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盾将军深入大漠研究核武器损伤病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15:33 新华网

  在我国防原医学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程天民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我国病理学、防原医学、医学管理和军事预防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他在防原医学研究方面尤其独树一帜,成就斐然,被人们誉为“核盾将军”。

  不解之缘:15年间14次进入大漠深处

  程天民与防原医学的缘分,还要从多年前说起。

  22岁那年,南昌解放,正在上大学的程天民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医大学毕业留校后,很快在病理学教学与研究领域有所建树。1964年秋天,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军队的“三防”工作开始加紧进行。这个历史性的机会,让程天民与防原医学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大漠深处的戈壁滩也就成了程天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大漠深处的核试验场内条件相当艰苦。初期没有住房,他和战友们只能以帐篷为家。半夜里,大漠的狂风经常会掀翻帐篷,他们就赶紧爬起来,顶着狂风重新搭建,第二天起来,照样精神抖擞地进行紧张的试验准备工作。有一次撤场时,程天民和同事乘坐的车辆半个前轮悬空,差点掉入深谷,他和同事们将车小心拉回后,继续赶往目的地。地面核爆炸效应使得动物身上带有放射性,但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动物进行有效观察、救治和解剖,程天民立即投入工作,不顾自己可能受到射线照射。

  在大漠深处生活,对身心都是一种考验。有人说,第一次去试验场心情很激动,第二次感觉还可以,到第三次就不想去了。而从1965年至1980年的15年间,程天民却先后14次进入大漠深处,短则半月,长则半年。每次当他从大漠深处回到家里的时候,妻子胡友梅都会发现丈夫发生的变化:身体更瘦,脸更黑,眼神却更加坚毅,对防原研究工作更加执著。

  经过不懈努力,程天民和他的同事们积累了大量核武器损伤病理学实践经验。我国首部《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就出自他们之手。程天民与他的同事们在核试验场多年积累下来的防原资料和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防原医学研究的重要财富,“核盾将军”的美名也随之流传开来。

  啃“硬骨头”:“复合伤”研究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停止核试验后,防原医学研究转入相对冷静状态,一些研究机构转行开展经济效益更好的民用医学研究。但就在这个时期,程天民“不合时宜”地提出了要在防原医学领域加紧进行“复合伤”研究。

  所谓“复合伤”,是指由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引起的两种以上(含)不同的损伤。在平战时多种情况下也会发生“复合伤”。因其发生多、伤情重、救治难而被公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多次参加核试验的经历,让程天民深深意识到“复合伤”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虽然大规模的核战争打不起来,但不能排除未来战争中侵略者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即使在和平时期,核事故、核恐怖等依然可能发生,同样需要进行“复合伤”研究。如果不搞防原医学,或在防原医学、创伤医学中不搞“复合伤”研究,就会在战略上留下缺口,一旦发生战争或突发事件,将会付出巨大代价。

  与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同行在讨论中取得共识后,三医大防原医学教研室不仅没有放弃专业研究,而且齐心协力继续啃“复合伤”这块“硬骨头”。

  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果。继“防原医学”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后,1993年,“复合伤”研究室被评为全军重点实验室,后来又相继发展成为全军“重中之重”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复合伤分室)。数年间,作为国内惟一的主要研究复合伤的单位,他们阐明的复合伤发病机制和救治原则,获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不久前的文献调查表明,国际上放射复合伤的研究论文中,60%来自程天民作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

  壮大队伍:热情与人格魅力照亮年轻人的梦想

  一份事业要获得长期、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吸引大批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投身于此。

  防原医学研究虽然意义重大,但由于这个领域“将来如果转到地方工作发展受限”,按理说,许多年轻人对于选择这一专业应该心存顾虑。可事实上,以程天民为代表的专家对于事业的热情和挚诚,就像巨大的磁铁,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吸引到这份事业中来,使得防原医学队伍不断壮大。程天民的许多学生都说,他们最初的梦想,就是被老师的热情和人格魅力照亮的。

  程天民的学生、因在军事医学研究领域成绩突出而荣立一等功的余争平教授这样描述第一次听程老师讲课时的情景:那一天,程老师手拿一束冬青树枝走上了讲台,仅仅借助树枝,他就把“核爆冲击波的动压、超压与负压杀伤效应”课讲得活灵活现。学生的思路,仿佛也跟着那些树枝在课堂与大漠深处来回穿行。余争平说,正是程老师发自内心的热情感染了他,使他深深爱上了军事医学。

  我国首位防原医学女博士粟永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因爱人出国,孩子幼小,父母多病,加上博士生课题研究困难重重,一度产生了退却的念头。程天民知道后,一方面帮助粟永萍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亲自带着自己当医生的女婿上门给老人治病,令粟永萍感动万分。在成为三医大防原医学学科带头人的今天,粟永萍坦言,没有理由不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否则,既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对不起程院士的一番苦心。

  程天民执教多年,培养学生无数,毕业的研究生中有2人获得国家杰出人才奖励,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2人被评为总后系统科技金星,7人成为博士生导师。

  主动从学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程天民将更多精力放在军事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2006年,他主编出版了246万字的《军事预防医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院长曹佳告诉记者,这本巨著,是程院士在患有严重青光眼的情况下完成的。他每天需要滴四次眼药水才能缓解眼压升高引发的疼痛,但为了这部新型学科教材的尽早问世,除了自己亲自撰写大量文稿外,对其他许多章节,他每天都拿着放大镜进行细致修改,眼睛疼得不行了,他就让人念稿件,“听”审。当我们提出代他完成审稿时,他拒绝了,他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谋划学科发展上,说这些耗时费力的工作,就由他来做。我们知道,他的心愿就是让这份事业发展得更快,为此,他会贡献出全部力量。(赵建伟 刘胜江 熊学莉编辑:王秀真)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