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这里曾经成功研制了我国多种重要的导弹型号。
二十多年前,也正是在这里,刘永才被任命为陆基巡航导弹的总设计师,并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到底有多牛?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第一次大规模使用。
战争期间,美军一共向伊拉克军队发射了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准确摧毁了伊拉克军队的指挥控制机构和防空阵地。

其实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比弹道导弹慢不少,射程也不如远程弹道导弹或者洲际导弹,但是,巡航导弹还是有很多弹道导弹无法比拟的优势。
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且可以超低空飞行;因为没有固定弹道,巡航导弹很难被发现和拦截。不仅如此,巡航导弹还适合多种发射平台,既能在地面、水面发射,又能从空中、水下发射。

这么多的优势,巡航导弹已经成为了世界军事强国中不可或缺的战略和战术武器。

巡航导弹这么厉害,出于我国的国防安全,我们当然也要造。
任务交到了刘永才和团队手上。但相对以前刘永才曾经参与过的导弹型号,巡航导弹的研制难度实在太大了。

巡航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研制发动机的时候,面对极其有限的外文参考资料,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科研人员,甚至捧起词典从语言开始学起。


巡航导弹发射试验的日子,就要到了!
发射,失败了
2001年冬天,装满了精密的试验设备的专列离开北京,奔向数千公里外的大漠靶场。这趟专列,也承载了整个巡航团队十年的付出与期待。

第二枚试验弹发射出去不久,就开始急速下坠,并在距离发射阵地不远的地方坠毁爆炸。
发射,失败了。
所有的压力,所有的质疑,那段时间,刘永才和整个巡航团队承受了太多。

从那次失利开始,刘永才和巡航团队基本没有了周末,春节也只休息了两天。很长一段时间,寻找事故原因以及潜在风险,就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研制巡航导弹之前,刘永才曾参与研制了另外一种重要的导弹型号。由于常年出差和不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积劳成疾,他的胃部因此被切除了三分之二。

中国,竟然做到了
两年的调试,刘永才和团队不仅找到了此前失利的原因,还排除了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隐患。
2003年,搭载着科研人员和试验设备的专列再次启程,并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离开北京,奔向靶场。
就在发射试验的前一个小时,刘永才和团队成员们还在确认着一个个细节,以防任何一个小的纰漏酿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早上8点,指挥大厅传出了指令:“10、9、8、7、6、5、4、3、2、1,点火!”

巡航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呼啸着飞出了发射筒。
遥测跟踪正常……飞行正常……
两个多小时后,大厅里传出了激动又果断的声音:成功!

试验成功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刘永才带领巡航团队,相继完成了巡航导弹从定型到装备的过程。中国也正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巡航导弹的国家。

西方媒体惊呼:中国,竟然做到了!
巡航导弹的研制任务圆满完成后,刘永才曾经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心中的万千思绪:
霹雳神剑,刺破苍穹;
酸甜苦辣,遍历其中;
威震四海,一代枭雄;
保卫边疆,必建奇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