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形式上抓起来不难,但要真正取得成效就不容易了,关键是要突出其时代性和感召力……”习主席的这一论述,抓住了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症结。如何抓好“让官兵满意的教育”?日前,陆军第21集团军自上而下逐级召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研讨交流会”,围绕“真”“深”“活”“实”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讨,研究制定《集团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从指导原则、任务目标、方法手段、教育资源、基本制度等8个方面明确32条举措,拓宽教育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现摘录部分与会干部发言,供读者借鉴。
听指导员讲课,不如去跑5公里?
接地气的教育才能打动人
某旅政治委员王升琪:作为授课者,必须要讲战士能听懂的话,析战士身边的理。前不久,我在与基层官兵座谈时了解到,有的官兵觉得传统的课堂教育入不了心,提不了神,个别战士甚至有“听指导员上课,不如跑一次5公里”的想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生硬说教,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有生气。在主题教育中,我们让官兵上讲台、当主角,探索“人人谈观点、相互讲道理”的教育方法,引导官兵人人动手查资料、个个研究立观点,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台下听到台上讲。现在上教育课时走神的少了,为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多了,官兵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明显提高。
某旅政治委员杨岳辉:我觉得接地气的教育最能打动人。一些战士反映,不是自己不喜欢上教育课,而是自己最想知道、最关注的问题在讲课中找不到答案,导致上课提不起兴趣。教育不能关起门来搞“想定作业”,教育前不搞思想调查,只是与官兵简单聊一聊、随便问一问,罗列的问题脱离“靶心”,说出的话引不起思想共鸣,开出的“药方”肯定不能“治病”。要做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就要主动走进官兵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期望,注意发现“小矛盾”“小疙瘩”,找准穴位敲准鼓点。
某团通信连指导员马丽娟: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反映出战士心中的想法,及时靠上去教育引导才能收获强于大课说理的效果。不久前,我们连总机班上等兵小袁当连值日时的一句“我们被管的死死的”,便道出了她厌烦纪律约束的心声。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围绕“纪律与自由怎么看”与她谈心交心,让她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这之后她再也没有对“不自由”有过抱怨,工作干劲也比以前足了。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很重要
某旅政治委员王龙宏:政治教员队伍素质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有的教育者肚子里“没货”,板着脸上讲台,官兵很反感。前不久,我抽查营连组织的感恩教育时,发现少数教导员、指导员列举的例子大多是诸葛亮等古代人物的事,很多官兵望古兴叹、提不起兴趣。其实,官兵身边符合教育内容又让他们感兴趣的鲜活例子数不胜数,之所以讲不出来,是因为教育者用心不够、学习不够,不能把平时看到的、想到的转化吸收到教育内容里,导致授课内容陈旧乏味,“离天近,离地远”。因此作为育人者,必须先育己。
某旅政治部主任张标:“行之以恭,不言而信”。我跟战士座谈时了解到,个别基层干部嘴上喊着纠“四风”、正作风,可转身就让通信员打洗脸水,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自己不带头,让官兵怎么信服?事实证明,要求官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官兵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的教育者往台上一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教育者,既要讲得好听,更应做得好看。只有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讲的道理,做到言行一致,官兵才会心服口服,教育才会取得效果。
某师宣传科长杜融:我认为,要管住思想,抓好教育,就一定要关注教育者本身的问题,不能让政治素质不高的人讲政治,不能让有思想问题的人管思想,防止出现思想上的“感染病”、情绪上的“传染病”。教育者只有自身在各方面都响当当、硬邦邦,动真情、怀真心,才能用积极的思想、严谨的行为、真诚的关心感召官兵、教育官兵。各级领导机关也要当好教育者的“教育者”,关注教育者的思想变化,及时帮助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确保教育者不“带病上课”。
教育形式应该服务于内容
实实在在的教育才长效
某旅政治部主任李建铭:最近参加一个班围绕“如何澄清模糊认识、激发练兵动力”的讨论时,只听到官兵决心要“好好训练”的表态声,却听不到有什么模糊认识。现在基层搞教育,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为了博眼球、出经验,不少教育者挖空心思“创新”教育形式,却忽略如何提升教育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炒成了“夹生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但创新的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要坚持什么办法有效就用什么办法,什么形式能吸引官兵就运用什么形式,不搞花架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前搞网络课堂教育,经常是几个人围坐一台电脑,领导还要到场观摩,战士们有话不敢说,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冷冷清清。现在我们旅军综网全部进连入班,官兵人手一台电脑。少了面对面时的拘束和现场观摩等无用的形式,官兵在政工网晒心得的热情高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群众路线就在身边”等话题的点击量和发帖量不断飙升,近万人次网友参与互动讨论。网络课堂教育形式的求实求真,让我们能听到许多平时听不到的话,掌握不少平时了解不到的情况,开展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
某师政治部主任刘凯:“假大空”、形式主义的教育,不仅难以取得效果,还降低了官兵对教育工作的信任度。我在基层蹲点时发现,有个连队组织新闻点评活动,官兵争先恐后、发言踊跃,但讲的都是离题万里的闲话、空话,有人甚至把点评当成了应付差事、完成任务,完全违背了开展新闻点评活动的初衷。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究一个“实”字,“耍花枪”式的教育看上去热闹,却引发不了思考、触动不了神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实在”二字,广泛征求官兵意见,让官兵参与设计活动方案,轮流上讲台,问题大家找、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讲,教育的质量效益也在亮思想中得到提高。
某炮兵旅教导员梁维军:什么样的教育最有效果?我觉得情感上与官兵靠近,实实在在能让大家感同身受的教育最能引起共鸣。我们营列兵小黄的母亲是当地的劳动模范,她身患重病仍坚持将儿子送到军营,希望小黄能在部队成才进步。前几天,我们把黄妈妈请到部队来,组织开展“与兵妈妈共话强军梦”活动,黄妈妈与全团官兵交流思想,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位平凡母亲的爱军情结。活动结束后,不少官兵都说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嘱托,决心不辜负父母期望、努力建功立业。我感觉,这样的教育带给官兵的触动和影响,比从网上拼凑出来的课好百倍。
■特约记者 侯国荣 通讯员 王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