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谈判-访朝鲜停战谈判中方联络官柴成文将军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7月27日 11:32 新华网 | ||||
现年86岁高龄的柴成文,曾是朝鲜停战谈判的中方联络官。对于那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他记忆犹新: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朝两国军队并肩作战,到1951年初夏,经过五次大的战役,“联合国军”损兵折将23万多人,从鸭绿江边败退到三八线。美国统治集团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国会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公众也对当局不满,它的主要盟国则担心美军深陷朝鲜而削弱在 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提出停战谈判的请求。出于和平考虑,我国政府接受了美国政府的提议。柴成文回忆说,第一次谈判是1951年7月10日上午,地点是位于三八线上中朝控制区内的开城来凤庄,一张铺着绿色台呢的长方形条桌东西摆放在谈判大厅里,桌北面坐着中朝方代表,南面是对方的代表。战场上打红了眼,进入谈判会场,双方仍保持着高度警惕。会谈的气氛很紧张。 1951年8月19日,中朝方面军事警察9人巡逻行至板门店西面的中立区松谷里附近,突然遭到李承晚军的袭击,志愿军排长姚庆祥当场中弹牺牲。这个震惊朝鲜半岛的枪杀事件,是对方为阻碍和平而制造的典型事件之一。谈判因美方的蓄意破坏而中断。 柴成文说,对参加谈判的人来说,尽管都知道这是一次十分艰难的谈判,但谁也没想到竟会一谈就是747天。 是什么原因使停战谈判拖了这么长的时间? 柴成文一语中的:“主要是美国没有诚意!美国对于这样的谈判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打败时想谈,谈判得不到便宜时又想打。” 1951年8至9月份,中朝军队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在战场上遭到惨败的美方不得不再次想在谈判桌上找出路。于是,1951年10月25日,中断了63天的谈判重新恢复,地点选择在板门店。 板门店位于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中间,谈判室就建在军事分界线上,谈判桌的中线即为军事分界线,双方谈判代表从各自的门进出,坐在各自的一方椅子上而不越分界线,这是世界史上没有先例的特殊谈判方式。 柴成文说,谈判中最艰难的地方是军事分界线的划分。早在开城会议上,中朝方就提出了一个原则性建议:即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后退5公里建立非军事区,脱离接触。三八线是朝鲜战争爆发前南北两方原有的军事分界线,这已经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公认。但在谈判桌前,美方却拒绝中朝方的主张。他们提出“海空优势论”,即他们在海空中保持的优势在划定军事分界线时要得到补尝。根据这个“方案”,他们不动一枪、不伤亡一人就可以获得中朝方控制区的1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个无理的要求,自然遭到中朝方的强烈反对。为此,中朝方与美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柴成文回忆到这里,向记者讲述了在谈判过程中发生的几件事。一次,双方代表团成员在讨论中朝方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时,美方首席代表乔埃拒不发言,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代表静静地坐着,一直僵持了132分钟。还有一段时间,美代表在谈判中采取“到会即提休会”的战术,最短的一次会25秒钟即宣布结束。这些,都创造了谈判史上的纪录。 柴成文回忆说,中朝方代表原以为战俘问题不会是争论的焦点,能很快得到解决,可出乎意料,战俘问题最终成了争论最为激烈、拖延时间最长的一个问题,前后达一年半之久。 战俘问题,《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国际公约》规定:“战争结束,战俘应毫不迟延地释放并遣返。” 根据这个规定,中朝方坚持的原则是停战协定签字后,双方所有的战俘应全部迅速释放与遣返。由于中朝方拥有对方战俘共计只有11551人,而对方拥有中朝方战俘达13万多人。美国在其它方面未得到好处,便想在战俘身上大做文章,坚持“一对一”交换。后在中朝方的斗争下,美方又紧紧捏着“自愿遣返”这张“牌”不放,以便扣押中朝方战俘。 1953年7月13日,中朝军队发动了强大的金城反击战役,狠狠地打击了敌人。“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认识到,如果再拖延停战谈判,对美方来说,损失将会更加惨重。因此,在金城反击战役结束不久,美方谈判首席代表奉克拉克的命令,要求尽快与中朝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3年7月27日10时,中朝方首席代表南日和“联合国军”首席代表哈里逊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当天下午,彭德怀、金日成、克拉克也分别在协定上签了字。 签字后的克拉克将军面对记者的采访,沮丧地说:“我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马晓春张彦中吴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