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纵横:《战争论》背后的女人(附图)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 13:21 中国国防报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莫非 提起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你可知道这本名著能够出版,还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克劳塞维茨和玛丽,一个出身寒微、一个大家闺秀,一个活泼热情、一个外表沉静。他们出身不同,风格不同,却成了美好的伴侣。他们是在一场由亲王举办的晚宴上认识的。在这之后,两个人逐渐被对方的气质和魅力所吸引,不久就陷入了热恋当中。 1806年10月8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当部队决定出发的时候,克劳塞维茨和玛丽在一位朋友的家里约会,并秘密订下了终身。这件事只有少数朋友知道。克劳塞维茨出发了,手上戴着玛丽的戒指,胸前佩着装有她的像片的小金盒。在分别的日子里,这是克劳塞维茨唯一的安慰。这些东西能随时给他以奇妙的力量。在战场上,克劳塞维茨不断给玛丽写信。玛丽在回信中用小说中的话说:“我是你忠实的妻子。我要分担你一半的忧愁!”这句话让克劳塞维茨很受感动,高兴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在长久的苦恋期间,玛丽的母亲曾三番五次劝说女儿嫁给一位伯爵,要女儿甩掉这个从外乡游荡来的靠运气吃饭的冒险家——克劳塞维茨少尉,说他的父亲只是个小小税吏,他又是一贫如洗,除了一身军装外就再没有什么像样的财产了。但是玛丽坚贞不屈,使任何人都觉得她的决定是不可动摇的。 但是他们也很苦恼。当时的军队,少校以下军官的薪俸是根本无力赡养一个家庭的,而克劳塞维茨想要升到少校,大概需要12年。在这种情况下,克劳塞维茨只能争分夺秒地进修深造,同时必须和玛丽一起向家里以及社会隐瞒他们的恋爱关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1810年夏,克劳塞维茨在总参谋部晋升为少校。同年12月17日,这对苦恋了8年的情人终于在柏林玛丽教堂举行了婚礼。离开教堂后两人到了梅克伦堡去度蜜月。在这寂寥的冬季,他们在幽静的乡村里度过了他们的幸福时光:白天,在白雪皑皑的森林和田野散步;晚间,在噼啪作响的壁炉旁边闲坐,充满诗情画意。 1818年9月,克劳塞维茨38岁时,在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位置上被晋升为少将,成为军中最年轻的将军。但是工作的例行公事化使他厌倦了军旅生涯,开始将重心移向学术研究领域。他日复一日地在玛丽的房间里,在她的陪伴下执笔写作。她协助他,摘录其他著作的引文,抄写他的笔记草稿;他每想到一点什么都与她探讨,著作原稿有许多页是他口述由她记录的。 不幸的事来临了。1831年,霍乱从西里西亚边陲等处向布雷斯劳方向袭来,克劳塞维茨也染上霍乱,最后安详地死在了妻子的怀抱里。他被安葬在古老的军人公墓。除去玛丽和克劳塞维茨最亲近的朋友外,没有人知道死者留下了什么伟大的著作。 克劳塞维茨死后,玛丽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丈夫著作的出版之中。通过她的辛劳,《战争论》这一举世闻名的著作终于出版问世。1836年,玛丽病故。人们把她安葬在她丈夫的身旁,墓碑上用拉丁文刻着这样的铭文:痛苦的死亡不能将爱情割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