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二炮青年专家保证我军战略导弹发射安全(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9:57 科技日报
二炮青年专家保证我军战略导弹发射安全(附图)

二炮部队的训练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科3年级学生刘冬刚走进实验室,教员就指着一台计算机对他说:“你把这台计算机拆了,然后再把它原样装起来。”提前一年被批准进入实验室的刘冬,看着那台计算机脑海里一闪:“挺好的,还能用,怎么就拆呢?”稍一愣神儿,他还是马上照教员说的做了,并且做得很好。

  这位教员,就是中国科协杰出青年“求是奖”获得者、全军优秀教员、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简称二炮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训练部副部长刘光斌。他博士毕业12年,就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6项,出版专著3部,3次荣立二、三等功。去年,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他荣记一等功。

  然而,走近不到42岁的刘光斌后,真正触动记者的不是他得了多少大奖和荣誉,而是他的独特视角和观点,那倾情导弹事业的智慧与付出。

  我军的电磁环境安全吗?

  国际上发生的两件事,让刚刚博士毕业的刘光斌不安:前车臣总统杜达耶夫因打手机被俄罗斯的巡航导弹炸成碎片;

伊拉克一些军事要地因电磁辐射被美、英两国飞机炸开了花。我军装备的电磁环境安全吗?这不仅攸关我们是否藏得住、更关系到能否打得出的惊天大事。

  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研究,从此进了刘光斌的视野。面对这项涉及电磁场理论、复杂系统建模、多元信号分离与融合等学科前沿知识的重大课题,骨子里渴望挑战的刘光斌,走阵地、跑发射场、进科研院所,日夜加班,撰写的《导弹武器系统抗电磁干扰测试评估》研究报告,很快得到上级肯定。

  攻关期间,为集中精力,他专门从四川把岳父母接来照顾孩子;为采集数据,他与课题组的人扛着几十斤重的仪器攀爬导弹阵地周围的崇山峻岭。一年多几乎没休一个节假日,连妻子两次住院都是请人护理。

  创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他牵头研究的“导弹电子设备抗干扰度一体化测试系统”,经专家鉴定,部分子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1项国防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那年,信息战前沿领域的3项课题同时展开,作为牵头人的刘光斌,就像一枚高速运转的陀螺,不仅牺牲了所有节假日,就连正常休息也难以保证,有时一干就是几个通宵。一次妻子三更醒来,见他还在伏案攻关,心痛地说:“你已经连续几天没怎么休息了,好好睡一觉明天再干。”刘光斌说:“不行,明天就晚了。”

  他开辟的“系统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研究方向,为导弹发射安全开拓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他作为主要完成人研制的“战略导弹技术训练模拟综合系统”,首次采用某技术成功解决了大型复杂电气系统电磁兼容的难题;他独立研制的具有独创性的“通用单片机智能测控模块”,为仿真模拟提供了标准化、通用化平台;“仿真惯性组合”已装备有该型号装备的导弹旅……

  刘光斌靠的是什么?我国著名导弹技术专家许化龙说:“一靠他的聪明天赋和极强的创新能力,二靠他过人的吃苦奋斗精神。”

  博士学成归来是“怪”吗?

  1993年7月,刘光斌博士毕业,回到母校,成为二炮工程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外学回归的博士,当时学院不少人觉得他“怪”。

  因为,1986年,以大学4年总评成绩95.8分留校任教两年的刘光斌,不满足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大电气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其间,他从700多名骄子中脱颖而出,成为荣膺老校长“陈大燮奖学金”一等奖的5人之一。

  同年,刘光斌又变换专业方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本校生物医学仪器及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从事尖端医疗器械和技术研究开发、在地方非常热门、能挣大钱的专业,因这个领域高层次人才奇缺,刘光斌导师门下的博士生、硕士生,往往未毕业就被国内外大公司预订一空。

  读博期间,刘光斌在智能仪器开发方面很有建树,早便被许多单位盯上了:某著名医科大学一知名教授,调阅了刘光斌的求学档案后,率先要他进站做自己的“航空医学”博士后;北京某大公司副总裁亲自到西安交大挖人,许以“宝马车一辆、月薪10万、负责公司开发另带分成”的优厚条件……刘光斌一一婉拒,回到母校。

  当年与他一起同获“陈大燮奖学金”一等奖的5个人,其他4人如今全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拿到了“绿卡”,分别有了自己的子公司,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唯独刘光斌留在祖国,留在军校。

  这些年,刘光斌回报祖国和军队的是实在的2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多数被转化为战斗力。其中,“GPS多目标监控系统”、“局站无人值守三遥系统”等一批高技术成果还服务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现在的学校像泡菜坛子吗?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人类在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同时,也在创造一个崭新的自我。”在刘光斌书房的写字台玻璃板下,醒目地压着这段话。

  上本科、读硕士、攻博士乃至参加工作后,许多人往往只主攻一个专业方向,而刘光斌却涉猎了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和电子对抗等4种不同专业。不少人说:刘光斌似乎天生就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博士毕业时,一生治学严谨、很少轻易对门生露出欣喜之色的我国生物医学界著名专家、博士生导师程敬之教授,在刘光斌的“博士推荐书”上破例写下这样的评语:“不是我最好的学生,却是思维走在最前面的学生。”

  刘光斌有个“泡菜”理论。他说学校像个泡菜坛子,学生就是坛子里的菜,坛子里是什么味道的汁,泡出的学生就是啥味。而当前不少“泡菜坛子”,倾向于单纯地传授知识,着眼于证实已有的东西,注意力多在引导学生解决书本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学生在得到正确答案后,也就停止了对其他不同答案的追求,“高分低能”也就顺理成章。

  他曾对学生进行过一次创造性思维测试:一位篮球运动员,只穿了一条内裤在球场上训练,有人给了他20个鸡蛋,放在场边上走了,球场上无任何器皿可装鸡蛋,也找不到帮忙的人,他如何带走这些鸡蛋?

  他出了10个类似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面面相觑。当刘光斌告诉学生,运动员是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把球弄成盘状装走鸡蛋的答案后,学生们恍然大悟。

  1998年,刘光斌在学院开创性地倡导并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目的是传授创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他指导本科学员开展课外科技实践,完成的科技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赛区一、二等奖各1项,全国三等奖1项。他还精心策划,自己筹备教材、教案,在学院历史上首次开设了《创造学》这门全新课程。

  还为学员立身做人导向吗?

  那年,刘光斌指导的一名四年成绩优秀的本科学员进行毕业设计,不料,他听说让自己带头到西北艰苦地区去,便到处发牢骚说酸话,认为从此将前途渺茫。

  刘光斌和他单独交谈。当他得知刘光斌当年是以比重点录取分数高出60多分、完全能上清华、北大却选择这所学院时,受到强烈震撼,豁然开朗。后来,他不仅高标准地完成了毕业设计,还带头向党支部写了志愿到艰苦地区的请求。如今,这名学员已是某部优秀基层干部。

  一次,刘光斌主持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即将鉴定,他带的一个研究生在撰写技术研究报告时,为给项目增加创新分量,便把没做的工作写进报告。刘光斌发现后,告诫他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高尚的学术道德是一个学者必备的品格。这名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毕业不久就成了教学科研骨干,走上教研室领导岗位。

  刘光斌带的研究生,已有30多位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有的还破格晋升教授,走上教学管理领导岗位。

  官越大贡献就越大吗?

  2002年的一天,39岁的刘光斌被院长请进办公室。院长意味深长地说:“学院推行专家治校,常委经过慎重研究拟推荐你当训练部副部长,协助部长主抓教学和学科建设,请你认真思考后给我答复。”

  当过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和系主任的刘光斌,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首先对在这些岗位上的工作实绩做了疏理:

  当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他协助主任或主抓,制定了科研工作4个规划和3个专业规划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等,4年中3年被学院评为先进教研室,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当系主任,他通过抓“尖子兵不尖”、“名学科无名”等问题,使学员、教员的学习研究空气空前高涨,参加陕西省大学生数学竞赛,全院17名学员获一等奖,他所在系占13个;在总部组织的有48所院校参加的文化基础课抽测中,他所在系参加抽测的30名学员全部优秀,名列全军院校第一。“导航、制导与控制科学”,被列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全国高等院校重点建设学科,被第二炮兵树为“基层建设先进旅团”。

  “如果做官能多干事、干好事,那么官越大越好。权越大,贡献越大。”视当官为谋事的刘光斌,深思熟虑后接受了院领导压给自己的重担。

  任训练部副部长后,刘光斌在院部首长支持下,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研究方向入手,先后修订了19个学科的培养方案,制定了200多门研究生课程大纲;在全院推行“名师上讲台”活动,明确教授上本科生、专科生课程课时;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对学业优秀、创新能力强的本科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再挖潜”;打破学科界限,推行“强强联合”,向全军全国重大科研课题进军……

  刘光斌当训练部副部长近3年,学院博士授权点由3个增至15个,名列全军院校前茅;“现代化教学工程”综合试点方案,受到总部充分肯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