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俄核军演 > 正文

美俄洲际弹道导弹和相关防御系统(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17:05 中国网

  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12月17日发表声明,下令军方着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预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造成“灾难性破坏”。2003年9月10日美国空军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民兵III型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波多利斯克”号核潜艇2003年9月2日从鄂霍次克海水下试射一枚SS-N-18型潜射弹道导弹。美俄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两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和相关防御系统的现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民兵III型洲际弹道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设计制造费用昂贵、技术非常复杂、保密程度严格,还需要庞大的配套设施,目前仅美、俄、法、中四个国家具有设计和制造能力并装备服役,英国拥有美国提供的最先进潜射分导型洲际弹道导弹。而相应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要求更高,需要涉及到更广泛的范围如综合预警系统、高性能计算中心、部署位置适合的多点发射控制拦截基地,因此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能力发展。目前备受关注的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因为战区弹道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真实目的已经不是用于防御,其实质应该是一种积极的进攻手段和威慑、恐吓手段,尤其是在太空中运行的攻击性定向能或动能武器等天基反导系统,关键时候能直接转化为攻击型太空武器,拥有方可以肆无忌惮地任意打击技术落后国家,助长霸权主义的势头。因此现在多数国家强烈反对研究和部属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

  

一、世界各国主要洲际弹道导弹的现状。

  1、洲际弹道导弹发展历史和种类。

  第一枚洲际导弹于1957年8月21日在苏联诞生,代号为S S-6;也是第一种采用了中央芯级捆绑助推级技术,使导弹射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具有了洲际打击能力。到目前为止,根据导弹的发展技术与过程,有关专家认为洲际导弹发展大约经过了5代:第一代,采用了中央芯级捆绑助推级技术,发动使用煤油和液氧;第二代,开始部署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主要采用常温推进剂和井下发射;第三代,开始部署于20世纪70年代。大多采用固体发动机或常温液体发动机,具有多种突防手段,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具备对多个目标打击能力;第四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都是固体机动式弹道导弹,命中精度提高到百米级,具备了点打击能力;第五代,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研制。导弹无论在突防、制导系统、命中精度都有大的提高,都具有井下和机动等多种发射形式,性能更加优越,作战运用更加方便灵活。世界上共研制近30个型号的洲际导弹;目前正在部署使用的有13个型号2000多枚导弹。现在,世界上共有5个国家拥有洲际导弹,其中由美国向英国提供潜射型洲际弹道导弹,另有10多个国家正在研制洲际导弹或已经具有设计制造的能力。

  洲际弹道导弹可分为陆基和海基两大类,常带有多级发动机,有一个战斗部,采用技术非常复杂的分导技术可拥有多个战斗部,最多达到14个。陆基根据发射手段主要分洲际弹道导弹地下井发射、公路机动发射、铁路机动发射。海基目前主要是依靠弹道核潜艇作为机动发射平台。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动机主要分多级液体推进剂发动机或固体推进剂发动机。目前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或复合制导,可在40分钟内对地球上的任何国家纵深内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进行打击,是战略核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2、美国和俄罗斯的洲际弹道导弹的一些最新型号。


“和平卫士”MX (Peacekeeper)战略弹道导弹

  美国MGM-118A“和平卫士”(MX)战略弹道导弹“和平卫士”MX (Peacekeeper)战略弹道导弹是美国马丁·马利埃塔公司研制的一种大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代号为MGM-118A。“和平卫士”导弹是美国第四代战略弹道弹导弹,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其性能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战略导弹之一。该型导弹采用四级推进方式,前三级为固体燃料推进火箭,第四级(后期推进载具)使用可储式液体燃料自燃推进系统。其制导系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弹载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8.5万次。该导弹射程11100千米,配备MK-21型重返大气层载具,命中精度90米,称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精确的弹头,可以摧毁任何硬目标。弹长21.6米,弹径2.34米,弹头威力50万吨TNT。它投掷重量大,反应迅速,精度高,分导距离达1500千米,即使到21世纪仍是美国陆基战略导弹的主战导弹。在美、俄第二次《削减战略武器谅解协议》中,仍将是美国继续保留下来的陆基战略导弹之一。但根据《莫斯科条约》的规定,美国要削减“和平卫士”导弹所携带的500枚核弹头。美国现役中的50枚“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从2002年10月3日开始正式退出现役。为了提高其生存能力,多采用地下井发射与机动发射相结合的方式。平时导弹穿上整流罩,放在发射架上,定期用一辆运输车实施机动。在机动的沿线上每枚导弹有10-20个地下发射井(都可发射),以便迷惑对方。


“侏儒”战略弹道导弹

  美国“侏儒”战略弹道导弹“侏儒”战略弹道导弹是美国第五代战略弹道导弹。其性能在“和平卫士”导弹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改进,特别是在提高核攻击下生存能力方面更优于“和平卫士”导弹。该导弹体积小,投掷重量轻,弹长16.15米,弹径1.17米,弹头威力巨大,达50万吨TNT,射程12000千米,弹头有先进的突防装置,可自行机动,以避开反弹道导弹的拦截,能精确命中目标。在第一次核打击中主要用于攻击对方导弹发射井等硬军事目标。导弹采用全封闭式加固的机动发射车牵引,这种发射配有锚定器,密封围裙,穿地桩等装置,能承受0.21兆帕超压,使车辆不致被冲击波所颠覆。能在美国西部军事基地12个区域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公路机动发射。美俄第二次《削减战略武器谅解协议》中美国将保留该导弹为陆基战略导弹之一,与“和平卫士”导弹一起成为21世纪美国陆基战略导弹的主战导弹。


“侏儒”战略弹道导弹机动发射车

  美国“三叉戟”II D5型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三叉戟”II D5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和空间系统分部研制生产,1989年开始部署。该导弹为三级固体燃料导弹,弹长13.4米,弹径2.11米,发射重量59吨,射程11 000千米,采用星光惯性制导,命中精度90-120米。携带的分导式多弹头有两种,一种是8个爆炸威力各为10万吨TNT当量的子弹头;另一种是8个爆炸威力各为47.5万吨TNT当量的子弹头。射程远和命中精度高是“三叉戟II”导弹的两个突出优点。

  俄罗斯SS-19导弹SS-19(SS-19 Stiletto ICBM)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第4代战略导弹,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设计,1975年列装部队。它的最大射程达1万千米,起飞重量为105.6吨。SS-19导弹采用地下井热发射方式,有Ⅰ、Ⅱ、Ⅲ三种型号。Ⅰ型为分导式弹头,可以装载4-6个核弹头,每个弹头为22万吨当量。Ⅱ型为单一的大弹头,500万吨当量。Ⅲ型为分导式多弹头,可以装载6个核弹头,每个弹头为55万吨当量。SS-19导弹共计生产了360枚,现有140枚实战部署,都是Ⅲ型的。同最新型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相比,SS-19的打击能力更强。它的有效负载达到4.3吨,而“白杨”-M只有1吨。SS-19具有更高的突破他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据悉,乌克兰与俄罗斯1995年签署了一项政府间协议,根据协议,乌克兰仓库中的30枚SS-19战略导弹被俄罗斯全部买下。

  俄罗斯SS-N-20导弹SS-N-20(SS-N-20 Sturgeon SLBM)潜基弹道导弹是俄罗斯潜对地三级固体远程弹道导弹,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属第四代潜射弹道导弹核武器。SS-N-20最大射程8300千米,弹头为6-9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20万吨TNT,命中精度550-556米,弹长15米,弹径2.2米,全重约60吨,动力装置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制导方式为星光惯性制导,发射方式为核潜艇水下发射。SS-N-20导弹的射程和命中精度较SS-N-18有较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多弹头分导,但导弹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还比较低,仅适合用于打击各类软目标。


火车机动的SS-24战略弹道导弹

  俄罗斯SS-24战略弹道导弹SS-24(SS-24 Scalpel ICBM)是原苏联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用以取代SS-11、SS-17导弹,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1985年初具备作战能力。该导弹在尺寸上相似于美国“和平保卫者”导弹。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200米,弹长21米,弹径2.35米,弹头威力35万吨TNT。SS-24开始部署在井下,二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部分改在铁路发射车上实施机动发射。SS-24是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可携带10枚10万吨级的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子弹头。SS-24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弹头威力大,可机动发射,还可以逃避对方探测监视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打击硬目标的战略核武器。但在《俄美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的框架下,俄罗斯正在开始进行部分SS-24铁路作战导弹系统和发射井作战导弹系统发射装置和弹头的销毁工作。


SS-27型“白杨-M”战略弹道导弹

  俄罗斯SS-27型“白杨-M”导弹SS-27(SS-27 Topol-M ICBM)是俄军洲际弹道导弹的中流砥柱,号称是世界最先进、无任何兵器能够拦截的洲际弹道导弹。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于1994年12月首次试射成功,2002年6月,俄罗斯宣布,新一代携带多枚分导弹头“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将于2004年装备部队。白杨-M导弹装有精确的引导和控制系统,使导弹可以不受电磁脉冲的干扰。采用大推力速燃发动机和空间小动量火箭技术,缩短导弹助推段工作时间,使导弹发动机在大气层内实现关机,从而降低导弹起飞时的红外特征,还具备助推段快速助推和机动助推的能力。采用机动变轨技术、机动滑翔技术,多次改变飞行弹道,其末段呈“M”形,使反导系统难以发现和跟踪目标,被拦截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目前,俄战略军共有两个各配备10枚“白杨-M”导弹的战斗团处于战斗值班状态。“白杨-M”导弹射程在10 000公里以上,俄军计划从2000年起每年部署35~45枚这种新型导弹,到2005年,俄战略火箭军将至少拥有160枚“白杨-M”导弹,同时还将继续研制可使用潜艇和机动发射装置发射的“白杨-M”导弹,进一步增强其生存能力和机动打击能力。

  

二、美、俄两国主要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状况。

  1、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历史。

  反弹道导弹系统是指“用以拦截在飞行轨道上的战略性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系统”,包括反弹道导弹截击导弹、反弹道导弹发射器和反弹道导弹雷达。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并部署了第二代战略弹道导弹,美苏双方都拥有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因而双方开始重视并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尤其是美国这个二次大战中本土从未受到战火洗劫的安全绿洲,第一次感到了本土可能遭别国攻击尤其是核攻击危险可能。

  美俄两国最早都采取了“以核抗核”的反导策略。在已经服役的主要防御飞机的高空地对空导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将弹头改为核弹头。美国于1962年研制了在“奈基Ⅱ”高空地空导弹系统基础上的改进型“奈基Ⅲ”(改为核弹头);原苏联于1963年研制了在地空导弹SA-2基础上改进的SA-5。以后双方改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1967年美国建立“哨兵”系统,1969年稍加改进更名为“卫兵”系统。原苏联1957年开始研制,1964年开始部署于莫斯科防区、全世界第一个具有实战反导能力的反导武器系统“橡皮套鞋”。

  60年代末,美苏都意识到不管双方如何努力发展反导防御武器都不能保证在大规模核攻击下各自的安全,出于互相限制的目的,1972年5月26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其中规定每方只能建造两个反导发射场,每个发射场不能超过100枚导弹,并且只能部署在首都或洲际导弹基地附近。同时不得研制和发展海基、空基、天基或机动陆基的反导防御系统或组成部分,禁止使普通的防空系统具有拦截战略导弹的能力,也不允许更新或替换反导防御系统或其组成部分以及向其他国家转让受条约限制的反导防御系统或组成部分,更不允许在本国领土以外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美国出于更加务实地考虑,把资金人力投向研制更行之有效的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并更加强调预研,反而取消了“卫兵”反导系统。双方相安无事并蓄劲待发。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电视上公开做了题为“战略防御倡议”的广播讲话,随后被广泛称为“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的基本内容是:要在200~1000千米高空建立一个以太空定向能武器为主、以动能武器为辅、空间武器与地基武器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使美国国土免受原苏联核导弹的袭击。从80年代中期,美苏在研制部署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也进行了战区导弹防御的研究试验,其重点是把现有地空导弹加以试验改进。前苏联发展了由100枚具有双层拦截能力的导弹组成的、性能更好的ABM-X-3反导系统,美国自称只是技术投入并没有实际大规模部署新反导系统。

  90年代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一系列重大事情,美国的冷战对手消失。1991、1992年布什政府对“星球大战”计划做了重大调整,提出了“对付有限打击的全球防御系统”,该系统包括战区导弹防御、国家导弹防御和全球导弹防御,仍未放弃最终建立天基部署的、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全球防御体系的目标。1993年5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结束历时10年的“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了新的主要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战术弹道导弹威胁的导弹防御计划。在1999年3月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法案。一九九九年十月二日,美国进行了首次导弹拦截技术试验。乔治·W·布什(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决意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宣称要建立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全球的拦截系统。所谓多层次,指该系统包括助推段、中段和末段三层防御;所谓全方位,指该系统实行陆基、海基、空基、天基拦截相结合的全方位拦截。并在2001年12月13日宣布退出1972年美苏之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2、美国国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BMD)的技术内容以及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现状。

  1993年后,美国制定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英文简称BMD。该计划规定;对于射程超过3000公里以上,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都列入“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英文简称NMD。对于射程在3000公里以下,对美国海外战区驻军、驻地和军事设施造成威胁的近程、中程或中远程导禅,一律划归“战区导弹防御计划”,英文简称TMD。按照设想和规划,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由拦截导弹、雷达、空基传感器、改进型预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和通信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将形成一个囊括太空、陆地和海洋的“天网”,对有可能袭击美国的战略弹道导弹实施全过程、多层次的拦截,从而保证美国的“绝对安全”。

  2003年12月17日,布什政府宣布,将部署由少量陆基和海基拦截弹构成的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到2004年投入使用,以此作为日后进一步扩大该系统的起点。按照原定计划,到2005财年加以部署,形成对付中程弹道导弹威胁的有限防御能力,到2008~2010财年,形成对付中段上升阶段的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碰撞杀伤能力。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陆基系统示意图

  美国目前正在研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陆基采用有“大气层外动能杀伤拦截器”(EKV)的地基拦截弹。该拦截弹主要由助推火箭和作为拦截弹头的EKV两大部分组成。关键技术体现在EKV上,它是一种灵巧的、非核的、靠直接碰撞杀伤的拦截器。EKV上安装有红外寻的头、数据处理制导系统、变轨推进系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地基拦截弹从发射并发射后,助推器将拦截器EKV推进到实现拦截的阵位。在来袭弹道导弹高速飞行的弹道中段,拦截器EKV将同助推器分离,利用自身的推进系统,以高速度冲向敌方导弹,以巨大的动能撞击来袭弹头,将其摧毁。据报道,轨道科学公司宣布为美导弹防御局陆基中段防御(GMD)系统研制的导弹防御拦截器助推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用来推动雷声公司的外大气层杀伤拦截器通过碰撞摧毁来袭弹头。根据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的初步分析,轨道公司确信本次试验的预期目的已经全部达到。试验目的包括:演示火箭发射井的发射性能;检验火箭的设计和飞行特性;确认导航、控制和推进系统的性能。轨道公司的GMD助推火箭是三级火箭系统,它的很多部件来自轨道公司的“飞马”火箭、“金牛”火箭和“弥诺陶洛斯”火箭。自1999年10月以来,美国已先后进行了8次陆基系统的导弹拦截试验,其中5次成功,3次失败。因发射拦截导弹的新型助推火箭开发落后于原定进程,美国取消了原定于2003年上半年的两次拦截试验,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海基中段反导系统通过对宙斯盾级驱逐舰舰载反导系统改造来实现。美国媒体对建立海基反导系统广泛支持。远离美国本土的海基反导系统其优点在于可以四处移动,灵活机动。在热点和敏感地区预先部署,提高防范能力。在危机地区突击部署后,即实现前沿设防完成层层拦截,有利于进行最有效的助推段拦截。一方面能保护危险范围的自身和盟友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能免除拦截核弹头、生化弹头的爆炸引起的“地面效应”,因为地基反导系统常常会给附近居民带来精神恐慌。另外,为其它海基反导系统或本土地基反导系统再拦截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布什政府的海基中段防御计划,重点在于发展海基的应急能力,拦截处于上升段和中段的导弹。海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包括雷达和拦截弹。舰载X波段雷达由波音公司承造,海基拦截弹主要依靠改进提升“标准-3”型舰载导弹能力来实现。三级“标准-3”型舰对空导弹既可拦截中短程导弹,也可拦截远程导弹,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舰对空导弹之一,有能力实施外大气层高度的防御。分为三级火箭推动,由第一级启动从“宙斯盾”军舰上垂直发射升空后,第二级推动飞出大气层;第三级的固体火箭采用双脉冲工作方式,完成抛掉导弹头锥和动能拦截弹导引头校准后分离,动能弹头立即用红外感应、跟踪、识别目标,确定瞄准点;在制导系统的控制下,自行接近目标,最后通过直接碰撞拦截并摧毁目标。最近海基反导进展中,美国海军“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2003年6月18日发射的一枚“标准-3”型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未能击中模拟弹头。这是美军使用“宙斯盾”系统拦截短程导弹的四次试射中的首次失败。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天基反导系统,从一提出就遭到全世界普遍反对。但从“星球大战”计划提出到现在,美国一直没有间断研究。但小布什政府把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对研究经费有所削减。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决定暂时搁置天基助推段动能拦截(KE BPI)计划。KE BPI的目标在于发展和试验一种有能力摧毁助推/上升段弹道导弹的动能导弹,这种动能导弹也可以摧毁处于其它飞行段的弹道导弹。美国计划在2004财年另外实施2~4个新的激光技术发展项目,它们是“天基激光器”(SBL)的小型化,并用作其后继型。美国导弹防御局已经计划实施的激光技术发展项目有6个,在经费削减后,“天基激光器”转变为一个综合飞行试验技术项目(SBL-IFX),将在2012年进行天基发射激光攻击助推段的弹道导弹试验。现在增加的新计划旨在开发用于未来“天基激光器”的高能激光器技术,以及包括跟踪、武器制导和成像的低能激光器与有关组件技术。

  3、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现状。

  相对于美国,俄罗斯同样对反导防御系统保持同样重视,而且从前苏联继承了庞大的、性能先进的技术实力和相关设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3年10月4日航天兵节上强调,俄罗斯航天兵在提高国家防御能力和维护俄在太空的国家利益方面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一天俄航天兵司令佩尔米诺夫在向媒体发表谈话时说,随着部署在白俄罗斯的“伏尔加”导弹预警雷达站投入战斗值勤,俄导弹预警系统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全方位防御圈”。


前苏联ABM-X-3反导系统(后面为“顿河”-2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目前,俄军在陆基洲际导弹方面已经具备很强的实力,在俄军空天防御体系的编成内将包括反导系统、国土防空体系和队属防空体系。其中太空兵编成内的导弹-太空防御集团军将起重要作用。该集团军所属的导弹袭击预警师拥有可探测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发射情况的卫星9颗、照相侦察卫星两颗、电子侦察卫星11颗,并拥有包括地面雷达枢纽网和莫斯科反导系统远程探测雷达。地面雷达枢纽网、超地平线视距探测雷达站和远程早期预警雷达站组成地面监视系统,其使命是获取和及时向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等指挥机构传送导弹袭击预警的信息。地面监视系统中的“窗口”光电系统能捕捉到在4万米高空轨道飞行的目标,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预测到其飞行轨迹和目的地。该集团军所属的导弹防御师专门负责莫斯科地区的反导作战。该集团军的另一个师-太空监视与防御师拥有雷达、光电器材、光学器材和无线电技术器材,可观察近地轨道和高空轨道的航天目标,及时发现近地轨道太空情况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普希金诺的庞大的“顿河”-2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代号Don-2NP,外观呈塔尖状,每个侧面将近152.4米长、36.6米高,工作在厘米波段,覆盖范围为360度,其距离精度约为200米,角度和方位精度为0.02~0.04度,可对大气层外和大气层的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它能搜寻并锁定1500公里范围内的敌方目标,为反导系统指示目标,引导反导导弹攻击来袭之敌,还能发出错误的信号干扰敌方飞机或导弹的飞行。

  

三、世界各国一直长期关注洲际弹道导弹和相应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发展,美国战区弹道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弹道防御系统(NMD)一直长期引来许多国家强烈谴责。

  在洲际弹道导弹发展上,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等国纷纷宣布无核化并销毁、转让和出售了现存的洲际弹道导弹和各种发射装置及设施,世界局势一度呈现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印度等国不顾一切的强行加入有核国家,并不遗余力的研制发展弹道导弹,并谋求研制洲际弹道导弹,世界局势产生新的混乱。在洲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方面,因为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具有毁灭打击能力,美国和前苏联1972年5月26日在莫斯科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被国际社会进一步重视和发展,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五十四届联大通过了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联合提出的关于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反弹道导弹条约》被视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目前有32个裁军和核不扩散的国际条约与这一条约挂钩。但美国政府在2001年12月13日宣布退出1972年美苏之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势必造成严重影响,首先是会更加刺激一些国家发展核武器,尤其是发展运载工具洲际弹道导弹的势头;其次是现在的有核国家为了保持对美国的军事平衡或相互威慑的需要,将加大对更先进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提高服役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美国发展天基导弹防御系统把局势引入更加危险的边缘,世界范围的小规模军备竞赛可能也已经由此引发。(铭瑞整理)

  相关专题:俄核军演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