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上干线机麦道90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已经把整个生产线都建立了,但是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在政府积极的撮合下整合了,而马上就宣布停掉麦道90,因为它的机型不符合空客的战略和市场定位。因此我们干线机就缺乏了整个技术支撑,因为这个设计也是麦道公司的,应该说这个机型是非常不错的,但现在中国北方航空公司还在用,这让我们感到很痛心。

  记者:当时咱们中方这边,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什么技术没有?

  罗荣怀:当时主要是装备,我们现在感到压力很大的是我们在ARJ启动以后,空客公司把A320的总装线搬到了天津,这些不相干的事情把它联起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民机发展一直持有戒心,其战略意图叫司马昭之心。我觉得现在不管你说在上海也好,不管在全国的哪个地方也好,我们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民用航空,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在致力发展高科技战略性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必须的,同时航空本身就是大国的一个名片之一,而且航空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标志性产业,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搞下去,不管再苦再难,不管人家实施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我们这代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在上海把ARJ搞好。

  记者:请问周总,这回咱们ARJ21征名,我们的评判委员会是由什么成员组成的?有没有考虑到吸纳一些比如说热心的网友,或者是一些航空爱好者之类的人参与进来?

  周忠义:这个评审委员会我们叫专家委员会,网民热心航空主要是在它的名称,就是取名称,还有投票,在这里能够表现出来,我们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这里头当然有一些文学界的、艺术界的、传媒界的等等专家,另外我们ARJ21用户的一些代表,还有一些航空界的资深人士,我们觉得网民主要是要通过,他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我们的投票,通过我们取名字来采取一种互动。

  周忠义:原来我们军机研制名字要我们自己取,你看我们从九十年代研发的飞豹,第二个名字是枭龙,当时我给大家发布的,我在成都的时候,在《同一首歌》当时我们也向全国发布了。现在我们整个军机很多型号基本上选用中国名字,这是很少见的,过去都是给个代号,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取了一个名字以后琅琅上口,传播很快,大家一听很振奋。民机为什么取了名字呢?我们感觉到它就是针对千家万户的,而且大家都有一个民机梦,时机是为了让这个梦有一个更好的载体,让它飞起来,到每一个人心里,每个人的骨子里,如果我们成功以后为它自豪,为它骄傲,而且网络传播对项目本身也是一个支持和帮助,你说这个评选,我们需要热情者,其实在我们国家有很多航空爱好者,但是你要说名字取得响亮,你们怕什么,怕不公开是吧?我觉得不存在了,这个都上网了,大家以投票来选举的话我想至少它的透明度应该是很高的,这样的反映是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我们觉得更理想一些,实际上我们自己可以命名的。

  记者:咱们以前好多军机被北约取的一些外号都很古怪。

  罗荣怀:其实不对,中国是这样,对军机我可能比你们了解,中国实际上搞了很多型号,苏联的比较多,我们军机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军用航空公司在苏联整个航空体系基础上实际上是复制的,从米格15开始,米格17、19、21,到21基本上就断了,轰炸的系列也有,在后续的发展当中实际我们国家装备比较多的,比较成功的第一个机型应该是强5,第二个是歼8II,改变整个外形是歼8II,第三个应该说是咱们的飞豹,完全自己设计的,第四个是歼十,第五个是枭龙,其他的国外取的外号基本上应该说这几个飞机都是我们命名的。

  记者:在新闻中我看到价格优势是飞机的比较大的优势,在其他方面怎么来和同行业竞争?刚才您也说可能我们主要的销售地是在国内,怎么体现它的竞争优势?

  罗荣怀:第一个,就是我的座级类别,座位安排,座位序列来安排的,本身这在全世界的飞机当中我们就很少。

  记者:这是独家吗?

 罗荣怀:基本上目前同类型的是,但是只有190,所以基本上很少,这就是一个竞争优势了,对手越少越好。

  记者:飞机这块可能更多的是考验安全方面,但是现在整个安全评估报告还没有出来。

  罗荣怀:因为现在是这样,飞机还没有首飞,现在正在研发阶段,这个报告肯定要出来的。因为这个飞机在首飞之前要获得中国民航试航当局发布的试航证。

  记者:自主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涵盖在哪里,发动机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属于我们吗?

  罗荣怀:不是这个概念,发动机是选装的,系统是选装的,包括无论你任何一个产品所谓的知识产权,是指对这个产品的总体设计,现在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实际技术也是全球一体化,这种国与国之间跨地区、跨国家的协作和合作,这个是趋势。另外,工业化工业文明一个很突出的标志是专业化,如果我们做产品的话也不可能一个企业自己做下来,也是协作。

  记者:我想了解在国内我们的能力有没有制造支持我们ARJ21机的发动机?

  罗荣怀:我就知道你们会问这些问题,跟大家说吧,中国的工业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我给你们举几个例子,你们可以到成都有一个二战的博物馆,那里头很详细地介绍了共产党、国民党、美国人在二战的一些详细资料,这是一些民间人士搞的,收集了很多资料,这个人原来是宜宾市的副市长,后来下海搞了一座博物馆。其中有一件事我感触很深,二战的时候国民党他们用的扣子和军徽,你们知道是什么做的吗?陶瓷。我开始看到是瓷的,我认为他穿的扣锁应该是金属的,都不是,是一个整体陶瓷的。所以我们想像国民党抗日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那时候我们钢铁也好、制造业也好非常薄弱,国家的军队他的军事装备都没有这方面的支撑,工业基础的支撑,我感到很伤心,或者说感触。

  第二个大家注意一下,当年二战的时候,四十年代,诺曼底登陆,盟军已经集结了上千架飞机,上百艘军舰进行诺曼底登陆,而我们呢?所以我们国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们真正的发展在五十年代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主要在国防上。所以我们真正的工业在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发展得比较快。作为航空来讲,实际我们在很多像发动机,大家知道在民机,实际跟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是一个现实。所以我就知道你们会问这些问题,发动机国内在这方面有没有条件,我说心里话,我们中国人必须把发动机搞上去,现在实际也在搞,但是还是不行,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别说我们了,要想搞这个,我们说搞商业成功,我们这个项目本身也必须选国外的发动机,原因是什么呢?国内现在还没有一型发动机取得过国际上的试航取证,选了也不行,俄罗斯应该很强大了,它的航空工业,它的发动机世界上绝对是一流的,他们现在搞了一个支线机,也是跟我们差不多的,他现在比我们晚一点,但是他整个的管理模式、采购模式、发动机都是跟我们一模一样的,实际上在学我们。所以你想一下民机工业在整个安全可靠试航管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他要对旅客的生命安全要负责任。我觉得选他们的发动机并不是好像很丢人。

  记者:俄罗斯说在2015年要达到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国,我们国家或者您的个人愿望,或者我们国家愿望,是我们的飞机制造业达到什么程度?

  罗荣怀:要看整体还是单项,世界上要从航空来说第一大的是美国,第二大是俄罗斯,欧洲,再就是我们了,实际上我觉得四分天下也可以吧。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ARJ21总装下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