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杨贝,现任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一营战士。回想起2009年他刚报名参军入伍,满怀激情来到军营中。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落差”,部队的正规化管理和严明的纪律,让他感到很不适应,并且对自己要求也是得过且过。
在新兵营结业考核时,取得手榴弹投远36米的成绩,其他各项成绩也处于中游水平,甚至感到些许小“庆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下连以后,他依然保持着“一尘不变”的风格。当年底,连队推荐教导队集训人员时,班长强烈推荐他,理由是:“这块‘生铁’欠的就是加钢淬火!”
就这样,杨贝被班长“逼着”来到教导队。周围高手如云,原本中游水平的他,一下子变成了“垫底户”。在手榴弹投远摸底考核中,他投出38米,其他人都是40米以上,顿时感觉挨了一记闷棍。教导队以严格训练著称,接下来的残酷现实更让他陷入彷徨。
在每次的投弹训练中,每人400枚模拟手榴弹,他刚开始能投38米、36米……到后来的20米、10米,在连续投完400枚弹后,累的他连拿起手榴弹的力气都没有了。晚饭时,当右手拿起筷子准备吃饭时,他立即感觉一股钻心的疼痛,只好用左手拿勺子往嘴里送饭……高负荷的训练量已让他感到压力山大,同时也察觉到与别人的差距。在残酷现实面前自信心被瞬间击得粉碎。
“是自暴自弃,还是奋起直追?”内心的纠结和彷徨不断拷问着心灵深处。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休息,班长前来看望。
“班长,我……”一见面,小杨就向班长倾诉“苦水”。
“小杨,你的基础条件不错,却安于现状,缺少进取心,所以我向连队推荐你来教导队……”
班长的一番语重心长让他恍然大悟。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每次都全身心的投入,每天认真完成规定的训练量,还为自己制定“小灶”。为增加右臂投弹力量,进行俯卧撑训练时,故意将身体重心偏向右臂,每次训练结束以后,身上流淌的汗水早已将铺在身下的报纸滴湿穿透。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教导队的结业考核中取得手榴弹50米的成绩。班长对他明显的进步感到十分欣喜。
回到连队后,他继续保持训练劲头,一段时间过后,手榴弹投远已突破60米,连队推荐他参加旅组织军事擂台赛,他积极备战,比赛当天,他信心满满的站在赛场上,拿起手榴弹奋力一投。
“65.45米!破了旅队最好记录!”亲友团们立即连声叫好,杨贝也感觉自己胜券在握。
轮到最后一名选手上场了……
“65.50米!”再次打破杨贝刚刚投出的65.45米!全场顿时一边哗然。
杨贝以5厘米的微弱差距,输给了队手。那根敏感神经立即被深深刺痛。
“究竟这5厘米的差距在哪里?!”他陷入苦恼,同时也深深认识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道理,在战场上哪怕是1毫米的差距,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毁灭性失败。
他痛定思痛,决心将这“5厘米”进行逆转,他开始进行“疯狂”式训练,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锻炼,为了增强手腕力量和臂力还增加挖掩体辅助训练,手掌上的血泡如雨后的春笋,有的还在大泡里面套着小泡,强忍着钻心的疼痛……
转眼间,第二年的军事擂台赛如期举行。他再次来到投弹赛场,拿起手榴弹,深吸一口气,随着一声怒吼,右大臂挥力带动手腕,手榴弹瞬间脱手而出,随后在天空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
“75.58米!”
旅队记录再次被刷新,全场顿时一片沸腾!他以绝对优势取得比赛第一名,赢得了在场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如果没有当初的‘5厘米’差距,也就没有后来的卧薪尝胆的成功。”杨贝从容的走下赛场,对待成功他有自己的一番诠释。
作者 | 何建东
编辑 | 左海亮、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