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当量至今仍是核心保密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8: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当量至今仍是核心保密数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0月16日15时,中国在西部地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核武器 幕后

  “核基地金银滩的位置是前苏联专家选的,他们太清楚这个地方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上世纪70年代初把一些核心的科研单位转去四川绵阳的原因。”李耀辉告诉记者。

  为什么选址在这儿?

  基地是1957年专家们踏勘了四川、甘肃、青海三省选点的结果。为什么选在这里?今天的人们只能简

  单地回答考虑了水文、气象、地理、地质和居民分布状况。

  也许从美国当年被称为“中央实验室”的核研制基地的选址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通之处。

  当年“中央实验室”的主任奥本海默在选址时提出一要隔离,二要确保机密,三是运输和水的供应,四是可以在室外做实验的气候条件。此外,地形要像一只碗,周围是山,以利在四周的高处建立围栏和警卫。新

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最终成为基地所在,它看起来就像一只扣起来的碗。

  为何在沙漠找玻璃珠?

  罗布泊中国核武器的试验基地,金银滩中国核研制基地,两个图标就好比中国核事业的双足。

  当本报记者描述四年前在罗布泊途经核试验基地,看到那块沙漠似乎失去了本色,本该金色的沙子上笼罩着一层灰黑色,虽然这块升腾蘑菇云的土地已经沉寂了近二十多年,但在经过的途中仍不免心存敬畏。李耀辉问:“有没有下去找到一些玻璃珠?”

  玻璃珠似乎与沙漠八竿子打不着,“我们第一颗原子弹是放在铁塔上引爆的,距离地面约100米吧,产生的热量把地面的沙子化成玻璃,沙子和玻璃的成分是一样的都是二氧化硅。”李耀辉告诉记者。

  事实上,当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时,人们诧异地发现爆炸把方圆800米内的沙粒烧成了翠绿的玻璃。据说,奥本海默目睹着这一切刹那间涌上心头的是一句印度古诗: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

  足以把沙粒烧成玻璃的温度有多高?据有关资料披露,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1亿华氏度,相当于太阳表面的一万倍。在现场的美国科学家费米估计爆炸产生的冲击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那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产生的当量是多少?

  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的李耀辉学的就是通过核弹此间上爆炸后辐射气体的采集来测量当量的。他告诉记者:“这个数据至今仍然是一个核心保密数据。”

  为何中国的制造速度这么快?

  1967年6月17日,在距首次原子弹试爆两年零八个月之后,中国就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的飞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美国走了7年,苏联走了4年,英国走了将近5年,法国走了8年多,而中国只走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标志着中国的原子能科学家的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当时我们的民主气氛很浓”,李耀辉表示。邓稼先主持的理论部,什么人都可以提方案,画图,都可以说一说,画一画,很多问题都是一起讨论一起解决的。但法国就不行了,都是主持项目的大科学家说了算,当时一个小萝卜头提出了一个方案,但没有人理,最终却发现这个方案是对的。

  这也是我们的氢弹能够比法国早搞出来的一个原因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