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骁]9月1日,著名导演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在中国正式上映。5天拿下2.23亿票房。
诺兰拍摄电影技法独特,有着大量优秀的作品,也在国内有着一众粉丝。《敦刻尔克》上映以来也基本获得好评。该片在豆瓣上获得了8.6分的好成绩。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且思想活跃自由的社会,老百姓对每一件事情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有一些人很喜欢《敦刻尔克》,自然也有一些人很不喜欢《敦刻尔克》。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网民就呼吁抵制《敦刻尔克》。
本以为这只是中国网络社会中的小小交锋,想不到却被英国媒体发现了新闻点,一口大锅又给扣到了全体中国人的头上。
当地时间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题为《一场不符合中国价值观的撤退:敦刻尔克在中国遭炮轰》的报道。
报道称,这部电影被抵制的原因是没有刻画中国人,而且还歌颂了英军将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指挥官,被英国人民视为英雄。但是他也曾造成中国军人的死亡。
文章回顾历史写道,在二战期间,日本侵华,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从首都南京迁往重庆,领导抗战。蒋介石曾说过此举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文章引用中国《新周刊》的评论,硬将《敦刻尔克》和此前大红大紫的《战狼2》进行了对比。他们把《敦刻尔克》不会取得好票房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人不会欣赏。
文章称《战狼2》表现的是完全的胜利,而敦刻尔克则是一场大逃亡,不符合传统中国价值观。
同时文章还将《战狼2》的上映和中国的强军目标生拉硬扯到一起,称这是中国在向世界喊话的行为。并且把中国在南海和中印边境维护领土主权的正义之举形容为炫耀武力。
之后文章开始谈论历史,为亚历山大将军辩护。
文章称亚历山大是敦刻尔克中的关键人物,并且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42年,他曾经从参与率领中美英部队从缅甸撤入印度的行动,在行动中导致大量中国士兵阵亡。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Rana Mitter在接受《电讯报》采访时说,中国人不应该总是记着谁害死了谁,而应该记住是英美和中国并肩作战,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说:“英美中盟军在缅甸共同击败了日本人。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应该记住这个被遗忘的联盟。”
文章结尾,拉出了一个中国人来最后把中国人的审美黑了一遍。《电讯报》引用影评人谭飞的话说,把《敦刻尔克》和《战狼2》做对比是愚蠢的想法。《敦刻尔克》不会取得票房胜利的原因是中国人看战争片就喜欢打打杀杀的血腥场面。
这篇文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把不了解中国的英国网民的反华心理给调动起来了。本文有11条评论,一边倒批评中国人心胸狭隘。
从部分中国民众抵制《敦刻尔克》可以一路上升到全部中国人喜欢打打杀杀,《电讯报》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能力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