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侧记 贡献最突出表现最出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10:06 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7月4日电(刘永华、樊永强、秦光龙)一条被联合国划定的121公里“蓝线”,蜿蜒在地中海东岸的山地间。“蓝线”南北,是被形象地称作中东雷场的地方。 一群来自中国的军人为了和平,远渡重洋来到这里。他们为异国人民修补战争创伤,他们把爱播种在这片经常爆发冲突的土地上,他们与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一道艰难维系着这里的和平。 他们,就是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 生死之间 炮火的硝烟弥漫了天地。 黎以冲突的第18天,战火仍没有停息的迹象。 20岁的中国军人袁波站在营区西北角高高的瞭望哨里,不由得握紧了钢枪。出国之前,他想到了艰苦,想到了危险,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遭遇战火。 4个月前,袁波和战友们来到黎巴嫩,参加联合国在这一地区持续了28年的维和行动。他们的任务是扫雷排爆、工程建筑、设施维护和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这是中东第一支来自中国的维和部队——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 2006年7月12日,黎以冲突爆发。 “营区完全被交战双方的火力覆盖。”29岁的工兵营作战组长唐俊回忆,仅营区周边2500米范围落下的航弹、炮弹就有13500余发。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工兵营营长罗富强果断下达紧急命令:营区人员立即进入掩体,加强警戒值班;外出执行任务的就近避入友军营地,待机返回;节约战备物资,一日三餐改为两餐…… 当地时间7月25日,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希亚姆哨所遭以军炮火袭击,不幸以身殉职; 8月6日,一枚火箭弹落在中国营内,3名官兵受轻伤…… 生死面前,年轻的中国军人展示了他们的英勇无畏。 当时,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中,中国工兵营是唯一一支工兵部队。因此,战火造成的沉重工程援救负担落在了他们的肩上。 抢修道路桥梁,废墟中搜救人员,排除未爆炸弹,进行医疗援助……中国官兵总是在友军和难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 道路被毁,联黎部队后勤保障陷入困境。危急关头,中国官兵主动请战,忍着饥渴高温连续奋战两昼夜,硬是在枪林弹雨中开辟出一条生命线。 战火中,工兵营共排除各类未爆炸弹287枚,填平大小弹坑42个,修复道路160多公里,为上万难民提供了安全之路…… “炸弹在眼前50米处爆炸,气浪把大巴的玻璃全部震碎。”在联黎司令部担任宪兵队分队长的刘稣,多次冒着炮火护送难民撤离。 在一次护送途中遭到轰炸,刘稣立即把5个孩子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紧紧护住。事后,一位外国同事问:“这些孩子会记得你吗?”刘稣淡然一笑:“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我的姓名,但我想他们不会忘记有一个单词叫做China,有一支军队来自中国。” 无数难民循着高高飘扬的中国国旗前来寻求援助。 在修复加纳村通往外村的道路时,一位78岁的老人给忙了一个上午的中国官兵端来了咖啡,并拥抱了挖掘机驾驶员。老人动情地说:“我一生中除了家人,没有再拥抱过任何一个人。今天我拥抱了可亲可爱的中国士兵。” 中国工兵营以其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成为联黎在战争期间作用最明显、贡献最突出、表现最出色的部队,受到了联合国、黎巴嫩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赞誉。 冲突结束后,从掩体里走出的罗富强和3名受伤官兵在联黎司令部那古拉受到了安南的亲切接见。 10月1日,中国工兵营182名官兵被授予了维和勋章。这是他们向祖国献上的最好的生日祝福。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