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平衡:关注台“空军”四代战机研发(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2月05日 10:07 华夏经纬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考虑到未来几年两岸空中军事平衡可能被打破,这种安全恐慌上的死循环,使得台军必须不断向外寻求性能更强的、新一代武器装备的来源。由于IDF战机至今已经服役10年,2010年将面临退役的压力,因此台军方官员近日表示,发展第四代战机必须早做决定。台军认为,虽然现在正是台军新一代战机的战力“巅峰”,但如果台军方现在不早做规划,那么2010年台空军战力出现空隙的“往事”可能会再出现。 对于下一代战机,台军显然只有三种选择,要么是向外购买具有隐形能力的战机,要么提升现在战机的航电与武器就可以达到这些先进战机相近的性能,再有就是自行研制全新的下一代战机。从内心里台军非常希望将来采购美国正研发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再加之台军目前使用的F-16战机也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采购系出“同门”的JSF “联合攻击战斗机”对台空军自有其便利。但是,即使是最亲密的“老大哥”也不会把自己最先进的武器卖给小兄弟,台军也深知这一点,一方面四方游说想“削尖脑袋”挤进JSF的研发计划,但同时又不能“一条腿走路”,以防备外购不能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自强”。台军认为,相对于外购的F-16和幻影2000,IDF经国号战机研发产制全由“国人”主导,所以有充分能力对它进一步修改和武器系统整合,而不须获得别国同意和原厂协助或另花高价。所以在IDF基础上研制新型“联合反制载台”,即推出“修改版”的IDF,再搭配台中科院的反制武器,仍不失为防卫台澎金马的重要途径。
今年1月23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邀请台湾加入美国新一代战机“JSF”(联合打击战机Joint Striker Fighter)的资讯分享行列,成为美军新一代垂直起降战机JSF的伙伴。但是这种“伙伴关系”却并不是台湾所希望的“生产伙伴”,而是一种“安全合作伙伴”,即有权共同出席会议、获得相关资讯等。如此以来,一方面可确保未来拥有替代机种,同时还可能具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若干盟国的同等利益。 众所周知,JSF是美军为满足21世纪的作战环境而设计的一种多用途作战飞机。根据美军方的设计要求,JSF将发展成一机三型,即空军型、海军舰载机型和海军陆战队用的短距/垂直起降型。其中,美国空军将用JSF充当多用途战斗机(以对地攻击为主),以取代现役的F-16及A-10,并在未来作战中与F-22高低搭配;美国海军将用JSF配合F-18E/F执行任务;美国海军陆战队则计划用JSF取代目前服役的AV-8B和F/A-18。台军认为,未来一旦台湾的机场遭导弹摧毁,台军军机必须在高速公路上降落,因此具有隐形、垂直起降和远距离多目标精确交战能力的新一代战机JSF是最佳选择。而该型战机可预见将有数量大且成本低的优势,与其像过去等到国外研发完成再买,不如早日加入研发计划。这样这种新型战机2008年交美军使用,台军则可望在2015年前得到性能稍次的同类战机,从而可使台空军直接对大陆纵深实施更为有效的战略精确轰炸。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台湾参加这个俱乐部也不可能一分钱不花,第一步就需要交纳“入伙费”7500万美元。虽然价格不菲,但对于“求机若渴”的台军来说,却认为这笔钱花得“绝对值得”。
在积极谋求外购的同时,台军也在积极研发“自己的”下一代战机。为避免新型战机研发风险和超出财政负担的大量投资,台军决定以“经国号战机衍生型研发计划”为主轴,从2001年开始分7年执行此研发计划。既然现有战机的改良就能使性能接近下一代战机,那为什么还要发展新的战机呢?与其购买昂贵、航程超长的第四代战机倒不如开发防空能力强的轻型新一代战机,即适合台湾防空的下一代的“轻型防御战机”呢? 以IDF为蓝本研改的“联合反制载台”是在不必大动手术的前提下,准备将IDF“升级”为隐形战机,以便战机可以飞近大陆进行“境外决战”,此项“经国号”战机衍生机型研发计划代号“庐山”。从2000年开始,台“行政院”拨给汉翔公司70亿元新台币改良“经国号”战机,分7年进行台空军“联合反制载台”研发计划,即在7年内研制和试飞两架新IDF C/D战机,并改进和试飞两架现有IDF A/B型飞机。全部计划将于2006年前完成。整个提升计划包括将经国号现有的TFE—1042发动机的推力提升至1.2万磅、机身的隐型涂装、射控系统与侦搜系统的加强。台军希望能够在不更改战机大小的情况下改良航空电子装备,同时结构强度、计算机软件、携载油量做适当的性能提升和增加,特别是加强对地攻击能力,以使其成为全方位、全天候任务的“准第四代战斗机”。今年是提升IDF战机性能计划执行的第二期。 在2001年台“国防部”583亿3千9百39万6千元的机密预算部分中,让IDF经国号战机执行“境外决战”的隐形软件研发与作战系统提升的“庐山计划”,是近年来台军队计划转变最大的一项。一直被台空军当成“小媳妇”,且一再遭到打压的IDF战机,终于获得了台军方的肯定,即将一肩扛起“境外决战”的重责大任。“升级”后的IDF的主要任务是攻击雷达站、指挥控制中心、机场跑道、油库、弹药库、登陆船团集结区等重要军事设施。 新研制的IDF战机将增加载油量,以使航程增加20%-30%;同时将航电系统提升到F-16C/D的水准,在增强制空以及对地攻击能力之外。同时“剑二”中程导弹将可从滑轨发射,挂弹数从2枚增加到最多8枚。“翔升计划”主要是让“经国号”战机分担或独立执行美F-16战机对地攻击任务,不仅加强射控系统的处理能力,而且由科院自行研发一系列对地攻击武器,包括破坏机场跑道的子母弹、燃烧弹、反辐射导弹,让“经国号”能飞到大陆进行“境外作战”。改良计划还要求“经国号”可以短距起降、提升雷达抗干扰能力、整合卫星定位到原有的惯性导航系统、地貌追踪飞行等。从IDF未来的武器配备来看,台空军期望IDF将不只是分担F-16的任务而已,甚至将能独立拥有完整对地打击能力,以达“境外作战”目的。
台军将IDF提升为“联合反制载台”,主要改进重点在于“新版”IDF可挂载多种对地攻击“利器”。今年5月,一向被台空军定位为中、低空防御作战的3架IDF战斗机进驻佳山基地,强化对地攻击能力。除挂载小弹投掷器陆续模拟挂载传统炸弹、子母弹、激光制导炸弹和AGM-65“小牛”导弹等各项战术武器,同时还在“幻影2000”、“F-16”的掩护下,联合实施对海、对地攻击训练。除训练对地攻击能力外,还曾试挂过“雄风2号”空射型反舰导弹,具备一定的制海能力。 “新版”IDF可挂载的新型对地攻击武器主要包括: 1、“小牛”空对地导弹。该导弹由美国休斯及雷神公司生产,弹身长2.49公尺,重量视需要而不同,从200公斤至300公斤不等,射程约27公里、每枚造价18万美元。“小牛”空对地导弹的弹头,可以使用“延时引信”,还可装置300磅穿甲弹头,故可用于攻击防护坚固的大型目标,例如防空设施、船舰、地面运输设备、油库等。相对台湾空军目前已拥有的AGM-65B型导弹,新的G型导弹射程较远,还可以提高F-16战机的存活率,使战机能够抵抗两栖攻击。 2、“万箭计划”子母弹。被称为“万箭计划”的新式武器,是一种空射中程遥控散撒武器系统,其外形即类似小型巡航导弹。它是将原先没有推进能力的传统子母弹,提升为涡轮引擎推动,射程如同一架小型无人轰炸机,可自行导引飞行至目标上空,再将子母弹散撒出来。这种空射型中程遥攻散撒武器系统,可让“经国号”战机低空逼近目标,并在很远距离外抛投,自己不必暴露于对方防空火力笼罩之下。 3、台湾空射战斧———机载巡航导弹“雄风——2 D”。台军在秘密研发“台湾战斧”——“雄风-2E”型攻陆巡航导弹的同时,它的“孪生兄弟”即由飞机挂载自空中发射的“雄风-2D”型,也列在“雄升计划”项下。由于美方不可能让“雄风—2D”空射巡航导弹与F-16战机系统整合,所以台“国防部”编列预算,以IDF经国号战机作为“雄风—2D”的发射载具,计划2005年装备IDF。
台军某些高层官员认为,战机本身只是个载台,装上不同的装置就会有不同的功能,经国号战机延伸发挥性能还有很大的空间。那么战机的性能提升真的是像这位官员所说的像拼积木一样简单吗? IDF的3个英文缩写字母,原意I是代表“Indigenous”,意思是“国产的”,显示台湾当时受到国际的政治影响,无法从军品的采购途径获得必要的防卫武器。D是代表“Defense”,意即“防卫”,也就是IDF的设计重点,以于发展空中的防卫拦截性能,而不是对地攻击能力。至于F,则是“Fighter”的缩写,亦即大家都很熟悉的“战斗机”。 但几年前,台湾军界就把IDF戏称为“I Don't Fly”,意为“我不能飞” ,也“不能战”(I don’t fight!)。1995年,李登辉承认:IDF“经国号”性能和生产上均有问题,要减少装备数量。这无疑等于宣告了台湾“研制”组装IDF战斗机的失败。 IDF名为“自产”,实则拼装。台湾本身缺乏研制飞机的财力、设备、人员和经验,也没有生产飞机的工业基础和研制飞机所必需的关键性设备,因此IDF战斗机根本不能算是台湾研制的飞机,只能算是用美国零部件组装的飞机,而且组装的还是二流飞机。与F-16和幻影2000-5相比,IDF的载弹量是最少的,只有4吨,而且最大问题是设计超重,导致战机性能达不到原来的最低要求。该机没有解决的毛病很多,本不能装备部队,现在却一边修改补救,一边装备了台湾空军,这对飞行员是个严酷的考验。该战机速度最大只有1.7倍音速,大概是目前世界新装备的战斗机中最慢的一种。老实说,该战机连给SU-27当对手的资格都没有,台军就是在这样一个底子上修修补补,“联合反制载台”即使名字再新再吓人,又有何用?
虽然IDF一直是台湾“自强”的典范,并一再宣称其“事故率”最低,“妥善率”最高。而且台军还曾经毫不脸红地宣称,IDF战机的性能优于米格-29和苏-27。然而IDF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在试飞时摔死了试飞官,刚装备台湾空军就又摔了机。细细统计起来,IDF自1992年开始装备部队至今,已发生了6次事故。可见其设计粗糙,隐患多多,连正常飞行安全都不能保证,种种表现无疑是往自己脸上煽耳瓜子。 今年9月27日中午,台空军三架IDF正在澎湖花屿外海上空例行训练,突然,一架编号为1625的IDF“经国号”战机,一头裁进汪洋大海。两名飞行员被弹出座舱,幸得福建省渔民及时赶到,才免于葬身鱼腹。5个月前的4月29日,一架IDF在南投鱼池乡坠毁,失事原因与这次完全相同,都为发动机故障。由此,台湾空军下令对仅存的124架IDF全面停飞检查。台军方与汉翔公司最近完成的《失事调查报告》中指出,这两架战机都是在执行困难课目中,进入“离控、倒飞重失速”导致飞机失事。初步判断与战机系统设计不良有关,在飞行员进入困难飞行课目时引发重失速。台空军与汉翔公司都坦承,经国号在研发飞测阶段,没有对双座机在机翼挂载油箱进行过重失速的测试,以致未能发现系统设计不良。其实连汉翔公司的设计人员也指出,此一汉翔称作“衍生机”的计划,的确存有推力不足的问题。台空军之所以要坚持将其命名为“联合反制载台”,而不是“战斗机”,是因为台空军本身也对此改进计划也心存疑虑,不愿负有此型战机的采购义务。(子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